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73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电感器,其包括第一芯体、第二芯体、导电线圈结构和电感调控结构,第二芯体连接第一芯体,且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具有一缝隙,导电线圈结构位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电感调控结构填充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的缝隙内,电感调控结构用于调控新型电感器的电感。借此,无需像传统电感器通过调整线圈匝数、内径等方式来控制电感值,而是通过电感调控结构便可以形成不同的电感值,能够更加简便且精确地控制电感器的电感值。确地控制电感器的电感值。确地控制电感器的电感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电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感器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感器是指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储存起来的元件,其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器件,实际上,凡是能够产生自感和互感的器件均可称为电感器。电感器的用途极为广泛,在交流电路中电感器有阻碍交流通过的能力,在电路中常被用作阻流、变压、交流耦合及负载等,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数码、航天等各类电子终端领域中。
[0003]传统电感器通常采取在磁芯上环绕绝缘铜线圈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调整线圈内径、匝数、层数来控制电感器的L值(电感系数)。然而,目前的线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容易发生线圈偏移、翻转、变形、绕线错位、线伤短路等一系列问题,且容易使电感器L值产生波动,影响产品性能。
[0004]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难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电感器,其无需像传统电感器通过调整线圈匝数、内径等方式来控制电感值,而是通过电感调控结构便可以形成不同的电感值,能够更加简便且精确地控制电感器的电感值。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感器,其包括第一芯体、第二芯体、导电线圈结构和电感调控结构。
[0007]第二芯体连接第一芯体,且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具有一缝隙。导电线圈结构位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电感调控结构填充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的缝隙内,电感调控结构用于调控新型电感器的电感。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感调控结构是由树脂颗粒和接着剂混合形成,通过调控树脂颗粒的粒径大小以控制新型电感器的电感。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着剂的线膨胀系数为30~50ppm/℃,树脂颗粒的线膨胀系数为47~54ppm/℃。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树脂颗粒的材料包括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酚甲醛树脂、苯并胍胺甲醛树脂、尿素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砜、聚苯醚、聚缩醛、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砜或二乙烯基苯聚合物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接着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小于等于100μm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
掺杂比例为1:99~6:94;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0μm

140μm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掺杂比例为2:98~8:92;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40μm

180μm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掺杂比例为4:96~10:90;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80μm

230μm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掺杂比例为6:94~12:88;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大于230μm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掺杂比例为8:92~15:85。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体是磁芯上壳体,第二芯体是磁芯下壳体,导电线圈结构是“几”字形镀锡线圈,磁芯上壳体和磁芯下壳体各自具有“几”字形凹槽,“几”字形镀锡线圈放置在“几”字形凹槽中。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体是平板状磁芯,第二芯体是具有条型凹槽的磁芯,导电线圈结构是架空式镀锡线圈,架空式镀锡线圈放置在条型凹槽上,架空式镀锡线圈的端部位置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引脚,引脚用于与电路板相连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体是平板状磁芯,第二芯体是具有环形凹槽的磁芯,导电线圈结构是弯角式镀锡线圈,弯角式镀锡线圈放置在环形凹槽上。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体是磁芯上壳体,第二芯体是磁芯下壳体,导电线圈结构包括“几”字形镀锡线圈和弯角式镀锡线圈,弯角式镀锡线圈位于“几”字形镀锡线圈之内,磁芯上壳体和磁芯下壳体各自具有“几”字形凹槽,“几”字形镀锡线圈和弯角式镀锡线圈均放置在“几”字形凹槽中。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线圈结构的材质包括金、银、铜或铁的其中至少一种。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感器,其无需像传统电感器通过调整线圈匝数、内径等方式来控制电感值,而是通过电感调控结构便可以形成不同的电感值,能够更加简便且精确地控制电感器的电感值。具体来说,新型电感器可以通过调节树脂颗粒的粒径和比例使得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形成不同宽度的间隙,进而形成不同的电感值,以便于更加简便且精确地控制新型电感器的电感值。相较于使用二氧化硅材料而言,树脂颗粒材料粒径均一,使得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宽度稳定,不易倾斜,并且树脂颗粒相较二氧化硅材质不易压碎,稳定性好。并且,将树脂颗粒与接着剂混合后还可加强固定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的作用,特别是树脂材料与接着剂采用同族材料,由于两者的线膨胀系数相当,在遭受冷热冲击时,不易发生剥离、脱落、裂纹的现象,大幅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18]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特征和有益效果可以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有益效果可通过在说明书等内容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下面描述中附图所述位置关系,若无特别指明,皆是以图示中组件绘示的方向为基准。
[0020]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感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3是使用二氧化硅和使用树脂颗粒的对比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
[0027]11

第一芯体;12

第二芯体;13

凹槽;14

缝隙;16

导电线圈结构;18

电感调控结构;21

磁芯上壳体;22

磁芯下壳体;23
‑“
几”字形凹槽;26
‑“
几”字形镀锡线圈;31

平板状磁芯;32

具有两条条型凹槽的磁芯;33

条型凹槽;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电感器包括:第一芯体;第二芯体,连接所述第一芯体,且所述第一芯体与所述第二芯体之间具有一缝隙;导电线圈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芯体与所述第二芯体之间;电感调控结构,填充于所述缝隙内,用于调控所述新型电感器的电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调控结构是由树脂颗粒和接着剂混合形成,通过调控所述树脂颗粒的粒径大小以控制所述新型电感器的电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着剂的线膨胀系数为30~50ppm/℃,所述树脂颗粒的线膨胀系数为47~54pp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颗粒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酚甲醛树脂、苯并胍胺甲醛树脂、尿素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砜、聚苯醚、聚缩醛、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砜或二乙烯基苯聚合物,所述接着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或聚氨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体是磁芯上壳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龙杨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艾申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