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种绳播种机的自动放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62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6
一种用于种绳播种机的自动放绳装置,涉及种绳播种技术领域,用于在种绳放绳过程中实现对是否缺种的检测。包括底座、支撑组件、检测组件和输送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之间具有卷轴;检测组件包括检测轮耳板、以及位于检测轮耳板上部的上检测轮和下检测轮,上检测轮与检测轮耳板之间具有预紧件;输送组件包括输送轮耳板、以及转动安装在输送轮耳板上部且上下设置的上输送轮和下输送轮,预紧件上具有压力传感器,输送轮耳板上具有检测下输送轮旋转速度的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种绳放绳过程中对有无缺种进行检测。种进行检测。种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种绳播种机的自动放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绳播种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种绳播种机的自动放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冬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搞好小麦生产,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小麦高产而言,采用精播栽培,合理配置行距、株距能够显著影响植株田间的分布均匀程度,进而影响其个体发育、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和产量形成。研究发现,小麦精量播种是一条重要增产途径。但目前的播种机械,不能做到单粒播种,常造成种子在土壤中分布不匀,造成疙瘩庙或者缺苗断垄等现象。因此,通过小麦单粒播种,有效控制合理株距和行距,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做到单粒播种,必须找到合适的播种机械。为了保证小麦播种后种子的分布达到小麦抗逆高产栽培的要求,并且种子之间的距离适中,专利技术了多功能小麦种绳单粒播种机械,即将小麦种子以固定的株距,固定在可降解的包装带中,制成种绳,然后将种绳播种到土壤中。由于是将单粒种子逐个放置在包装带上制作成种绳,难以保证种绳上不会存在漏种,一旦存在漏种在播种后就会存在缺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种绳播种机的自动放绳装置,用于在种绳放绳过程中实现对是否缺种的检测。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种绳播种机的自动放绳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在所述底座上依次设置的支撑组件、检测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座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之间具有卷轴,所述种绳卷套在卷轴上并沿周向与卷轴相对固定;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轮耳板、以及在所述检测轮耳板上部上下设置的上检测轮和下检测轮,所述下检测轮与检测轮耳板转动连接,所述上检测轮既与检测轮耳板转动连接,又与所述检测轮耳板上下滑动连接,所述上检测轮与检测轮耳板之间具有预紧件,所述预紧件作用使得上、下检测轮接触;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轮耳板、以及转动安装在输送轮耳板上部且上下设置的上输送轮和下输送轮,其中所述上输送轮为主动轮,且所述上输送轮与下输送轮外壁接触;所述预紧件上具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输送轮耳板上具有检测下输送轮旋转速度的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信号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座与底座铰链连接,所述活动支座相对底座旋转的最大角度为180度,所述活动支座与底座之间具有螺栓。
[0006]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座的底部具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活动支座垂直设置,所述折边与底座铰链连接,所述螺栓设置在折边与底座之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卷轴侧壁具有定位杆,所述种绳卷的中心孔形状与卷轴的形状相
同。
[0008]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耳板侧壁固定有弹簧板,所述预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弹簧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块,所述上检测轮转动安装在滑块上,所述滑块与检测轮耳板上下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耳板上具有滑槽,所述上检测轮的轮轴穿过滑槽并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输送轮的轮轴上固定有上齿轮,所述下输送轮的轮轴上固定有下齿轮,所述上齿轮与下齿轮啮合,且所述上齿轮与下齿轮完全相同,其中一个所述输送轮耳板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下齿轮的旋转。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输送轮和下输送轮的外壁均具有气囊。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实现对种绳卷的支撑,通过输送组件的设置实现对种绳卷上种绳的放绳,通过检测组件实现对种绳上种子的检测,进而检测出种绳上存在的漏种缺陷。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支撑组件的左视图;
