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834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3
本申请涉及虫害治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该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红树林中的植被喷洒液体植物胶;S2:对喷洒液体植物胶后的植被的表面涂覆第一涂覆液,所述第一涂覆液为白色的水溶性液体;S3:于红树林的预设区域内设置至少两颗仿生树,然后于仿生树的外表面涂覆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二涂覆液;所述第一颜色包括由波长介于3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虫害治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0003]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红树林的成分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红树科有16属120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此外还有使君子科的锥果木和榄李属、紫金牛科的桐花树(蜡烛果)、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榄雌)、楝科的木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榈科的尼帕棕榈属等。在红树林边缘还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马鞭草科的臭茉莉(苦郎树)、蕨类的金蕨、爵床科的老鼠簕、藜科的盐角草、禾本科的盐地鼠尾黍等。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保护和发展红树林是开发热带及亚热带沿海资源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0004]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地区,因此关于红树林昆虫群落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已有相关人员对红树林昆虫群落进行报道,报道显示1994年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194种,分属13目68科;1999年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昆虫群落采集昆虫96种及蜘蛛7种,其中天敌昆虫37种;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九龙江口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节肢动物群落系统中,其中漳江口昆虫88种,分属12目72科;九龙江口昆虫52种,分属10目42科,两地均以膜翅目物种数最多。
[0005]红树林生态环境系统较为脆弱,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红树林虫害是近年来影响红树林生长的首要问题,红树林最主要的害虫为柚木驼蛾、广州小斑螟、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小袋蛾、桐花树袋蛾、蜡彩袋蛾、白囊袋蛾、棉古毒蛾、红树云斑螟、丽绿刺蛾等。其中,广州小斑螟是华南沿海地区白骨壤的主要害虫。已有相关报道福建省云霄县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白骨壤遭受食叶害虫螟蛾危害,后经鉴定为广州小斑螟,在广东、广西等地,广州小斑螟均对白骨壤产生了较严重的危害,发生面积有逐渐扩大之势。福建红树林秋茄—桐花树群落中卷叶蛾啃食树叶,30

40%的红树林树木发生不同程度的虫害,受害严重地区95%叶片遭受危害。已有相关技术采用对高等动物无害的杀虫剂,例如利用灭幼脲Ⅲ号、苏云金杆菌防治广州小斑螟;或者是利用杀虫威防治白骨壤食叶螟蛾。灭幼脲Ⅲ号、杀虫威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作用效果固然明显,但在生态系统中仍存在污染富集、激化增毒的负面影响。从环境保护和海洋养殖等角度考虑应该选择生物防治手段更佳。已有相关技术利用
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不同生物防治技术对危害白骨壤的食叶螟蛾进行室内侵染力测定和林间防治;或是采用2种印楝素农药(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以及2个虫生真菌(绿僵菌菌株和白僵菌菌株),对桐花长卷蛾、棉古毒蛾和广州小斑螟3种红树林叶面和种子害虫进行室内毒力测试。已有的生物防治手段虽然已能实现较好的虫害灭杀效果,然目前仍存在成本较高、不便于推广以及虫害灭杀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红树林中的植被喷洒含液体植物胶的第一喷洒液;S2:对喷洒第一喷洒液后的植被的表面涂覆第一涂覆液,所述第一涂覆液为白色的水溶性液体;S3:于红树林的预设区域内设置至少两颗仿生树,然后于仿生树的外表面涂覆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二涂覆液;所述第一颜色包括由波长介于380

500nm以及570

585nm的光线所形成的颜色中的至少一种。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先对植被喷洒含液体植物胶的第一喷洒液,红树林一般温度在20℃以上时适宜植被生长,常见

2℃至30℃,液体植物胶在植被表面上易固化形成植物胶层,对植被起到初步的保护作用。步骤S2再对喷洒含液体植物胶的第一喷洒液后的植被的表面涂覆第一涂覆液(第一涂覆液可以是任何白色的水溶性液体,例如可以是白色颜料溶解于已知的溶剂而形成的溶液,水溶性液体可以满足后续清洗去除的方便性需求,因此,白色颜料优选水溶性白色颜料,优选溶于水溶剂中,形成白色水溶液),使得植被表面形成白色,经长期试验获知,白色使得植被对红树林常见害虫(尤其是对鳞翅目的毛鄂小卷蛾、丽绿刺蛾、和海榄雌瘤斑螟)形成较好的隐蔽效果,害虫倾向避开白色植被,而趋向非白色植被。步骤S3中,利用引入多颗仿生树,仿生树外表面涂覆第二涂覆液之后使得仿生树获得第一颜色(第二涂覆液可以是任何具有第一颜色的已知溶液,例如可以是具有第一颜色的颜料溶解于已知的各类溶剂而形成的溶液,颜料优选水溶性颜料,便于后续的洗脱),经长期试验获知,波长介于380

500nm以及570

585nm的光线所形成的颜色,对害虫具有较好的视觉吸引效果,从而可将害虫吸引至仿生树,以达到保护植被的目的。此外,进一步还可以利用在仿生树设置杀虫措施,如悬挂杀虫灯、喷施杀虫剂等,以集中将害虫杀灭。
[0009]优选的,于步骤S1之前进行步骤S0,步骤S0具体为:对红树林中的植被喷洒第二喷洒液,所述第二喷洒液为质量百分浓度为10

20%的盐溶液。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喷洒植物胶之前,可以增设喷洒盐溶液步骤,10

20%的盐溶液可对植被进行初步的杀灭。此外,步骤S0的喷洒、S1的喷洒以及步骤S2的涂覆都可以采用人工喷洒或者无人机喷洒的方式实现,步骤S2的涂覆还可以采用人工涂覆的方式实现。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颜色为黄色、蓝色或紫色。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颜色优选为黄色、蓝色或者紫色,利用白色与黄色、蓝色或者紫色的配合,可以较好的将害虫吸引至仿生树,进而保护植被。
[0013]优选的,所述液体植物胶为琼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胶可以选择常见的琼脂,利用琼脂的固化特性以及环境友好特性,对植被起保护作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颜色覆盖所述仿生树的全部外表面或者至少覆盖所述仿生树的1/2外表面。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仿生树的全部表面上均涂布第二涂覆液,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红树林中的植被喷洒含液体植物胶的第一喷洒液;S2:对喷洒第一喷洒液后的植被的表面涂覆第一涂覆液,所述第一涂覆液为白色的水溶性液体;S3:于红树林的预设区域内设置至少两颗仿生树,然后于仿生树的外表面涂覆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二涂覆液;所述第一颜色包括由波长介于380

500nm以及570

585nm的光线所形成的颜色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S1之前进行步骤S0,步骤S0具体为:对红树林中的植被喷洒第二喷洒液,所述第二喷洒液为质量百分浓度为10

20%的盐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为黄色、蓝色或紫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植物胶为琼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覆盖所述仿生树的全部外表面或者至少覆盖所述仿生树的1/2外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仿生树上的预设区域内设置除虫区域,所述除虫区域内设有除虫试剂和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泉张海英陈曦杨宝成詹冯达吕静许晓婷孟祥霞杨元勇卢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达福建建设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