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827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方法,所述挖掘产量与总破土深度、耙头宽度和耙头前进速度有关,所述总破土深度包括耙齿破土深度、射流破土深度,分别通过试验获得耙齿作业参数与耙齿破土深度的关系,以及射流作业参数与射流破土深度的关系,并基于此建立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模型,从而获得耙头挖掘产量的计算结果。该方法可以定量地知道这些作业参数对产量的影响效果,还可为耙头的设计、研究和制造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也是提升耙头装备性能、解决实际施工问题的理论基础,有助于疏浚船舶的高质量发展。并且该方法已进行了实船测试,计算得到的产量值与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的产量值较为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性和准确性。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疏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耙吸挖泥船主要由耙头、耙臂、泥泵和泥舱等设备组成,耙吸挖泥船在施工过程中首先会下放耙臂,让耙头与水下的泥面相接触,耙头通过耙头上的液压缸和耙头的自身重力作用将耙齿压入泥土中,并通过耙吸挖泥船的航行向前运动带动耙头实现挖掘,耙头挖掘的泥土在泥泵的抽吸作用下经过耙臂进入泥舱,待泥舱满足装载条件后耙吸挖泥船进行抛泥吹填。耙头作为耙吸挖泥船的主要挖掘设备,其挖掘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耙吸挖泥船的施工效率。
[0003]实际施工中,往往通过监测管道内的流量和浓度获得耙头产量,但这是耙头作业的结果,而为了通过调节耙头作业参数优化耙头产量,实现耙头智能化,就需要掌握耙头作业参数与耙头产量之间的关系。但耙头结构复杂,作业参数多,给解决该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0004]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有研究者将其应用到该问题中来,通过大量工程实测数据,建立了作业参数与耙头产量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方法受限于工程数据的准确性和范围,尤其是一旦参数超过实测数据范围,该方法预测精度就大打折扣(如文献:潘志伟,基于人工智能的耙吸挖泥船挖掘与泥水输送机理研究,硕士论文,江苏科技大学,2019)。
[0005]也有研究者通过分析耙头受力,结合刀齿切削机理和射流机理,建立挖掘深度计算模型。但该模型复杂,适用性较差(Kyle de Jonge,A trailing suction hopper dredge draghead production model,MsD,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7)。
[0006]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实用且相对简单的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改进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方法,所述挖掘产量与总破土深度、耙头宽度和耙头前进速度有关,所述总破土深度包括耙齿破土深度、射流破土深度,分别通过试验获得耙齿作业参数与耙齿破土深度的关系,以及射流作业参数与射流破土深度的关系,并基于此建立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模型,从而获得耙头挖掘产量的计算结果。
[0010]进一步地,所述耙吸挖泥船挖掘产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耙齿破土深度的计算
[0012]S1

1:获取耙头重力G
耙头
(N)、耙齿类型n
耙齿
、耙齿数量以及耙齿入土角度α(
°
)四个参数;
[0013]S1

2:计算耙齿破土深度H
齿
(cm):
[0014]耙齿贯入力F
贯入
(N)为地面对耙齿的支反力,对于任一结构和布置确定的耙头耙臂系统,耙齿贯入力F
贯入
与耙头重力G
耙头
存在如下关系:
[0015]F
贯入
=k
贯入
·
G
耙头
ꢀꢀꢀꢀꢀꢀꢀꢀꢀꢀꢀꢀꢀ
(1);
[0016]式(1)中,k
贯入
为贯入力系数;
[0017]耙齿破土深度H
齿
(cm)与耙齿入土角度α(
°
)、耙齿贯入力F
贯入
(N)和耙齿数量n
耙齿
关系如下:
[0018][0019]式(2)中,参数k1、k2通过试验获得;
[0020]S2:射流破土深度的计算
[0021]S2

1:获取射流流量Q(m3/h)、喷嘴直径D(cm)、喷嘴移动速度V(m/s),也即耙头前进速度,以及土体强度S
u
(kPa)四个参数;
[0022]S2

2:计算射流破土深度H
射流
(cm)
[0023]射流破土深度H
射流
(cm)与喷嘴直径D(cm)、射流流量Q(m3/h)、喷嘴移动速度V(m/s),以及剪切强度S
u
(kPa)的关系如下:
[0024][0025]式(3)中,a、b为拟合参数,通过试验确定;
[0026]S3:总破土深度计算
[0027]破土深度H