[0016]图4为活动支座下翻过程的示意图;
[0017]图5为活动支座下翻后在卷轴上安装种绳卷的示意图;
[0018]图6为种绳卷在支撑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7为检测组件的主视图;
[0020]图8为检测组件的右视图;
[0021]图9为输送组件的主视图;
[0022]图10为输送组件的右视图;
[0023]图11为上、下输送轮的位置示意图;
[0024]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0025]图中:1底座,2固定支座,21卷轴,22定位杆,3活动支座,31折边,32螺栓,4种绳卷,41种绳,5输送轮耳板,51上输送轮,52下输送轮,53电机,54上齿轮,55下齿轮,56气囊,6检测轮耳板,61上检测轮,62下检测轮,63滑块,64弹簧板,65弹簧,6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底座1、支撑组件、输送组件和检测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7]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用于种绳播种机的自动放绳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在底座1上依次设置的支撑组件、检测组件和输送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座2和活动支座3,固定支座2与底座1固定连接,活动3支座与底座1活动连接,具体为:活动支座3的底部具有折边31,折边31与活动支座3垂直设置,折边31与底座1铰链连接,活动支座3相对底座1旋转的最大角度为180度,折边31与底座1之间具有螺栓32,通过螺栓32实现这边31
与底座的相对固定连接。
[0028]如图3所示,固定支座2上转动安装有卷轴21,种绳卷4套在卷轴21上并沿周向与卷轴21相对固定。当需要安装种绳卷4时,如图4所示,首先将螺栓32与底座1分离,然后顺时针旋转活动支座3,如图5所示,直至活动支座3旋转180度,此时可将种绳卷4穿套在卷轴21上,然后逆时针翻转活动支座3,如图6所示,使得活动支座3与固定支座2平行,此时卷轴21介于固定支座2和活动支座3之间,且与固定支座2和活动支座3转动连接。种绳卷4随卷轴21转动时,即可实现对种绳41的放绳。为确保卷生卷4与卷轴21之间的同步旋转,即沿周向的相对固定。如图2、图3所示,卷轴21侧壁具有与卷轴21平行设置的定位杆22,种绳卷4的中心孔形状与卷轴21的形状相同,种绳卷4的中心孔为圆孔,且在中心孔侧壁设有长槽,定位杆22伸入长槽内。
[0029]如图7、图8所示,检测组件包括检测轮耳板6、以及在检测轮耳板6上部上下设置的上检测轮61和下检测轮62,下检测轮62与检测轮耳板6转动连接,上检测轮61既与检测轮耳板6转动连接,又与检测轮耳板6上下滑动连接,上检测轮61与检测轮耳板6之间具有预紧件,预紧件作用使得上、下检测轮接触。具体为:检测轮耳板6侧壁固定有弹簧板64,预紧件为弹簧65,弹簧65的一端与弹簧板64固定连接,弹簧65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块63,上检测轮61转动安装在滑块63上,滑块63与检测轮耳板6上下滑动连接。检测轮耳板6上具有滑槽66,上检测轮61的轮轴穿过滑槽66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种绳播种机的自动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在所述底座上依次设置的支撑组件、检测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座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之间具有卷轴,所述种绳卷套在卷轴上并沿周向与卷轴相对固定;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轮耳板、以及在所述检测轮耳板上部上下设置的上检测轮和下检测轮,所述下检测轮与检测轮耳板转动连接,所述上检测轮既与检测轮耳板转动连接,又与所述检测轮耳板上下滑动连接,所述上检测轮与检测轮耳板之间具有预紧件,所述预紧件作用使得上、下检测轮接触;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轮耳板、以及转动安装在输送轮耳板上部且上下设置的上输送轮和下输送轮,其中所述上输送轮为主动轮,且所述上输送轮与下输送轮外壁接触;所述预紧件上具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输送轮耳板上具有检测下输送轮旋转速度的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种绳播种机的自动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座与底座铰链连接,所述活动支座相对底座旋转的最大角度为180度,所述活动支座与底座之间具有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种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正春吕鹏庞慧杨武杰彭科研肖春燕于秀丽宋微微侯庆迎刘崇旭陆培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