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式生产生活营区布置型式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58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式生产生活营区布置型式及结构。生产生活区设置于山体开挖构建形成的地下洞室中,由营地系统、通道系统、通风系统、排污系统构建组成;营地系统包括洞室厂房和住房,厂房独立布置两排并位于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布置,横截面为城门洞型结构,每排厂房布置两排住房;通道系统包括联通洞外的交通洞,设置于厂房两端设置并联通两排厂房与交通洞的主通道,和厂房中部设置的联络道;通风系统包括风道、排风井、风机和氧仓,排污系统包括化粪池、进污管、排污井和排污隧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开挖洞室将营地布置在地面下,一方面实现了环境保护,同时也节约了用地;通过设置相关通道、通风及排污等设施,保障了地下营区职业健康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式生产生活营区布置型式及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特别涉及在山体内设置地下生产生活区的洞室布置、结构及其施工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大型建筑施工场地的生产生活营地布置在地面,以便于配套设施水、电等的布置,由于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面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洞外可用场地小、地震活动频繁破坏大等多重因素制约,需要将部分生产生活的营地设置在地下洞室内。然而,涉及地下建筑物的设计、布置,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职业健康保障、通风排污、安全等因素,并能够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及其施工设计的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地下式生产生活营区布置型式及结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开挖形成的、具有合理布置结构的相关通道、通风、排污等设施的综合性生产生活营区设计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地下式生产生活营区布置型式及结构,其特征在于:生产生活区设置于山体开挖构建形成的地下洞室中,由营地系统、通道系统、通风系统、排污系统构建组成;
[0006]营地系统包括洞室厂房和建造于洞室厂房中的住房;洞室厂房独立布置两排,两排洞室厂房位于同一水平面并沿轴向相互平行布置,洞室厂房横截面为城门洞型结构;每排洞室厂房沿洞室轴向布置两排住房;
[0007]通道系统包括交通洞、营区主通道和营区联络道;交通洞联通洞外,营区主通道设置于洞室厂房两端并联通两排洞室厂房与交通洞,洞室厂房轴向中部设置营区联络道联通两排洞室厂房并延伸至交通洞;
[0008]通风系统包括风道、排风井、风机和氧仓;风道由城门洞型洞室厂房顶部吊顶隔板分隔构成,每排洞室厂房顶部通过开挖设置风道与洞外联通的排风井,顶部隔板固定设置有多套联通洞室厂房与风道的排风风机;营区联络道设置有多个氧仓;
[0009]排污系统包括化粪池、进污管、排污井和排污隧洞;化粪池设置于两排洞室厂房之间的营区联络道地面下,各洞室厂房地面下的进污管与化粪池联通,化粪池底部设置排污井并通过排污隧洞联通洞外。
[0010]所述通道系统的交通洞、营区主通道和营区联络道横截面均为城门洞型结构。
[0011]进一步洞室厂房宽度不小于18m,高度不小于9m;各洞室厂房中的两排住房分别靠洞室厂房两侧边墙布置为双排双层,距离边墙0.8~1.2m,两排住房中部预留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5m,住房为活动板房、钢结构预制房或砖砌体房。
[0012]进一步营区主通道在超过100人的营区宽度大于16m,营区主通道在超过50人少于100人的营区宽度大于10m,高度大于8m;营区联络道设置在营区中部,多条营区联络道中相
邻之间设置间距小于50m,宽度大于8m,高度大于7m。
[0013]进一步风道吊顶隔板净空高度不低于2.0m、底面距离住房顶部不低于1.0m;排风井采用竖井或斜井结构,直径1.4~3.5m;风机布置间距小于20m,每排住房顶部均设置。
