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水软岩巷道快速掘进的支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791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富水软岩巷道快速掘进的支护系统。包括巷道,巷道断面为矩形断面,所述巷道由顶板、两侧巷帮和底板相互连接,反底拱为三心拱反底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巷道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支护参数的锚杆和锚索,增强了支护强度,避免巷道顶板中部、帮部及底板位置发生变形,提高了后期回采期间顶板的整体性,减少了单根锚杆网兜的形成,且安装更加方便,能够在提高工效的同时减少围岩的变形量。减少围岩的变形量。减少围岩的变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水软岩巷道快速掘进的支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富水软岩巷道快速掘进的支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矿井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具有侏罗纪富水软岩特性,岩性为粉砂岩或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原岩应力场的第一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其值大小为16.99Mpa,方向为96.8
°
,最大水平应力是垂直应力的1.51倍,最大水平应力为最小水平应力的1.73倍;第二主应力值大小为11.85Mpa,方向为19.6
°
;第三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其值大小为9.82Mpa,方向为185.4
°
;垂直应力大小为11.26Mpa。
[0003]矿山开挖以后,岩体初始应力场受到扰动而发生变化,导致应力重新分布和局部应力集中。由此产生巷道变形、采场顶板下沉、矿柱受压,甚至引起片帮、冒顶、矿柱倒塌等地压活动,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现有的一些支护方法支护强度不足,顶板中部、帮部及底板变形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软岩巷道快速掘进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巷道,巷道断面为矩形断面,所述巷道由顶板、两侧巷帮和底板相互连接,底板反底拱为三心拱反底拱;巷帮:两侧巷帮均由煤岩交界面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均采用Ф22
×
2400mm的第一高强锚杆,间排距为1000
×
900mm;下部均采用Ф20
×
2800mm的第二高强锚杆,间排距为800
×
900mm;顶板:顶板上设置与掘进方向垂直的4850
×
280
×
4mm第一锚索梁,第一锚索梁与若干固定件相配合,固定件之间的间排距为800
×
900mm,固定件包括第二高强锚杆和Ф17.8
×
4000mm(19芯)的第一钢绞线锚索,其中第一钢绞线锚索在顶板上呈菱形分布;底板:底板锚杆采用Ф20
×
2800mm高强锚杆,间排距为800
×
900mm;之后在顶板上设置若干组加固锚索进行补强支护,所述加固锚索位于相邻第一锚索梁之间,每组加固锚索包括四根,呈菱形分布;每组相邻第一锚索梁之间设有两根加固锚索,包括位于顶板中间的Ф22
×
9000mm(19芯)的第一加固锚索以及位于一侧的Φ17.8
×
7000mm(19芯)第二加固锚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侧巷帮分为开采侧和非开采侧,两侧巷帮均采用锚索进行补强支护,开采侧巷帮采用Ф17.8
×
4000mm(7芯)第二钢绞线锚索单排布置,间距为1800mm;非开采侧巷帮采用Ф17.8
×
4000mm(19芯)第三钢绞线锚索双排设置,与第一高强锚杆或第二高强锚杆间隔布置,锚索间排距为1600mm
×
2700mm,配合使用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位良左海峰刘光饶李正李志民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上海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