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与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7779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8
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与处理方法,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净化罐和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所述调节池包括存放变电站生活污水的调节池体、使污水进入到净化罐的提升泵、控制水力停留时间的第一球阀和流量计,以及回流管;所述净化罐包括若干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且沉淀池与缺氧池之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所述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包括中间水池和生态净化系统;所述中间水池内增设电解除磷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水处理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处理后污水资源化利用。处理后污水资源化利用。处理后污水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与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
,涉及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与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大部分变电站通常远离城市,或建设在基础市政设施较差的城市周边及农村地区,导致站内生活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特别是站内值守人员较少(3

7人),用水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8到下午4点之间。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难以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即使建有独立的处理设备也存在最终处置问题。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逐渐增强以及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站内工作人员数量锐减,生活污水产生量随之减少,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效果较差,特别是不连续进水时系统不稳定,处理效率低,且缺乏专业人员维护管理,导致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和节约能源的需求。
[0003]变电站生活污水与普通生活污水相比,具有产生量不稳定、不连续且水量较少难以收集、水质变化率较大等特点,主要污染物为COD、SS、NH
4+

N、TN、TP、石油类等,其中因为日常用水多为冲厕用水,导致NH
4+

N和TP含量较高,传统化粪池及一体化设备很难将其处理后达标排放。
[0004]因此,为了满足变电站生活污水排放管理要求,借鉴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经验,设计出一种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造价和能耗低、因地制宜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与处理方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与处理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净化罐和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
[0008]所述调节池包括存放变电站生活污水的调节池体、使污水进入到净化罐的提升泵、控制水力停留时间的第一球阀和流量计,以及回流管;
[0009]所述净化罐包括若干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且沉淀池与缺氧池之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
[0010]所述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包括中间水池和生态净化系统;
[0011]所述中间水池内增设电解除磷系统。
[0012]优选地,所述调节池还包括控制箱,控制箱通过铁架和螺丝固定在调节池体上方;
[0013]所述控制箱内设有电子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对提升泵和电解除磷系统的启停,且控制箱内安装有曝气泵,用于对净化罐内若干好氧池提供曝气。
[0014]优选地,所述提升泵安装于调节池底部,且功率固定;
[0015]所述提升泵通过送水管将污水输送至净化罐;
[0016]所述第一球阀和流量计安装在送水管上;
[0017]所述送水管还与回流管道连接,通过设置回流管道控制多余的进水回流至调节池,且在回流管道入水口处安装有第二球阀以调节回流量。
[0018]优选地,所述净化罐主体采用HDPE材质。
[0019]优选地,所述混合液回流管采用气提原理实现混合液回流,且设有不同档位的独立阀门以控制回流量。
[0020]优选地,所述净化罐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三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沉淀池;
[0021]每个缺氧池中均设有若干多面空心球缺氧填料;
[0022]每个好氧池中均设有若干个改性球形填料组件,每个改性球形填料组件包括一个球体和内置海绵填料;
[0023]每个好氧池均设有不同档位的独立阀门控制曝气量。
[0024]优选地,所述多面空心球的直径为50

80mm;
[0025]改性球形填料组件所包括的球体的直径为50

80mm,内置海绵填料的数量为5

6个。
[0026]优选地,所述净化罐处理后的水通过自然溢流的方式进入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依次通过中间水池和生态净化系统,生态净化系统的出水输送至周边绿地;
[0027]所述生态净化系统采用下进上出的进出水方式,其净化过滤层由下至上分别为鹅卵石层、砂石层、陶粒层和水生植物层,通过自然溢流的方式出水,用于对周边绿地进行灌溉。
[0028]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方式既可以是地上式,也可以是半地埋式和地埋式。
[0029]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1、提升泵将调节池体内的变电站生活污水输送至净化罐,第一球阀和流量计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多余的进水通过回流管回流至调节池;
[0031]步骤2、进入净化罐中的生活污水依次流经所有缺氧池和好氧池,最终进入沉淀池内,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和硝化液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输送至第一缺氧池,上清液通过重力自然溢流进入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
[0032]步骤3、进入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的水在电解除磷系统和生态净化系统的作用下得到二次净化,二次净化后出水用于周边绿地进行灌溉。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
[003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与处理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稳定、高效除氮除磷、抗负荷能力强等特点,与传统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能够高效的处理产生量不稳定、不连续、水量较少、水质变化率较大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可实现变电站生活污水原位净化,免去了集中处理带来的不便,做到了水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投入,节约运行费用。
[0035]本专利技术将现有多级A/O接触氧化技术工艺加以改进,引入电解除磷和生态处理系
统,将生化处理与生态处理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实现处理后污水资源化利用,还可以美化变电站园区环境,发挥景观效应。
[0036]本专利技术净化罐内缺氧池通过填加的多面空心球填料,具有机械强度强、污泥不易堵塞、生物膜容易附着等特点,可以更好的进行脱氮处理;好氧池通过填加改性球形填料组件,具有亲水性强、比表面积大、产泥率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更好的通过强化优势菌群从而在填料上保持极高的生物量,高效降解有机物和提高氨氮的硝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结构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池结构示意图;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净化罐工艺分布图;
[004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结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为:1、调节池;2、净化罐;3、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4、控制箱;5、电解除磷系统;6、提升泵;7、第一球阀;8、流量计;9、第二球阀;10、曝气泵;11、第一缺氧池;12、第二缺氧池;13、第三缺氧池;14、第一好氧池;15、第二好氧池;16、第三好氧池;17、沉淀池;18、鹅卵石层;19、砂石层;20、陶粒层;21、水生植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1)、净化罐(2)和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包括存放变电站生活污水的调节池体、使污水进入到净化罐(2)的提升泵(6)、控制水力停留时间的第一球阀(7)和流量计(8),以及回流管;所述净化罐(2)包括若干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且沉淀池与缺氧池之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所述中间水池及生态净化系统一体池(3)包括中间水池和生态净化系统;所述中间水池内增设电解除磷系统(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还包括控制箱(4),控制箱(4)通过铁架和螺丝固定在调节池体上方;所述控制箱(4)内设有电子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对提升泵(6)和电解除磷系统(5)的启停,且控制箱(4)内安装有曝气泵(10),用于对净化罐(2)内若干好氧池提供曝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6)安装于调节池(1)底部,且功率固定;所述提升泵(6)通过送水管将污水输送至净化罐(2);所述第一球阀(7)和流量计(8)安装在送水管上;所述送水管还与回流管道连接,通过设置回流管道控制多余的进水回流至调节池(1),且在回流管道入水口处安装有第二球阀(9)以调节回流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2)主体采用HDPE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回流管采用气提原理实现混合液回流,且设有不同档位的独立阀门以控制回流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2)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缺氧池(11)、第二缺氧池(12)、第三缺氧池(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笑言李响李凯翟兴佟勃霖吴松羽李成俊孟庆龙吕晶徐天元张诗琪吴静张建峰郝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