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766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地面下方分层开挖形成的多个矿洞,各个矿洞底部均开挖形成有进水口,每个矿洞底部的进水口分别通过通水管与一个上水库连通,在通水管上安装有用于将矿洞内积水泵向上水库的水泵;在分层布置的多个矿洞上方地面上开挖形成的交通竖井连通各矿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一个地区开挖形成多个分层布置的矿洞后,不同的矿洞可作为不同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不同层的矿洞之间可通过交通竖井进行调蓄。的矿洞之间可通过交通竖井进行调蓄。的矿洞之间可通过交通竖井进行调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抽水蓄能电站越来越多地被开发,目前性价比高且成本较低的站点越来越少,因此矿洞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重视,对于尚未开采或者尚处于开采前期的矿洞,若能够进行综合利用则可以很好的发挥经济效益,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是由于矿洞开发与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通常属于两个部门,并且两个开发的目标和需要也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将常规矿洞用作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时,容易在将矿洞作为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时对矿洞内洞室结构造成影响,最终影响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地面下方分层开挖形成的多个矿洞,各个矿洞底部均开挖形成有进水口,每个矿洞底部的进水口分别通过通水管与一个上水库连通,在通水管上安装有用于将矿洞内积水泵向上水库的水泵;
[0005]在分层布置的多个矿洞上方地面上开挖形成的交通竖井连通各矿洞。如此,通过在一个地区开挖形成多个分层布置的矿洞后,不同的矿洞可作为不同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同时因分层的矿洞由同一交通竖井连通并且该交通竖井连通至地表面上,方便人员通过同一交通竖井对不同层的矿洞进行检修,同时各层矿洞也可通过同一交通竖井进行换气,同时在各层矿洞作为抽水蓄能电池下水库,向矿洞内输水或从矿洞内取水过程中,交通竖井可保持矿洞内压力稳定,避免矿洞洞室内壁在向矿洞内输水或从矿洞内取水过程中收到压力作用而发生损伤。并且通过交通竖井相互连接的不同矿洞也起到了良好的调蓄作用,在一个矿洞内收集较多库水时,多余的库水可通过交通竖井流至其他矿洞内。
[0006]所述进水口为在矿洞中心位置处开挖形成的井式进水口,在进水口外侧位置处设置汇水槽。如此,在需要将矿洞内的库水通过水泵排至上水库时,矿洞内的积水会汇集在汇水槽内,并最终通过进水口排至通水管内。
[0007]所述矿洞的主巷道沿进水口的径向方向布置,在相邻两个主巷道之间设有若干支线巷道。
[0008]所述主巷道的纵坡比为2%,主巷道内斜坡朝向进水口侧。如此,便于矿洞内的库水向进水口侧流动,方便矿洞内进出水流的平顺性。
[0009]所述支线巷道两侧分别设有朝向支线巷道两侧主巷道的分坡。如此,方便支线巷
道内的库水向支线巷道两侧主巷道流动,增强支线巷道内水流的平顺性。
[0010]所述主巷道与支线巷道的连接处墙体进行圆弧过渡处理。如此,库水在矿洞内流动过程中,减少库水对主巷道与支线巷道的连接处墙体冲刷,并且可增加矿洞内进出水流的平顺性。
[0011]所述两个主巷道之间相邻两个支线巷道之间的岩土间距不小于支线巷道开挖宽度的两倍。如此,使矿洞内的墙体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0012]上下两个矿洞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矿洞洞泾的两倍。如此,使分层布置的矿洞之间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同一地面内通过在不同深度开挖矿洞,该不同分层处的矿洞均可以作为不同上水库的下水库,不同分层处的矿洞与不同上水库两两组合形成一个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各上水库将库水通过通水管排至与该上水库连通的矿洞内,其中一个矿洞内库水积蓄过多时,该矿洞内的库水通过交通竖井进行调蓄。同时矿洞在开挖过程中,矿洞的主巷道均设置有朝向矿洞底部进水口的纵坡,两个主巷道之间的支线巷道两侧设置朝向支线巷道两侧主巷道的坡道,均在电力负荷低时方便矿洞内的库水通过水泵泵入上水库内,同时矿洞开挖过程中形成的交通竖井便于人员对矿洞进行检修同时调节作为下水库的矿洞在进出水过程中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0015]图2:本技术的立面示意图。
