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374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包括蓄水罐、两个底座、进水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两个所述底座呈左右对称固定在蓄水罐的外侧,所述进水管连通在蓄水罐内腔的右侧壁,所述进气管连通在蓄水罐内腔的左侧壁,且一端与外界当中的臭氧发生器连通,所述出气管连通在蓄水罐内腔的顶壁,所述蓄水罐内腔的底壁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组件,所述蓄水罐的内部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闭合组件。该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通过设置浮力板,当蓄水罐内部的水源达到刻度槽时,浮力板通过浮力的作用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活塞向上移动,此时即可将蓄水罐内部的水源自动排出,从而有效的避免水源的从进气管的倒流至臭氧发生器的内部。进气管的倒流至臭氧发生器的内部。进气管的倒流至臭氧发生器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臭氧发生器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O3)的装置。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特殊的情况下可进行短时间的储存),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在饮用水,污水,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空间灭菌等领域。
[0003]由于臭氧发生器主要用于水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水从出气口回流入臭氧发生管内,容易导致臭氧发生器损坏,故而提出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具备防回水等优点,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水从出气口回流入臭氧发生管内,容易导致臭氧发生器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包括蓄水罐、两个底座、进水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两个所述底座呈左右对称固定在蓄水罐的外侧,所述进水管连通在蓄水罐内腔的右侧壁,所述进气管连通在蓄水罐内腔的左侧壁,且一端与外界当中的臭氧发生器连通,所述出气管连通在蓄水罐内腔的顶壁,所述蓄水罐内腔的底壁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组件,所述蓄水罐的内部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闭合组件;
[0006]其中,排水组件包括焊接在蓄水罐内腔底壁且上端面贯穿并延伸至蓄水罐内部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内腔的顶壁贯穿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下端面固定有活动套装在排水管内部的活塞,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固定有一端贴合在排水管内腔顶壁的弹簧,所述活动杆的内部固定有位于排水管上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面固定有浮力板,所述排水管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位于活塞上方的进水口。
[0007]进一步,所述弹簧套装在活动杆的外侧,所述蓄水罐的内壁开设有刻度槽。
[0008]进一步,所述活塞为橡胶块,且活塞的外径与排水管的内径相适配。
[0009]进一步,所述排水管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下端面缺失的圆柱体,两个所述竖杆呈对称固定在连接杆竖向中轴线的左右两侧。
[0010]进一步,所述闭合组件包括固定在蓄水罐内腔顶壁且与出气管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且靠近其下端面处固定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侧固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侧活动套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连接耳,所述圆环的上端面固定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贯穿两个连接耳的定位杆,两个所述定位杆的上端面均固定有限位
块。
[0011]进一步,两个所述连接耳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供两个定位杆贯穿的贯穿通孔,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贯穿通孔的内径。
[0012]进一步,所述套筒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下端面缺失的圆柱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通过设置浮力板,当蓄水罐内部的水源达到刻度槽时,浮力板通过浮力的作用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活塞向上移动,此时即可将蓄水罐内部的水源自动排出,从而有效的避免水源的从进气管的倒流至臭氧发生器的内部。
[0015]2、该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当蓄水罐当中没有气体排出时,套筒通过重力的作用在此覆盖在连接管的外侧,从而将连接管闭合,同时通过套筒与连接管的配合可以避免在排气的过程当中气体再次回流至蓄水罐的内部,从而有效的实现对蓄水罐内部气体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排水组件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闭合组件示意图。
[0020]图中:1、蓄水罐;2、底座;3、进水管;4、进气管;5、排水组件;501、排水管;502、活动杆;503、活塞;504、连接杆;505、竖杆;506、浮力板;507、进水口;508、弹簧;6、闭合组件;601、连接管;602、圆环;603、排气管;604、套筒;605、连接耳;606、定位杆;607、限位块;7、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包括蓄水罐1、两个底座2、进水管3、进气管4和出气管7,两个底座2呈左右对称固定在蓄水罐1的外侧,进水管3连通在蓄水罐1内腔的右侧壁,进气管4连通在蓄水罐1内腔的左侧壁,且一端与外界当中的臭氧发生器连通,出气管7连通在蓄水罐1内腔的顶壁,蓄水罐1内腔的底壁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组件5,蓄水罐1的内部设置有与出气管7连通的闭合组件6。
[0023]可以理解的是,将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管7与蓄水罐1的进气管4连通,臭氧发生器输出的气流输送至蓄水罐1的内部,且通过进水管3往蓄水罐1的内部注入水源。
[0024]请参阅图3,为了放置水源回流至臭氧发生器的内部,本实施例中的排水组件5包括焊接在蓄水罐1内腔底壁且上端面贯穿并延伸至蓄水罐1内部的排水管501,排水管501内腔的顶壁贯穿连接有活动杆502,排水管501内腔的顶壁开设有供活动杆502贯穿的贯穿通孔,活动杆502的外径与贯穿通孔的内径相适配,活动杆502的下端面固定有活动套装在排
水管501内部的活塞503,活塞503的上表面固定有一端贴合在排水管501内腔顶壁的弹簧508,通过活动杆502带动活塞503向上移动,从而将弹簧508压缩,活动杆502的内部固定有位于排水管501上方的连接杆504,连接杆504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有竖杆505,竖杆505的上端面固定有浮力板506,当蓄水罐1内部的水源达到刻度条时,此时浮力板506浮起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竖杆505向上移动,排水管501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位于活塞503上方的进水口507。
[0025]可以理解的是,浮力板506浮起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竖杆505向上移动,通过两个竖杆505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杆504向上移动,即可带动与其连接的活动杆502向上移动。
[0026]弹簧508套装在活动杆502的外侧,蓄水罐1的内壁开设有刻度槽,活塞503为橡胶块,且活塞503的外径与排水管501的内径相适配,活塞503越过两个进水口507,堆积在蓄水罐1内腔底壁的水源从而两个进水口507的内部输送至排水管501的内部,且通过排水管501流出,排水管501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下端面缺失的圆柱体,两个竖杆505呈对称固定在连接杆504竖向中轴线的左右两侧。
[0027]本实施例中的排水组件5,通过设置浮力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包括蓄水罐(1)、两个底座(2)、进水管(3)、进气管(4)和出气管(7),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座(2)呈左右对称固定在蓄水罐(1)的外侧,所述进水管(3)连通在蓄水罐(1)内腔的右侧壁,所述进气管(4)连通在蓄水罐(1)内腔的左侧壁,且一端与外界当中的臭氧发生器连通,所述出气管(7)连通在蓄水罐(1)内腔的顶壁,所述蓄水罐(1)内腔的底壁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组件(5),所述蓄水罐(1)的内部设置有与出气管(7)连通的闭合组件(6);其中,排水组件(5)包括焊接在蓄水罐(1)内腔底壁且上端面贯穿并延伸至蓄水罐(1)内部的排水管(501),所述排水管(501)内腔的顶壁贯穿连接有活动杆(502),所述活动杆(502)的下端面固定有活动套装在排水管(501)内部的活塞(503),所述活塞(503)的上表面固定有一端贴合在排水管(501)内腔顶壁的弹簧(508),所述活动杆(502)的内部固定有位于排水管(501)上方的连接杆(504),所述连接杆(504)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有竖杆(505),所述竖杆(505)的上端面固定有浮力板(506),所述排水管(501)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位于活塞(503)上方的进水口(5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08)套装在活动杆(502)的外侧,所述蓄水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穗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