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航天器部件连接的3D打印多模态隔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打印结构
,尤其是涉及航天器零部件连接段的结构设计与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飞行零部件一体化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航天器隔振单元设计上,伴随着航天的不同飞行姿态,航天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不同。如在航天器的起飞阶段需要刚度较小的隔振单元来缓解航天器起飞阶段振动对灵敏部件的破坏,而当飞行器到达一定高度后,尤其是在航天器搭载系统正常工作阶段,过于灵敏的隔振单元反而影响各类力学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提高隔振单元的刚度以保证航天器正常工作。而金属增材制造在航天工业中因其成形的自由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造具有可控梯度刚度的隔振连接单元显然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003]而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各类支撑来保证零件的成形率,但是支撑的存在却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封闭网格单元,支撑极容易残留在成形零件内部,影响着此类网格的正常工作,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该零件报废。因此在进行增材制造隔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天器部件连接的3D打印多模态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态隔振结构包括为多层结构,每层包括呈阵列分布的若干形状形同的晶格单元;所述晶格单元包括承力基座以及三个弹性网络,三个弹性网络由内到外相互嵌套,并且三个弹性网络与承力基座保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器部件连接的3D打印多模态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晶格单元中,所述弹性网络的顶端及底端为受力端,相邻弹性网络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并且三个弹性网络的底端依次固定相连,最外侧弹性网络的顶端与承力基座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航天器部件连接的3D打印多模态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晶格单元中,所述弹性网络的顶端和底端之间通过多个侧面条状支撑固定相连,所述侧面条状支撑的形状可以为折线状、弧形、半圆形、椭圆形。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理达,周凯,谢德巧,田宗军,吕非,高雪松,王林,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