背光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99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第一光学板、第二光学板以及光源组,其中第一光学板具有第一凹凸结构面,而第二光学板具有第二凹凸结构面。第二光学板配置于第一光学板上方,而第一凹凸结构面与第二凹凸结构面互相背对,且光源组配置于第一凹凸结构面下方。此背光模块的厚度较小且可应用于液晶显示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且尤其涉及一种厚度较小的背光模块 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日益发达,平面显示器已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淘汰, 成为目前的主流。在平面显示器中,又以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最为成熟 且普及化。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故 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提供背光模块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 功能。图1是一种现有的背光模块的剖示图。参照图1,背光模块100 包括光源组110、扩散板120、光学膜片组130以及固定框140,其 中固定框140固定光源组110、扩散板120以及光学膜片组130。光 源组110配置于扩散板120下方,并位于固定框140与扩散板120之 间,而光源组110所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板120及光学膜片组140后 形成均匀的面光源。由于现有扩散板的扩散效果有限,因此光源组需与扩散板间隔一 段相当大的距离,以避免进入扩散板的光线过于集中而使由扩散板出 射的面光源不均匀。如此一来,就导致背光模块的厚度无法减小,而 造成液晶显示器无法符合薄型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第一光学板、第二光学板以及光 源组,其中第一光学板具有第一凹凸结构面,而第二光学板具有第二 凹凸结构面。第二光学板配置于第一光学板上方,而第一凹凸结构面 与第二凹凸结构面互相背对,且光源组配置于第一凹凸结构面下方。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的光折射率小于第二光 学板的光折射率。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二凹凸结构面的每个突起部分的截面形状为第二三角形,各第二三角形的底角大于o度而小于或等于5度。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结构面的每个凹陷部分的 截面形状为第一三角形,各第一三角形的底角大于或等于14度而小 于90度。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结构面的每个凹陷部分的 截面形状为第一三角形,而第二凹凸结构面的每个突起部分的截面形 状为第二三角形。各第一三角形的底角大于或等于14度且可小于21 度,而各第二三角形的底角大于0度而小于或等于5度。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结构面的每个凹陷部分的 截面形状为第一三角形,各第一三角形的底角大于或等于14度且可 小于21度。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外框,用于支撑第 一光学板、第二光学板与光源组,且光源组位于第一光学板与外框之 间。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增光膜片, 配置于第二凹凸结构面。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扩散膜片, 配置于第二凹凸结构面。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上述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 示面板,且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的第二凹凸结构面上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 面板,且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的第二凹凸结构面上方。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块 因具有第一凹凸结构面,因此对通过的光线有更好的扩散效果。如此可使光源与第一光学板的距离更接近,以减低背光模块、液晶显示模 块以及液晶显示器的厚度。此外,背光模块因具有第二凹凸结构面,6因此对通过的光线有更好的增亮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的背光模块的剖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3为图2的背光模块中第二光学板的局部放大图4为图2的背光模块中第一光学板的局部放大图5A至图5D为模拟光线通过如图3的第二光学板时在各种9 1与a 2的条件下第二光学板的法线方向上的光强度分布表;图6为模拟光线通过如图4的第一光学板时在各种9 1与a 1的条件下第一光学板的法线方向上的光强度分布表;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图3为图2的背光模 块中第二光学板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背光模块中第一光学板 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2,背光模块200包括第一光学板210、第二 光学板220以及光源组230,其中第一光学板210具有第一凹凸结构 面212,而第二光学板220具有第二凹凸结构面222。接续上述,第二光学板220平行地配置于第一光学板210上方。 第一凹凸结构面212与第二凹凸结构面222互相背对,也就是说,第 一光学板210是以第一凹凸结构面212朝下的方式配置,而第二光学 板220是以第二凹凸结构面222朝上的方式配置。第一光学板210及 第二光学板220的材料例如是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或其它适当材料。此外,光源组230例如是 多根的冷阴极荧光灯管。参照图3及图4,其中示出光线通过第一光学板210以及第二光学板220的光路,其中入射角e 1为光线进入第一光学板210时的行进方向与第一光学板2io的法线方向的夹角,而出射角e r为光线离开第一光学板210时的行进方向与第一光学板210的法线方向的夹 角。另外,入射角9 2为光线进入第二光学板220时的行进方向与第 二光学板220的法线方向的夹角,而出射角9 2'为光线离开第二光学 板220时的行进方向与第二光学板220的法线方向的夹角,因第一光 学板210与第二光学板220互相平行地配置,故两基板也会有相同的 法线方向,因而理论上对光源230所发出的单一光线而言,其出射角 ei,等于入射角9 2。此外,在此亦假设空间240中充满空气,且第 一光学板210与第二光学板220的光折射率大于空气。接续上述,由光源组230所发出的光线会被第一凹凸结构面212 折射而发散。也就是说,光线若以入射角6 1进入第一光学板210,在通过第一光学板210后,光线的出射角e i'会大于入射角e i。接着,光线离开第一光学板210而进入空间240。然后,光线由空间240 进入第二光学板220,而在光线由空间240进入第二光学板220时, 由于第二光学板220的光折射率大于空气,因此第二光学板220会对 光线产生集中的效果,也就是说,第二光学板220会使光线的行进方 向更平行于第二光学板220的法线方向。接着,光线从第二凹凸结构 面222射出。通过第二凹凸结构面222的作用,可以对光线产生再次 集中的效果,而使光线的出射角8 2'小于光线的入射角6 2。因此, 大部分的光线都会以较为平行于第二光学板220的法线的方向(也就 是人眼观测的方向謝出、使人眼感到较高的亮度而达到增亮的效果。 参照图2,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的第一光学板210具有 第一凹凸结构面212,因此可先对通过的光线产生较佳的扩散效果。 换句话说,即使縮短光源组230与第一光学板210之间的距离,光源 组230所产生的光线可通过第一光学板210的扩散作用而转换为均匀 的面光源,因此可减少背光模块200的厚度。此外,如前段所述第二 光学板220具有第二凹凸结构面222,因此可使先经由第一光学板210 分散的面光源的光线再偏折使其更平行于第二光学板220的法线的 方向射出、增加观测方向上的亮度而增加光源组230的使用效能。如此,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第一光学板,其具有第一凹凸结构面; 第二光学板,其具有第二凹凸结构面,所述第二光学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光学板上方,且所述第一凹凸结构面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面互相背对;以及 光源组,配置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面下 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伟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