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02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和多对电极吸盘,所述的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微控制器和/或拓展芯片,微控制器和/或拓展芯片的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数字晶体管,每一个数字晶体管连接相应的一个光耦的发光源,每个光耦的受光源端子一连接对应的一个电极吸盘的输出端,每个光耦的受光源端子二分别连接变压器输出端的一个,每两个电极输出端形成一个电极导通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电极吸盘位置的条件下,采用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为不同电极吸盘间导通顺序的自由切换提供硬件支持。间导通顺序的自由切换提供硬件支持。间导通顺序的自由切换提供硬件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中频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智能切换干涉点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中频干扰电治疗方法是同时将两路以上(包含两路)不同频率的中频(频率为1000Hz~100000Hz范围内)交流电交叉地作用于人体,在组织内形成低频调制电流来进行治疗。该方法能起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等作用,以达到实现电疗康复治疗的目的。在干扰电治疗过程中,干涉点治疗位置受调制电流与电极吸盘位置的影响,其中电极吸盘的位置对干涉点位置的影响更大。现有的中频干扰电治疗仪治疗过程中,需要人工调整吸盘的位置来实现干涉点的移动。一旦电极吸盘位置固定其治疗的范围就不能改变,严重影响中频干扰电的治疗体验。特别是在治疗大面积干涉点治疗时,治疗部位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这需要医护人员移动这六个电极的位置,从而移动干涉点进行治疗。这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不改变电极吸盘位置的条件下,需要一种电路来实现对不同电极吸盘间导通顺序的自由切换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中频干扰电治疗仪治疗过程中需要人工调整吸盘的位置来实现干涉点的移动的问题,以及由此影响中频干扰电的治疗体验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为实现不同干涉点或中频治疗模式提供硬件支持。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和多对电极吸盘,所述的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微控制器和/或拓展芯片,微控制器和/或拓展芯片的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数字晶体管,每一个数字晶体管连接相应的一个光耦的发光源,每个光耦的受光源端子一连接对应的一个电极吸盘的输出端,每个光耦的受光源端子二分别连接变压器输出端的一个,每两个电极输出端形成一个电极导通回路。
[0005]上述电路包括三组变压器和三对电极吸盘,变压器一的次级线圈输出端分别为out1

1 与 out1

2,变压器二的次级线圈输出端分别为out2

1与 out2

2,变压器三的次级线圈输出端分别为out3

1与 out3

2,所述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的微控制器和/或拓展芯片的18路输出端open1,open2,
……
,open18分别连接对应数字晶体管的控制端,各数字晶体管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对应的光电耦合器OP1,OP2,
……
,OP18的发光源,所述的out1

1连接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源端子一,所述的out2

1连接光电耦合器OP7和OP8的受光源端子一,所述的out3

1连接光电耦合器OP13和OP14的受光源端子一,所述的Out1

2连接光电耦合器OP2、OP3、OP4、OP5和OP6的受光源端子一,所述的Out2

2连接光电耦合器OP9、OP10、OP11和OP12的受光源端子一,所述的Out3

2连接光电耦合器OP15、OP16、OP17和OP18的受光源端子一,所述的outa连接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源端子二,三对电极吸盘的信号线分别为outa
(左上)、outb(右上)、outc(左中)、outd(右中)、oute(左下)和outf(左下),所述的outa连接OP1的受光源端子二,所述的outb连接OP2、OP9和OP15的受光源端子二,所述的outc连接OP3、OP7和OP16的受光源端子二,所述的outd连接OP4、OP8、OP10和OP17的受光源端子二,所述的oute连接OP5、OP11和OP13的受光源端子二,所述的outf连接OP6、OP12、OP14和OP18的受光源端子二。
[0006]上述电路中,微控制器输出端通过输出插接件连接扩展芯片U2,扩展芯片U2的输出端连接译码器U1。例如扩展芯片为16通道通用并行输入/输出扩展芯片,为避免同时使用两块16通道通用并行输入/输出(I/O)扩展芯片带来的资源浪费,通过控制译码器U1实现了拓展控制18个I/O的需要。
[0007]三对电极吸盘交叉导通形成一个共同的干涉点,或者两组电极吸盘交叉导通形成一个干涉点,或者三组电极吸盘交叉导通形成两个干涉点,或者三组电极吸盘无干涉点。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不改变电极吸盘位置的条件下,采用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干涉点切换电路,为实现不同干涉点或中频治疗模式提供硬件支持,基于该硬件电路的应用,为进一步实现对不同电极吸盘间导通顺序的切换功能提供硬件支持。
[0009]本技术提供的硬件电路接口,对应固定的电极贴片组,其应用时干涉点能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移动,而在无干涉点的区域内,有中频电流刺激肌肉,达到了在六个电极贴片的矩形区域内的肌肉都能进行有效的肌肉刺激。以该硬件电路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电路原理图。
[0011]图2是三组电极吸盘形成单个干涉点工作模式示意图。
[0012]图3是三组电极吸盘形成不同干涉点的多种工作模式示意图。
[0013]图4是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的扩展电路图。
[0014]图5是多个光电耦合器组成的自由切换电路阵列图。
[0015]图6是数字晶体管控制端连接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1: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针对中频干扰电治疗仪治疗过程中需要人工调整吸盘的问题而设计,基于该电路通过控制相应电路通道实现对干涉点位置的切换。该电路主要包括变压器、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和多对电极吸盘等。其中,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微控制器和/或拓展芯片,微控制器和/或拓展芯片的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数字晶体管,每一个数字晶体管连接一个光耦的控制端,每个光耦的开关端一连接对应的一个电极吸盘的输出端,每个光耦的开关端二分别连接变压器输出端的一个,每两个电极输出端形成一个电极导通回路。
[0018]图1中,变压器输出侧的out1

1、 out1

2、out2

1、out2

2、out3

1、out3

2为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的输入信号,且位置关系固定。outa,outb,outc,outd,oute,outf分别为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的输出信号,由微控制器控制数字晶体管与光电耦合器控制,其组合关
系为被控制条件下的组合。
[0019]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电路包括三组变压器、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和三对电极吸盘。其中,变压器一的次级线圈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漫游干扰电治疗仪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和多对电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涉点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微控制器和/或拓展芯片,微控制器和/或拓展芯片的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数字晶体管,每一个数字晶体管连接一个光耦的控制端,每个光耦的开关端一连接对应的一个电极吸盘的输出端,每个光耦的开关端二分别连接变压器输出端的一个,每两个电极输出端形成一个电极导通回路。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思宪李跃勇吴坤坤米海川赵志科丁鹏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百昌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