[0014]进一步化粪池顶部高程不超过营地系统底板高程;进污管管道底孔高程低于化粪池顶部高层1.0~1.2m,排污井设置在化粪池底部,井底孔高程高于化粪池底板1.0~1.2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开挖洞室将营地布置在地面下,一方面实现了环境保护,同时也节约了用地。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关通道、通风及排污等设施,保障了地下营区职业健康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地下生产生活区开挖布置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地下生产生活区开挖布置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9]图中,a1是交通洞,a2是营区主通道,a3是营区联络道,b1是洞室厂房,b2是住房,c1是风道,c2是排风井,c3是风机,c4是氧仓,c5是吊顶隔板,d1是化粪池,d2是进污管,d3是排污井,d4是排污隧洞,S是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结合附图。
[0022]本实施例地下生产生活区开挖布置结构设置于山体开挖构建形成的地下洞室中,由营地系统、通道系统、通风系统、排污系统构建组成。
[0023]通道系统包括交通洞a1、营区主通道a2、营区联络道a3。其中,营区主道路a2根据营区住宿人员数量进行规划布置,设置在营区两端,一般超过100人的营区,营区主通道a2宽度应大于16m,超过50人的营区,营区主通道a2宽度应大于10m,通道高度应不小于8m;营区联络道a3设置在营区中部,设置间距不宜大于50m,宽度应大于8m,高度不小于7m。上述洞室均设置为城门洞型。
[0024]营地系统包括洞室厂房b1及住房b2。其中,洞室厂房b1根据住房b2的宽度和数量确定开挖尺寸,一般设置两排双层住房,开挖宽度不小于18m,高度不小于9m;住房设置为两排,分别靠洞室厂房两侧边墙布置,距离边墙距离0.8~1.2m,两排住房中部预留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5m,住房根据需要可设置为活动板房、钢结构或砖砌体。
[0025]通风系统包括风道c1、排风井c2、风机c3、氧仓c4。其中,风道c1设置在洞室厂房b1顶部,采用吊顶隔板c5形成隔板与洞顶的封闭环境,吊顶净空高度不低于2.0m,距离住房b2顶部不低于1.0m;排风井c2设置在营地端部正顶拱,采用竖井或斜井的方式,接地下洞群系统排风道或通往山体之外;直接采用反井钻机施工形成,直径1.4~3.5m;风机c3设置在吊顶隔板c5上,采用大型排风扇,将营区内污浊空气抽排至风道后通过排风机排出洞外。风机c3布置间距不超过20m,每排住房b2顶部均设置;氧仓c4布置在营区联络道a3内,靠隧洞侧壁布置。
[0026]排污系统由化粪池d1、进污管d2、排污井d3及排污隧洞d4组成。其中,化粪池d1设置在相邻营区中部隔墙内,且与营区联络道a3相接,化粪池d1顶部高程不超过营区底板高程;进污管d2与生活营区排污系统连接,接引至化粪池d1,管道底孔高程低于化粪池顶部高层1.0~1.2m;排污井d3设置在化粪池底部,井底孔高程高于化粪池底板1.0~1.2m;排污隧洞d4与排污井d3相接,将污水排放至洞外污水处理中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式生产生活营区布置型式及结构,其特征在于:生产生活区设置于山体开挖构建形成的地下洞室中,由营地系统、通道系统、通风系统、排污系统构建组成;营地系统包括洞室厂房和建造于洞室厂房中的住房;洞室厂房独立布置两排,两排洞室厂房位于同一水平面并沿轴向相互平行布置,洞室厂房横截面为城门洞型结构;每排洞室厂房沿洞室轴向布置两排住房;通道系统包括交通洞、营区主通道和营区联络道;交通洞联通洞外,营区主通道设置于洞室厂房两端并联通两排洞室厂房与交通洞,洞室厂房轴向中部设置营区联络道联通两排洞室厂房并延伸至交通洞;通风系统包括风道、排风井、风机和氧仓;风道由城门洞型洞室厂房顶部吊顶隔板分隔构成,每排洞室厂房顶部通过开挖设置风道与洞外联通的排风井,顶部隔板固定设置有多套联通洞室厂房与风道的排风风机;营区联络道设置有多个氧仓;排污系统包括化粪池、进污管、排污井和排污隧洞;化粪池设置于两排洞室厂房之间的营区联络道地面下,各洞室厂房地面下的进污管与化粪池联通,化粪池底部设置排污井并通过排污隧洞联通洞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式生产生活营区布置型式及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道系统的交通洞、营区主通道和营区联络道横截面均为城门洞型结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向建周强殷本林王峻雷文王再强伍佳吕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