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63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铁路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包括底板、顶板、开合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底板顶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挡板,所述顶板底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挡板,底板与顶板之间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且相平行的开合板,通过底板、顶板、开合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相配合的设置,能够使得铁路槽道内的缆线能够分腔放置,提高了铁路槽道内的散热效果,通过底板、顶板及开合板之间铰接连接的设置,从而在后期维修或更换时更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且大大提高了铁路槽道内的空间利用率。且大大提高了铁路槽道内的空间利用率。且大大提高了铁路槽道内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铁路的迅速发展,缩短了人们的出现时间,拉进了城市、地区之间的距离,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必须要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而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离不开通信信号的准确传输,因此保障信息传输线缆的安全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铁路槽道内缆线放置杂乱无章,不便于线缆型号、规格的确认,同时影响缆线维修和更换时的工作效率,同时铁路槽道内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铁路槽道内缆线放置杂乱无章,不便于线缆型号、规格的确认,同时影响缆线维修和更换时的工作效率,同时铁路槽道内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包括底板、顶板、开合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底板顶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挡板,所述顶板底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挡板,底板与顶板之间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且相平行的开合板,所述开合板上下两侧端面分别对称设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两第一挡板与两上连接板之间均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呈半圆弧结构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端面上均设有呈工字型结构的限位板,两第二挡板与两下连接板之间均设有与第一支撑板数量一致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端面上均开设有与限位板相契合的限位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能够组合形成放置线缆的中空圆柱结构的容置腔,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贯穿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顶板和开合板其中一侧铰接连接,且底板、顶板和开合板均长度一致。
[0009]进一步地,其中一第一挡板与上连接板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贯穿开设有能够供连接螺栓插接的第一连接孔。
[0010]进一步地,其中一第二挡板与下连接板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底部设有与连接槽相契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第二固定块上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位于同一端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通过底板、顶板、开
合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相配合的设置,能够使得铁路槽道内的缆线能够分腔放置,提高了铁路槽道内的散热效果,通过底板、顶板及开合板之间铰接连接的设置,从而在后期维修或更换时更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且大大提高了铁路槽道内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顶板;11、第二挡板;2、底板;21、第一挡板;3、第二支撑板;31、限位槽;32、散热孔;4、第一支撑板;41、限位板;5、开合板;51、上连接板;52、下连接板;6、第二固定块;61、第二连接孔;62、连接块;7、第一固定块;71、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实施例
[0026]结合图1

6所示,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包括底板2、顶板1、开合板5、第一支撑板4及第二支撑板3,所述底板2顶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挡板21,所述顶板1底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挡板11,底板2与顶板1之间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且相平行的开合板5,所述开合板5上下两侧端面分别对称设有上连接板51和下连接板52,两第一挡板21与两上连接板51之间均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呈半圆弧结构的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顶部端面上均设有呈工字型结构的限位板41,两第二挡板11与两下连接板52之间均设有与第一支撑板4数量一致的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底部端面上均开设有与限位板41相契合的限位槽31,所述第一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板3能够组合形成放置线缆的中空圆柱结构的容置腔,且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3上均贯穿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孔32,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底板2、顶板1、开合板5、第一支撑板4及第二支撑板3之间相配合的设置,能够使得铁路槽道内的缆线能够分腔放置,提高了铁路
槽道内的散热效果,通过底板2、顶板1及开合板5之间铰接连接的设置,从而在后期维修或更换时更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且大大提高了铁路槽道内的空间利用率。
[0027]其中,底板2与第一挡板21和顶板1与第二挡板11均采用焊接连接,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强度,开合板5与上连接板51和下连接板5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0028]其中,所述底板2、顶板1和开合板5其中一侧铰接连接,且底板2、顶板1和开合板5均长度一致的长条矩形结构,在需要检修时,通过底板2、顶板1和开合板5其中一侧铰接连接的设置,从而使得缆线能够按规格、型号进行区分放置,检修时工作人员能够精准去找到需要检修的缆线,从而只需将需要检修的线缆所在的层数相对应的开合板5或者底板2与顶板1打开进行维修,通过第一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板3使得缆线能够分腔的设置,大大提高散热性能的,同时,第一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板3均由绝缘材质制成,提高了缆线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0029]结合图7

8所示,其中一第一挡板21与上连接板51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7,所述第一固定块7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包括底板(2)、顶板(1)、开合板(5)、第一支撑板(4)及第二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顶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挡板(21),所述顶板(1)底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挡板(11),底板(2)与顶板(1)之间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且相平行的开合板(5),所述开合板(5)上下两侧端面分别对称设有上连接板(51)和下连接板(52),两第一挡板(21)与两上连接板(51)之间均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呈半圆弧结构的第一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4)顶部端面上均设有呈工字型结构的限位板(41),两第二挡板(11)与两下连接板(52)之间均设有与第一支撑板(4)数量一致的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底部端面上均开设有与限位板(41)相契合的限位槽(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分腔放置的组合式铁路槽道用缆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板(3)能够组合形成放置线缆的中空圆柱结构的容置腔,且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3)上均贯穿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龙秦霑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