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94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换热器,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底板和顶盖,顶盖与底板间设有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间设有若干环形隔片,环形隔片呈C型状,环形隔片具有开口部,相邻两环形隔片上的开口部间隔夹角呈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能源回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热液体内存在一定热能,直接排放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倘若对这类高热液体进行余热回收,将其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则可用作二次发电或再利用,减轻能源紧缺问题。据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储热水箱和余热回收换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底板和顶盖,顶盖与所述底板间设有呈同轴线设置的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所述顶盖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间设有若干沿导热内筒轴向作排布的环形隔片,环形隔片呈C型状,所述环形隔片具有开口部,相邻两所述环形隔片上的开口部间隔夹角呈180
°

[0005]所述顶盖、与之相邻的环形隔片、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间形成第一余热回收流道单体,所述底板、与之相邻的环形隔片、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间形成第二余热回收流道单体,相邻两所述环形隔片、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间形成第三余热回收流道单体;
[0006]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一端与第一余热回收流道单体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一端与第二余热回收流道单体相连通的第二导流口。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内筒的内壁上布有传热组件。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热组件包括一端连接导热内筒的传热棒。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热棒的另一端设有传热片。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余热回收流道单体、第二余热回收流道单体和第三余热回收流道单体的宽度相等。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涉及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将高热液体注入导热内筒,由外部循环流动的液体将热量带离,实现余热回收功能,内筒外液流分布密集,热量回收利用率高,节能环保,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
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专利要求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参见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储热水箱和余热回收换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底板1和顶盖2,顶盖2与所述底板1间设有呈同轴线设置的导热内筒3和导热外筒4,所述顶盖2上开设有进液口5,所述导热内筒3和导热外筒4间设有若干沿导热内筒轴向作排布的环形隔片6,环形隔片6呈C型状,所述环形隔片6具有开口部7,相邻两所述环形隔片6上的开口部7间隔夹角呈180
°

[0019]所述顶盖2、与之相邻的环形隔片6、导热内筒3和导热外筒4间形成第一余热回收流道单体8,所述底板1、与之相邻的环形隔片6、导热内筒3和导热外筒4间形成第二余热回收流道单体9,相邻两所述环形隔片6、导热内筒3和导热外筒4间形成第三余热回收流道单体10;
[0020]所述顶盖2上开设有一端与第一余热回收流道单体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口11,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一端与第二余热回收流道单体相连通的第二导流口12。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余热回收流道单体8、第二余热回收流道单体9和第三余热回收流道单体10的宽度相等。
[0022]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使用管道连接第一导流口11和第二导流口12,实现将余热回收换热器与储热水箱实现串接,当高热液体注入导热内筒3内,热量会经筒壁散布至导热内筒3和导热外筒4间的环形隔片6上,由于相邻环形隔片6间开设相互导通的开口部7,使外部循环液体可流动,流动的过程中,快速将散布的热量带离,进行热能回收。
[0023]实施例2
[0024]参见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设置为,所述导热内筒3的内壁上布有传热组件;所述传热组件包括一端连接导热内筒3的传热棒13;所述传热棒13的另一端设有传热片14。
[0025]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传热组件的设置,加快热量传递。其中,通过将传热组件设置为一端连接导热内筒3、另一端设有传热片14的传热棒13结构,使不影响液体流动的情况下,增大与液体间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加快热量传递。
[0026]本技术所涉及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将高热液体注入导热内筒,由外部循环流动的液体将热量带离,实现余热回收功能,内筒外液流分布密集,热量回收利用率高,节能环保,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0027]如无特殊说明,本技术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实际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技术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实施例,并根据具体
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技术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储热水箱和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底板和顶盖,顶盖与所述底板间设有呈同轴线设置的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所述顶盖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间设有若干沿导热内筒轴向作排布的环形隔片,环形隔片呈C型状,所述环形隔片具有开口部,相邻两所述环形隔片上的开口部间隔夹角呈180
°
;所述顶盖、与之相邻的环形隔片、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间形成第一余热回收流道单体,所述底板、与之相邻的环形隔片、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间形成第二余热回收流道单体,相邻两所述环形隔片、导热内筒和导热外筒间形成第三余热回收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先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