(m)为:
[0028]H

=(H
齿
+H
射流
)*0.01
ꢀꢀꢀꢀꢀꢀꢀꢀꢀꢀꢀꢀꢀꢀꢀ
(4)
[0029]S4:耙头总挖掘量计算
[0030]耙头总挖掘量P
耙头总挖掘量
(m3/h)与总破土深度H

(m)、耙头宽度W(m)和耙头前进速度V(m/s)的关系如下:
[0031]P
耙头总挖掘量
=3600
·
W
·
H

·
V
ꢀꢀꢀꢀꢀꢀꢀꢀꢀ
(5);
[0032]S5:耙头总产量计算
[0033]耙头总产量P
耙头总产量
(m3/h)根据下式计算:
[0034]P
耙头总产量
=k
吸入
·
P
耙头总挖掘量
ꢀꢀꢀꢀꢀꢀꢀꢀꢀꢀꢀ
(6)
[0035]式(6)中,k
吸入
为耙头吸入系数,定义为耙头总产量和耙头总挖掘量之比,可通过物理实验确定耙头吸入系数取值。
[0036]进一步地,所述k
贯入
的取值范围在0.3~0.8之间。
[0037]进一步地,对于不同的耙齿类型、土质,所述k1、k2不同,对于粉砂土质,取值见下表:
[0038] 窄齿宽齿k1‑
7.5

4k2810591.33。
[0039]本专利技术的耙吸挖泥船耙头产量计算方法的有益效果:
[0040](1)本专利技术从机理上分析了耙头产量的构成,并通过试验的方法获得了作业参数与产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半经验计算公式,得到了最终吸入管道的产量。如果说通过管道上的浓度计和流量计直接测量得到的产量为“果”,那么通过该方法分析计算得到的耙头产量即为“因”。前者只能获得产量的值,虽相对比较准确,但只能定性的知道作业参数对产量存在影响,具体影响规律并不清楚;而后者可以定量的知道这些作业参数对产量的影响效果,这可以为耙头的设计、研究和制造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也是提升耙头装备性能、解决实际施工问题的理论基础,有助于疏浚船舶的高质量发展。
[0041](2)该方法在某耙吸挖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产量与总破土深度、耙头宽度和耙头前进速度有关,所述总破土深度包括耙齿破土深度、射流破土深度,分别通过试验获得耙齿作业参数与耙齿破土深度的关系,以及射流作业参数与射流破土深度的关系,并基于此建立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模型,从而获得耙头挖掘产量的计算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吸挖泥船耙头挖掘产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耙吸挖泥船挖掘产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耙齿破土深度的计算S1

1:获取耙头重力G
耙头
(N)、耙齿类型、耙齿数量n
耙齿
、以及耙齿入土角度α(
°
)四个参数;S1

2:计算耙齿破土深度H
齿
(cm):耙齿贯入力F
贯入
(N)为地面对耙齿的支反力,对于任一结构和布置确定的耙头耙臂系统,耙齿贯入力F
贯入
与耙头重力G
耙头
存在如下关系:F
贯入
=k
贯入
·
G
耙头
ꢀꢀꢀꢀꢀꢀꢀꢀꢀꢀꢀꢀꢀ
(1);式(1)中,k
贯入
为贯入力系数;耙齿破土深度H
齿
(cm)与耙齿入土角度α(
°
)、耙齿贯入力F
贯入
(N)和耙齿数量n
耙齿
关系如下:式(2)中,参数k1、k2通过试验获得;S2:射流破土深度的计算S2

1:获取射流流量Q(m3/h)、喷嘴直径D(cm)、喷嘴移动速度V(m/s),也即耙头前进速度,以及土体强度S
u
(kPa)四个参数;S2

2:计算射流破土深度H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纪富周忠玮舒敏骅陆寅松刘功勋王费新冒小丹洪国军邢津梁鑫程书凤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