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及柔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70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膜及柔性显示装置。一种膜,其包含至少1种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至少1种胺化合物。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及柔性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至少1种胺化合物的膜、及具备该膜的柔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在移动电话、智能手表这样的各种用途中被广泛利用。作为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已使用了玻璃,但玻璃刚性非常强,容易破裂,因此难以作为例如柔性显示装置的前面板材料来利用。因此,作为代替玻璃的材料之一,研究了高分子材料的有效利用,例如正在研究使用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光学膜(例如专利文献1及2)。
[0003]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19132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

2104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柔性显示装置等柔性电子器件在各种环境下使用。柔性电子器件在使用时伴有折叠操作、卷绕操作等,因此,在该器件中被用作前面板等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膜也有可能在各种环境下实施折叠等操作。因此,对于这样的膜,要求即使在实施了折叠等操作的情况下也不产生断裂、白化等。而且,由于变形时的断裂、白化会伴随着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产生,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认为,通过使膜的塑性变形不易产生、例如提高膜的拉伸试验中的屈服点应变(称为Yield Strain。以下,有时记载为YS。)和屈服点应力(以下,有时记载为耐力。),能够抑制由折叠等操作导致的膜的断裂、白化等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高的屈服点应变及耐力的膜。
[0007]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可利用包含至少1种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至少1种胺化合物的膜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的方式。
[0008]〔1〕膜,其包含至少1种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至少1种胺化合物,前述胺化合物为胺盐。
[0009]〔2〕如〔1〕所述的膜,其中,胺盐为选自由胺盐酸盐、胺硫酸盐、胺硝酸盐、胺碳酸盐及胺羧酸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010]〔3〕如〔1〕或〔2〕所述的膜,其中,胺化合物为叔胺化合物的盐。
[0011]〔4〕如〔3〕所述的膜,其中,胺化合物为碳原子数3~30的叔胺化合物的盐。
[0012]〔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胺化合物为选自由芳香族胺化合物的盐及脂肪族胺化合物的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013]〔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XYZ色度系统中的Y值(D65)为80以上。
[0014]〔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为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前面板的膜。
[0015]〔8〕柔性显示装置,其具备〔1〕~〔7〕中任一项所述的膜。
[0016]〔9〕如〔8〕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还具备触摸传感器。
[0017]〔10〕如〔8〕或〔9〕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还具备偏光板。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具有高的屈服点应变及屈服点应力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20]本专利技术的膜包含至少1种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至少1种胺化合物。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膜含有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胺化合物而得到具有高的YS及耐力的膜的理由并不明确,虽然本专利技术不受后述的机理的任何限定,但认为胺化合物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中包含的酰亚胺键及/或酰胺键进行了某种相互作用。认为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膜中包含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链间的相互作用变强,带来了高的YS及耐力。
[0021]本专利技术的膜中包含的至少1种胺化合物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以往已知的胺化合物,例如,可以为脂肪族胺及芳香族胺中的任意胺,也可以为伯胺化合物、仲胺化合物、叔胺化合物中的任意化合物。
[0022]本专利技术的膜中包含的至少1种胺化合物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以往已知的胺化合物,例如,可以为脂肪族胺及芳香族胺中的任意胺,也可以为伯胺化合物、仲胺化合物、叔胺化合物及它们的盐中的任意化合物。
[0023]上述胺化合物可以为具有1个氨基的单胺化合物,可以为具有2个以上的氨基的多胺化合物,可以为具有作为杂环的环构成原子的氮原子的杂环式芳香族胺化合物,另外,也可以为前述胺化合物的盐的形态即胺盐。
[0024]从抑制清漆的粘度上升、容易提高涂敷性的观点考虑,胺化合物优选为单胺化合物或其盐。从容易提高所得到的膜的YS及耐力的观点考虑,胺化合物优选为胺盐。胺盐通常与胺相比存在极性高的倾向,因此更容易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进行相互作用,可期待进一步提高膜的YS、耐力。
[0025]作为胺盐,可举出胺盐酸盐、胺硫酸盐、胺硝酸盐、胺碳酸盐、胺羧酸盐、胺磺酸盐、胺磷酸盐、胺氢溴酸盐、胺氢碘酸盐等。胺化合物更优选为选自由胺盐酸盐、胺硫酸盐、胺硝酸盐、胺碳酸盐及胺羧酸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由胺盐酸盐、胺碳酸盐及胺羧酸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026]本专利技术的膜可以包含1种胺化合物,也可以组合包含2种以上的胺化合物。
[0027]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可用作胺化合物的伯胺化合物,可举出甲基胺、乙基胺、正丙基胺、异丙基胺、正丁基胺、戊基胺、2

甲氧基乙基胺、2

乙氧基乙基胺、3

甲氧基丙基胺、3

乙氧基丙基胺等脂肪族伯胺化合物;苯胺、邻甲苯胺、茴香胺等芳香族伯胺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盐。作为仲胺化合物,可举出二甲基胺、二乙基胺、甲基丁基胺、乙基丙基胺、乙基异丙基胺等脂肪族仲胺化合物;二苯基胺、9,10

二氢吖啶、吩噁嗪、亚氨基茋等芳香族仲胺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盐。作为叔胺化合物,可举出三甲基胺、三乙基胺、三丁基胺、N,N

二甲基丁基胺、三异戊基胺、二甲基乙基胺、二乙基甲基胺、二异丙基乙基胺、N,N

二甲基环己基胺、N,N,N

,N
’‑
四甲基乙二胺、N,N,N

,N
’‑
四乙基乙二胺、N,N,N

,N
’‑
四甲基

1,3

二氨基丙烷、
N

甲基哌啶、N

乙基哌啶、N

甲基吡咯烷、N

乙基吡咯烷、N

丁基吡咯烷、1,4

二甲基哌嗪、奎宁环(quinuclidine)等脂肪族叔胺化合物;三苯基胺、9,9

二甲基

10

苯基

9,10

二氢吖啶、N

甲基二苯基胺等具有氨基的芳香族叔胺化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膜,其包含至少1种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至少1种胺化合物,所述胺化合物为胺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胺盐为选自由胺盐酸盐、胺硫酸盐、胺硝酸盐、胺碳酸盐及胺羧酸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其中,胺化合物为叔胺化合物的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其中,胺化合物为碳原子数3~30的叔胺化合物的盐。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胺化合物为选自由芳香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皓史渡边豪大山下裕树增井希望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