[0016]图中:1、上水库;2、通水管;3、水泵;4、矿洞;5、进水口;6、汇水槽;7、主巷道;8、支线巷道;9、交通竖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8]本实施例为一种结合矿洞4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具有在地面下方分层开挖形成的多个矿洞4,每个矿洞4均通过安装在矿洞4底部的通水管2与一个上水库1连通,该矿洞4用作上水库1的下水库。上水库1、矿洞4、通水管2及安装在通水管2上的水泵3组成一个完整的抽水蓄能电站。
[0019]本实施例中,各层矿洞4成上下平行布置,在矿洞4开挖过程中,先在地面上向下开挖形成交通竖井9,在到达第一层矿洞4开挖深度后,向水平方向开挖形成第一层矿洞4。在完成第一层矿洞4开挖后,在第一层矿洞4的交通竖井9位置处继续向下开挖交通竖井9直至第二层矿洞4开挖深度处,向水平方向开挖形成第二层矿洞4。亦可继续向下开挖多层矿洞4。
[0020]进一步的,在多层矿洞4开挖过程中,两侧矿洞4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矿洞4洞泾的两倍,避免上层矿洞4在积蓄较多库水时发生坍塌。
[0021]本实施例中,开挖的矿洞4整体成圆形,交通竖井9分别布置在圆形矿洞4的周围位置处。在矿洞4开挖过程中,从交通竖井9处向矿洞4中心位置处开挖形成主巷道7。在相邻两
个主巷道7之间开挖形成若干支线巷道8,相互连接的主巷道7与支线巷道8之间形成矿洞4网络。在矿洞4中心位置处开挖形成井式进水口5,并在进水口5外侧开挖形成汇水槽6,方便矿洞4内积蓄库水后矿洞4内积蓄的库水汇集在进水口5侧,并从进水口5处通过通水管2排至上水库1处。在电力负荷高峰期时,高水位水库内的库水通过通水管2流入低水位的矿洞4内。
[0022]本实施例中,在圆形矿洞4周围均匀开挖八条交通竖井9。这些交通竖井9在矿洞4开挖过程中起到方便人员同行,为地下矿洞4内提供空气的作用;同时在将矿洞4作为下水库作用时,起到矿洞4内气压平衡的作用,同时交通竖井9还对各个矿洞4之间起到蓄水调蓄作用。
[0023]本实施例中,在主巷道7开挖过程中,主巷道7底部开挖形成朝向矿洞4中心位置处的斜坡,主巷道7底部斜坡的纵坡比为2%。在支线巷道8开挖过程中,在支线巷道8底部两侧分别向两侧主巷道7开挖形成分坡。如此,在需要将矿洞4内的蓄水排放至上水库1时,支线巷道8底部设置的分坡、主巷道7底部设置的斜坡均有利于矿洞4内的蓄水向矿洞4中心位置处的进水口5流动,提升矿洞4内水流的平顺性。
[0024]本实施例中,在矿洞4内开挖形成支线巷道8过程中,两个支线巷道8之间墙体的间距不小于支线巷道8开挖宽度的两倍,增大矿洞4内墙体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向矿洞4内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地面下方分层开挖形成的多个矿洞(4),各个矿洞(4)底部均开挖形成有进水口(5),每个矿洞(4)底部的进水口(5)分别通过通水管(2)与一个上水库(1)连通,在通水管(2)上安装有用于将矿洞(4)内积水泵(3)向上水库(1)的水泵(3);在分层布置的多个矿洞(4)上方地面上开挖形成的交通竖井(9)连通各矿洞(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5)为在矿洞(4)中心位置处开挖形成的井式进水口(5),在进水口(5)外侧位置处设置汇水槽(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矿洞多层开挖综合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洞(4)的主巷道(7)沿进水口(5)的径向方向布置,在相邻两个主巷道(7)之间设有若干支线巷道(8)。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会陈祥荣李煜杨绍佳陈阜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