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型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71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层叠型线圈部件,其容易在整个贯通孔填充磁性树脂。在层叠型线圈部件(10)中,层叠体(30)具有多个绝缘体层和贯通孔(TH)。贯通孔(TH)沿第三正方向(Z1)贯通。第一线圈(61)在层叠体(30)的内部延伸为包围贯通孔(TH)的外侧。磁性树脂(56)填充到贯通孔(TH)内。上层粘接树脂层(52)层叠于层叠体(30)的第一面(30A)。上层磁性体基板(40)经由上层粘接树脂层(52)与层叠体(30)粘接。上层粘接树脂层(52)具有收容空间(CS)。收容空间(CS)与贯通孔(TH)相连。在朝向第三正方向(Z1)观察层叠型线圈部件(10)时,收容空间(CS)外缘位于比贯通孔(TH)的外缘靠外侧。磁性树脂(56)一部分位于收容空间(CS)内。容空间(CS)内。容空间(CS)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型线圈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型线圈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层叠型线圈部件具备层叠体、线圈以及磁性树脂。层叠体具有多个绝缘体层。多个绝缘体层沿层叠方向层叠。层叠体具有沿层叠方向贯通的四棱柱状的贯通孔。线圈在层叠体的内部呈螺旋状延伸为从外侧包围贯通孔。磁性树脂填充在贯通孔的内部。因此,磁性树脂反映贯通孔的形状而为大致四棱柱状。另外,层叠型线圈部件具备两个磁性体基板。两个磁性体基板从层叠方向及其相反方向夹持层叠体。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805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线圈部件中,在将磁性树脂填充到贯通孔的内部的过程中,难以将磁性树脂填充到贯通孔的整个区域,在贯通孔的内部产生空隙。若在贯通孔的内部存在较多的空隙,则磁性树脂的量减少与之相应的量,因此可能会对层叠型线圈部件的特性产生不良影响。
[000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叠型线圈部件,具备:层叠体,具有沿层叠方向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层、和沿上述层叠方向贯通多个上述绝缘体层的贯通孔;线圈,在上述层叠体的内部以将上述贯通孔的外侧包围的方式进行延伸;磁性树脂,包含树脂及磁性材料,被填充在上述贯通孔内;粘接树脂层,层叠于上述层叠体的外表面中的朝向上述层叠方向的面;以及磁性体基板,经由上述粘接树脂层与上述层叠体粘接,上述粘接树脂层具有与上述贯通孔相连的收容空间,在朝向上述层叠方向观察时,上述收容空间的外缘位于比上述贯通孔的外缘靠外侧,上述磁性树脂的一部分位于上述收容空间内。
[0006]根据上述结构,在层叠型线圈部件的制造过程中,粘接树脂层的收容空间能够作为供填充于贯通孔的磁性树脂逸出的空间而发挥功能。即,作为磁性树脂的填充量,最大能够设定为贯通孔的容积与收容空间的容积相加而得的量。因此,即使由于制造上的误差等而使磁性树脂的填充量产生偏差,也不易产生磁性树脂的填充量低于贯通孔的容积的情况。其结果,磁性树脂遍布贯通孔的整体的可能性提高。
[0007]容易将磁性树脂填充在整个贯通孔中。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0009]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0010]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层L2的俯视图。
[0012]图5是沿着图4所示的5

5线的层叠型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0013]图6是变更例的层叠型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0014]图7是变更例的层叠型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0015]图8是变更例的层叠型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0、110、210、310

