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09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5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在不影响显示像素开口率的情况下,改善支撑柱滑动引起的漏光问题。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驱动晶体管、栅极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所述栅极信号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均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电连接;所述阵列基板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栅极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数据信号线所在的区域。所在的区域。所在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液晶显示产品,通常会存在支撑柱受外力影响滑动后划伤配向膜的问题,配向膜被划伤的位置不能正常配向,液晶分子紊乱,容易引起漏光。配向膜划伤引起的漏光通常表现为显示不均、碎亮点或红蓝斑等不良。然而,现有解决支撑柱滑动引起漏光不良的方式,通常是加大或者加宽遮光结构来遮盖划伤位置的漏光,但是这种解决方式会引起显示像素开口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在不影响显示像素开口率的情况下,改善支撑柱滑动引起的漏光问题。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5]彩膜基板;
[0006]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驱动晶体管、栅极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所述栅极信号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均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电连接;
[0007]所述阵列基板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支撑柱;
[0008]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栅极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数据信号线所在的区域。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和源漏电极;
[0010]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叠区域;和/或,
[0011]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与所述源漏电极的交叠区域。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栅极信号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叠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和/或,
[0013]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和/或,
[0014]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漏电极的交叠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
[0016]在所述阵列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尺寸。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
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叠区域;
[0018]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数据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叠区域。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所在的区域,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还包括第三支撑柱;
[0021]在所述阵列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尺寸;
[0022]所述第三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三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数据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三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三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叠区域。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三支撑柱相互间隔排列。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有效支撑密度与支撑端面密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90%;
[0025]其中,所述有效支撑密度为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彩膜基板一端与所述彩膜基板的实际接触密度,所述实际接触密度为实际接触面积除以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面积,所述支撑端面密度为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彩膜基板一端的端面积除以所述显示区的面积。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0027]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0028]所述彩膜基板包括遮光结构和彩色滤光膜,所述遮光结构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彩色滤光膜之间;
[0029]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遮光结构所在的区域。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端设置于对应位置的相邻所述彩色滤光膜之间形成的空隙内。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所述彩色滤光膜形成挡墙;
[0032]在所述阵列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挡墙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尺寸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3。
[00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和源漏电极,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与所述源漏电极的交叠区域;
[0034]在所述阵列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尺寸为所述第一支撑柱所在区域对应的所述液晶层的厚度依次减去所述栅极的厚度、所述源漏电极的厚度以及所述遮光
结构与所述彩色滤光膜的厚度差值。
[00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围绕所述支撑柱的彩色滤光膜包括蓝色滤光膜和红色滤光膜。
[0036]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0037]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003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支撑结构设置在阵列基板靠近彩膜基板的一侧,且支撑柱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和/或,支撑柱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栅极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支撑柱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数据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将支撑柱设置在不透光的栅极信号线、数据信号线或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可以不影响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并且,由于栅极信号线、数据信号线或驱动晶体管的遮光特性,以及支撑柱顶端所在位置为彩膜基板上的遮光结构所在区域,则可以无需增加遮光结构的尺寸,即可改善划伤漏光。另外,由于彩膜基板靠近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相对于阵列基板靠近彩膜基板一侧的表面更加平坦,则支撑柱的顶端与彩膜基板接触面积更大,相对于传统的支撑柱的顶端与阵列基板的实际基础面积更大,则支撑效果更好,在支撑效果相同的基础上,可以缩小支撑柱的顶端面积,则更加无需增大遮光结构的尺寸,甚至可以随着支撑柱的支撑面积的缩小而缩小遮光结构的尺寸,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高显示效果。另外,由于彩膜基板相对于平坦,支撑柱设置在阵列基板上,支撑柱与彩膜基板的接触更加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驱动晶体管、栅极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所述栅极信号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均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电连接;所述阵列基板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栅极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数据信号线所在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栅极和源漏电极;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叠区域;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与所述源漏电极的交叠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栅极信号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叠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漏电极的交叠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叠区域;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数据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交叠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信号线所在的区域,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在的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兰杨军李哲栗鹏李晓吉胡发官覃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