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35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所述表带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一表带,第一表扣包括第一表扣主体、卡钩以及至少两个限位柱,卡钩和所述限位柱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表扣主体;第二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二表带,第二表扣具有容纳空间和至少两个限位孔,限位孔位与限位柱相对应,容纳空间的侧壁具有向中心延伸的凸台,凸台与卡钩相对应;在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扣合时,至少两个限位柱插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孔,卡钩卡接于凸台。通过限位柱和限位孔配合,提升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扣合时的准确度,同时进行了第一表扣在X、Y方向的限位进行固定,结合卡钩与凸台在Z方向上限位固定,使得整个表带连接装置结构稳定,不易晃动。不易晃动。不易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表穿戴连接领域,尤指一种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手表表带之间的连接方式大多数为卡针与手表带上挖的孔进行固定和长度调节,但是由于孔距有一定距离,并未真正能将表带调至合适位置,且长时间佩戴后,表带上的孔易破裂,而一般的凸起卡槽结构虽然不会出现表带破裂情况,但是其连接结构很复杂,表带连接时易出现对位扣合难,且表带长度调节需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进行,过程繁琐。所以设计出一款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表带长度能实现无级调节的表带连接装置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表带连接装置,实现表带扣合时对位准确,且连接结构稳定,便于使用者操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表带连接装置,包括:
[0005]第一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扣包括第一表扣主体、卡钩以及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卡钩和所述限位柱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表扣主体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扣包括第一表扣主体、卡钩以及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卡钩和所述限位柱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第二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扣具有容纳空间和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与所述限位柱相对应,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具有向中心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卡钩相对应;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时,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柱插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孔,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和/或所述凸台由弹片折弯形成,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相互扣合或分离的过程中,所述卡钩抵接于所述凸台,所述卡钩和/或所述凸台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或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相互间隔预设的距离设置;所述第一表扣还包括连接片,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具有向所述第一表扣主体延伸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抵接于所述第一表扣主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扣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应,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所述连接片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一体连接,并且所述卡钩的两侧开设有变形槽。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远离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桂荣黎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