层叠型线圈部件;20

下层磁性体基板;30

层叠体;40

上层磁性体基板;51

下层粘接树脂层;52

上层粘接树脂层;56、156、256、356

磁性树脂;61

第一线圈;62

第二线圈;63

第三线圈;64

第四线圈;81

第一绝缘体层;82

第二绝缘体层;83

第三绝缘体层;84

第四绝缘体层;85

第五绝缘体层;86

第六绝缘体层;87

第七绝缘体层;88

第八绝缘体层;CS

收容空间;TH

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一个实施方式>
[0019]以下,对层叠型线圈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有时为了易于理解而将构成要素放大示出。另外,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有时与实际的不同,或者与其他图中的不同。
[0020](关于整体结构)
[0021]如图1所示,层叠型线圈部件10具备下层磁性体基板20、下层粘接树脂层51、层叠体30、上层粘接树脂层52以及上层磁性体基板40。下层磁性体基板20、下层粘接树脂层51、层叠体30、上层粘接树脂层52以及上层磁性体基板40沿层叠方向依次层叠。另外,层叠型线圈部件10除了层叠的上述各结构之外,还具备磁性树脂56。
[0022]如图3所示,下层磁性体基板20为大致长方体状。下层磁性体基板20具有第一主面MF1。第一主面MF1是构成下层磁性体基板20的外表面的平面中的面积最大的面。另外,如图2所示,下层磁性体基板20具有第二主面MF2。第二主面MF2与第一主面MF1平行。
[0023]如图3所示,在朝向与第一主面MF1垂直的方向观察下层磁性体基板20时,下层磁性体基板20为四个角被切除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因此,在朝向与第一主面MF1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下层磁性体基板20具有直线状的四个边。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朝向与第一主面MF1垂直的方向观察下层磁性体基板20时,将与四个边中的特定的一个边平行的轴设为第一轴X。另外,在朝向与第一主面MF1垂直的方向观察下层磁性体基板20时,将与第一轴X垂直的轴设为第二轴Y。另外,将与第一主面MF1垂直的轴设为第三轴Z。而且,将与第一轴X平行的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正方向X1,将沿着第一轴X的方向的与第一正方向X1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一负方向X2。另外,将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二正方向Y1,将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中的与第二正方向Y1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负方向Y2。另外,将沿着第三轴Z的方向中的第一主面MF1所朝向的方向设为第三正方向Z1,将与第三正方向Z1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三负方向Z2。此外,第三正方向Z1是层叠方向。
[0024]下层磁性体基板20的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的尺寸比下层磁性体基板20的沿着第一轴X的方向的尺寸大。即,下层磁性体基板20的第一主面MF1及第二主面MF2整体成为在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下层磁性体基板20由磁性体构成。磁性体例如是铁氧体陶瓷的烧结体。
[0025]下层磁性体基板20具备将第一主面MF1和第二主面MF2连接的四个切口21A~21D。
在朝向第三正方向Z1观察下层磁性体基板20时,各切口21分别存在于四个角。即,切口21是存在于下层磁性体基板20的四个角的空间。另外,朝向第三正方向Z1观察下层磁性体基板20时的各切口21的面积从第二主面MF2越接近第一主面MF1越小。此外,以下,在不区分四个切口21A~21D时,称为切口21。
[0026]从下层磁性体基板20的中心观察,切口21A位于第一正方向X1侧且第二正方向Y1侧的角。从下层磁性体基板20的中心观察,切口21B位于第一负方向X2侧且第二正方向Y1侧的角。从下层磁性体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型线圈部件,其中,具备:层叠体,具有沿层叠方向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层、以及沿所述层叠方向贯通多个所述绝缘体层的贯通孔;线圈,在所述层叠体的内部以将所述贯通孔的外侧包围的方式进行延伸;磁性树脂,包含树脂及磁性材料,并被填充到所述贯通孔内;粘接树脂层,被层叠于所述层叠体的外表面中的朝向所述层叠方向的面;以及磁性体基板,经由所述粘接树脂层与所述层叠体粘接,所述粘接树脂层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相连的收容空间,在朝向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时,所述收容空间的外缘位于比所述贯通孔的外缘靠外侧,所述磁性树脂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型线圈部件,其中,在朝向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时,所述收容空间的一部分与所述线圈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型线圈部件,其中,在将所述线圈中的从该线圈的内侧端起直至卷绕了360度的部位为止的范围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越贵大松永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