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存管理系统、方法、专网缓存管理系统及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网络
,尤其涉及一种缓存管理系统、方法、专网缓存管理系统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单个核心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而言,CPU可以包括多个CPU核,每个CPU核对应有第一级缓存L1和第二级缓存L2,而上述所有的CPU核会共享第三级缓存L3,上述的L3又称为最后一级缓存(Last Level Cache,简称LLC),CPU处理数据的访问顺序为:L1
‑
>L2
‑
>L3
‑
>内存。近年来,CPU架构增加了数据直通技术(Data Direct I/O,简称DDIO),这样能够使得在对数据包进行处理的时候,能够直接从网卡加载到LLC。
[0003]在数据处理的应用场景,高效使用LLC能够实现高性能,然而,由于LLC资源是有限的,如果LLC使用不当,则CPU的访问数据容易内存泄露的情况,这样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处理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r/>[0004]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存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处理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数据处理操作的缓存资源,所述缓存资源中的最后一级缓存包括数据直通缓存;数据面功能模块,运行在所述计算处理模块上,用于获取待处理的数据包,并利用所述缓存资源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处理;缓存管理模块,与所述数据面功能模块和所述计算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于获取与所述数据包相对应的数据包属性以及与所述数据面功能模块相对应的数据接收属性;基于所述数据包属性、数据接收属性以及数据直通缓存进行缓存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存管理模块基于所述数据包属性、数据接收属性以及数据直通缓存进行缓存管理时,所述缓存管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包属性、数据接收属性以及数据直通缓存,检测是否存在缓存使用问题;若存在缓存使用问题,则基于所述数据包属性和所述数据直通缓存确定目标数据接收属性;将所述数据接收属性更新为所述目标数据接收属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存管理模块基于所述数据包属性、数据接收属性以及数据直通缓存,检测是否存在缓存使用问题时,所述缓存管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包属性和所述数据接收属性,确定接收数据量参数;基于所述接收数据量参数和所述数据直通缓存,检测是否存在缓存使用问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属性包括接收数据包的平均大小,所述数据接收属性包括用于标识所述数据面功能模块能够接收的数据包的数量上限的接收描述符;在所述缓存管理模块基于所述数据包属性和所述数据接收属性,确定接收数据量参数时,所述缓存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平均大小与所述接收描述符之间的乘积值;基于所述乘积值,确定所述接收数据量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存管理模块基于所述接收数据量参数和所述数据直通缓存,检测是否存在缓存使用问题时,所述缓存管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数据直通缓存的直通缓存大小;在所述接收数据量参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直通缓存大小时,则确定不存在缓存使用问题;在所述接收数据量参数大于所述直通缓存大小时,则确定存在缓存使用问题。6.根据权利要求1
‑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管理模块还用于:在对数据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获取与所述最后一级缓存相对应的第一数据包丢失比率、和/或、与所述数据直通缓存相对应的第二数据包丢失比率;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包丢失比率和/或第二数据包丢失比率,对所述直通缓存大小进行调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存管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丢失比率,对所述直通缓存大小进行调整时,所述缓存管理模块用于:
获取内存带宽信息;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丢失比率和所述内存带宽信息,对所述直通缓存大小进行调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存管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丢失比率和所述内存带宽信息,对所述直通缓存大小进行调整时,所述缓存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盟,贾浩楠,李陛毅,张鹏宇,洪国春,姚怡东,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