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浇注不锈钢板坯的扇形段整体式自由辊、冷却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设备
,具体涉及浇注不锈钢板坯的扇形段整体式自由辊、冷却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大规模的不锈钢板坯连铸机生产过程中,均会存在扇形段辊子粘渣的问题,由于辊子表面温度高,保护渣和板坯氧化铁皮混合物易粘结到辊子表面,在辊子转动过程中,“粘渣”会对板坯表面产生压坑,严重影响板坯表面质量,部分板坯需要下线修磨,下线修磨会产生两个问题:金属收得率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热送率降低,修磨后,板坯需重新加热,浪费能源,污染环境,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3]为了降低辊子表面温度的温度,解决扇形段辊子粘渣问题,连铸机扇形段自由辊结构常采用两种结构。第一种:辊身为整体锻造,该辊子主要由轴承座、端盖、旋转接头、轴承、辊身等组成。辊身中心开孔,冷却水通过旋转接头进入辊身中心孔,然后进入另一端的旋转接头,实现对辊身的冷却,该结构由于水孔距离辊子表面距离较大,对辊子表面冷却有限。第二种:辊套+芯轴式,辊套与芯轴通过键连接,辊套与芯轴之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浇注不锈钢板坯的扇形段整体式自由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机构、第二轴承机构、第一轴(7)、辊套(8)、螺旋水套(9)和第二轴(13);所述的螺旋水套(9)连接在辊套(8)内部的中间位置,螺旋水套(9)与辊套(8)之间具有贯通两端的水路;螺旋水套(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轴(7)和第二轴(13),第一轴(7)的外端连接有第一轴承机构,第二轴(13)的外端连接有第二轴承机构;从第一轴承机构、第一轴(7)、辊套(8)、螺旋水套(9)、第二轴(13)至第二轴承机构之间具有连通的水路,用于对自由辊从内部进行冷却;第一轴承机构与第二轴承机构之间具有单独的循环水路,用于对第一轴承机构与第二轴承机构的冷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不锈钢板坯的扇形段整体式自由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机构和第二轴承机构结构相同,两者对称的分别连接在第一轴(7)和第二轴(13)的外侧;所述第一轴承机构包括第一端盖(1)、第一轴承座(2)、轴承(3)、第一旋转接头(4)、固定环(5)和挡环(6);所述轴承(3)的内圈连接在第一轴(7)的外端上,轴承(3)的外圈与第一轴承座(2)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接头(4)的外端与第一端盖(1)可拆卸连接,第一旋转接头(4)的内端与第一轴(7)连接;所述第一端盖(1)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轴承座(2)上;所述的固定环(5)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轴(7)的外端,且置于第一端盖(1)、第一轴承座(2)、轴承(3)和第一轴(7)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的挡环(6)套接在第一轴(7)的外周,且置于轴承(3)与辊套(8)之间;所述的第二轴承机构包括第二端盖(11)、第二轴承座(10)、轴承(3)、第二旋转接头(12)、固定环(5)和挡环(6);第二端盖(11)、第二轴承座(10)、轴承(3)、第二旋转接头(12)、固定环(5)和挡环(6)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端盖(1)、第一轴承座(2)、轴承(3)、第一旋转接头(4)、固定环(5)和挡环(6)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不锈钢板坯的扇形段整体式自由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11)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端盖(1)为放倒的圆形杯状结构,其开口朝向第一轴(7),其底面中心位置开有用于与第一旋转接头(4)连接的圆形连接孔(31),圆形连接孔(31)的侧壁壁上开有第二水口(33),第一端盖(1)下部侧壁上开有第一水孔(30),在第二水口(33)和第一水孔(30)之间设置有L形水道;第一端盖(1)下底面上设置有水平的放置台(32);第一端盖(1)的底面上开有多个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呈圆形阵列布设。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不锈钢板坯的扇形段整体式自由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2)和第二轴承座(10)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轴承座(2)上开有两路相互独立的水路,其中一路水路与外接冷却水系统连接用于自身冷却,另一路水路用于与第一端盖(1)的连通;所述第二轴承座(10)上开有两路相互独立的水路,其中一路水路用于与第二端盖(11)的连通,另一路水路与外接的冷却水系统连接用于自身冷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不锈钢板坯的扇形段整体式自由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7)和第二轴(1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轴(7)为圆柱体结构,其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台肩(14),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勤勇,田进,周士凯,任岐明,王蓉,陈东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