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染源处理装置及水污染处理系统及固废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染处理的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污染源处理装置及水污染处理系统及固废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污染的排放,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致使环境遭到破坏。为了改善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等的污染,常采用的措施为,对污染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治理,然而此种方式治标不治本。为了达到根治污染的目的,最优的方式是对污染源进行相对的措施,使得污染源被充分治理。但是,现有的治理方式一般比较单一,即针对污水、废水采用一套设备,进而净化污水、废水,使之达到排放标准。针对固废的话,一般是在固废填埋场地进行挖坑,在坑底及其周面铺设有一层防渗透层,使其隔断坑外,固废填埋在坑内后,不易造成坑外的土壤、地下水等污染。然而,在长期的使用中,防渗透层会出现破损等问题,其防渗功能衰退,这样,需要重新对固废填埋场地进行清理,并更换防渗透层,或者更换固废填埋场地,其施工的难度大,而且固废填埋场地具有使用周期,浪费土地资源,并且无法确保固废填埋场地外土壤及地下水完全与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下且上端伸出地面的处理筒,于所述处理筒内同轴设置有第一净化筒,所述第一净化筒的上端与污染源的出口连通,于第一净化筒和处理筒之间的环形区域内均匀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净化筒,于处理筒的下部形成有过水腔室,污水通过过水腔室由第一净化筒流向第二净化筒或者由第二净化筒流向第一净化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包括下端固定于锚固座上的安装筒体,于所述安装筒体内且位于其下部处构造有下支撑板,所述过水腔室形成于下支撑板和锚固座之间,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多个导通口,于下支撑板上且在这些导通口的外围开设有多个下支撑口,这些下支撑口沿下支撑板的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安装筒体的上端构造有上封闭板,于所述上封闭板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装配口,于所述第一装配口的外周开设有多个与导通口一一对应的第二装配口;所述第一净化筒的下部经第一装配口竖直伸至下支撑板的中心处,各第二净化筒的下部经相对应的第二装配口竖直伸至下支撑板处,并经相对应的下支撑口与下支撑板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净化筒内填充有第一滤芯,于第二净化筒内填充有第二滤芯;所述第一净化筒和第二净化筒均为沿各自的轴线分段的分体结构,相邻的分体结构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且各分体结构内填充的滤芯的过滤等级沿污水的运动方向递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各所述第二净化筒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上端盖,于所述第二上端盖上构造有弹性出水阀,所述弹性出水阀包括沿竖直方向向上口径渐扩的出水嘴,所述出水嘴与第二净化筒连通,且出水嘴经锥形弹簧与阀体连接,出水嘴与阀体之间形成出水间隙。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染源处理装置的水污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多个污水处理单元,各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埋设于地下上部伸出地表的汇流筒,于所述汇流筒的周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污染源处理装置,这些污染源处理装置的第一净化筒上端进水端经环形汇流管连通,各所述污染源处理装置的出水端与汇流筒的上部连通,于汇流筒的内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培,赵金虎,杨志新,孙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清苑环境监控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