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食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08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粮食输送带,该输送带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覆盖层、第一贴胶层、第二贴胶层、第三贴胶层、布芯层、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一贴胶层、第二贴胶层、第三贴胶层的组成成分包括天然胶、丁苯胶、再生胶、氧化锌、硬脂酸、白炭黑、碳酸钙、补强粉、增粘剂、古马隆、促进剂、二丁酯、硫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贴胶层设为三层,并以天然胶、丁苯胶、再生胶组成的复合胶与硬脂酸、白炭黑、碳酸钙、补强粉、古马隆等复配,各组分间发挥协同作用,有效避免了输送带在运输较高温材料时发生起泡现象,提高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粮食输送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送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食输送带。

技术介绍

[0002]粮食(包括稻米、玉米、小麦、芝麻等粮食)从外面购买回来后,需要从货车里放出,并使用输送带向仓库进行输送;同时在后续还需要对粮食进行烘干后,再进行筛分、去杂等处理步骤,而在烘干后,也是使用输送带对粮食进行输送。以上两种情况下的粮食都具有比常温较高的温度,从而使得常规的输送带受热后易发生起泡现象。
[0003]目前的输送带主要集中于对其耐热性、阻燃性、耐磨性等方面的研究,而如何避免其在受热后易发生起泡现象却未有报道。因此,如何制备一种在高温下不发生起泡现象的输送带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较高温度下不产生气泡的输送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粮食输送带,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覆盖层、第一贴胶层、第二贴胶层、第三贴胶层、布芯层、第二覆盖层;其中,第一贴胶层、第二贴胶层、第三贴胶层的组成成分包括天然胶、丁苯胶、再生胶、氧化锌、硬脂酸、白炭黑、碳酸钙、补强粉、增粘剂、古马隆、促进剂、二丁酯和硫黄。
[0007]优选的,按重量份计,贴胶层包括天然胶6

9份、丁苯胶14

18份、再生胶15

20份、氧化锌2

3份、硬脂酸0.5

0.8份、白炭黑2

8份、碳酸钙5

10份、补强粉5

8份、增粘剂1

5份、古马隆1

3份、促进剂0.3

0.6份、二丁酯1

3份、硫黄0.4

0.7份。
[0008]优选的,按重量份计,贴胶层包括天然胶7

8份、丁苯胶15

16份、再生胶16

18份、氧化锌2.1

2.5份、硬脂酸0.6

0.7份、白炭黑6

7份、碳酸钙6

8份、补强粉6

7份、增粘剂3

4份、古马隆2.1

2.5份、促进剂0.4

0.5份、二丁酯2

2.5份、硫黄0.5

0.6份。
[0009]优选的,促进剂包括促进剂DM和促进剂TMTD。
[0010]优选的,促进剂DM和促进剂TMTD的重量份数比为(0.3

0.5):(0.02

0.03)。
[0011]优选的,补强粉为炭黑粉。
[0012]优选的,炭黑粉为炭黑N220、炭黑N330、炭黑N234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优选的,增粘剂为增粘剂RF

8。
[0014]优选的,第一贴胶层、第二贴胶层、第三贴胶层的厚度均为1

1.5mm。
[0015]优选的,第一覆盖层的厚度为1

3mm,第二覆盖层的厚度为1

1.5mm。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将贴胶层设为三层,并以天然胶、丁苯胶、再生胶组成的复合胶与硬脂酸、白炭黑、碳酸钙、补强粉、古马隆等复配,各组分间发挥协同作用,有效避免了输送带在运输
较高温材料时发生起泡现象,提高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输送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粮食输送带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覆盖层1、第一贴胶层2、第二贴胶层3、第三贴胶层4、布芯层5、第二覆盖层6。
[0023]该输送带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4](1)按重量份计,取天然胶7份、丁苯胶15份、再生胶18份投入密炼机中混炼65s,然后向密炼机中加入氧化锌2.5份、硬脂酸0.7份、白炭黑7份、轻质碳酸钙8份、炭黑N220 7份、增粘剂RF

8 4份、古马隆2.5份、促进剂DM0.47份、促进剂TMTD0.025份、二丁酯2.5份、硫黄0.6份继续混炼100s,得到混合胶。
[0025](2)以棉帆布为布芯层,将混合胶均匀地涂刮到布芯层表面,形成1mm厚的第三贴胶层,重复涂刮两次,分别形成1mm厚的第二贴胶层和第一贴胶层。
[0026](3)按照重量份计,取天然胶6份、丁苯胶9份、顺丁胶9份、再生胶6份、氧化锌1.5份、硬脂酸0.7份、促进剂DM0.34份、促进剂CBS0.37份、防老剂RD0.58份、石蜡0.58份、古马隆1.5份、白炭黑15份、钛白粉2.5份、碳酸钙10份、肽青绿0.7份、二丁酯5.5份、硫黄0.65份,充分搅拌混合后进行熔融挤出,控制挤出机的螺杆间隙,分别得到1mm厚的第二覆盖层和2mm厚的第一覆盖层;
[0027](4)将第一覆盖层贴合到步骤(2)得到的第一贴胶层表面,将第二覆盖层贴合到布芯层的下底面,控制辊筒温度为80

85℃,将贴胶层、布芯层和覆盖层进行热压贴合得到输送带。
[0028]实施例2
[0029]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输送带,不同之处在于,按照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贴胶层包括天然胶6份、丁苯胶18份、再生胶20份、氧化锌3份、硬脂酸0.8份、白炭黑8份、碳酸钙10份、炭黑N220 8份、增粘剂RF

8 5份、古马隆2.5份、促进剂DM 0.3份、促进剂TMTD 0.03份、二丁酯3份、硫黄0.7份。
[0030]实施例3
[0031]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输送带,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贴胶层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天然胶9份、丁苯胶14份、再生胶15份、氧化锌2份、硬脂酸0.5份、白炭黑2份、碳酸钙5份、炭黑N220 5份、增粘剂RF

8 1份、古马隆1份、促进剂DM 0.5份、促进剂TMTD 0.02
份、二丁酯1份、硫黄0.4份。
[0032]实施例4
[0033]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输送带,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贴胶层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天然胶8份、丁苯胶15份、再生胶16份、氧化锌2.1份、硬脂酸0.6份、白炭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粮食输送带,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覆盖层、第一贴胶层、第二贴胶层、第三贴胶层、布芯层、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一贴胶层、第二贴胶层、第三贴胶层的组成成分包括天然胶、丁苯胶、再生胶、氧化锌、硬脂酸、白炭黑、碳酸钙、补强粉、增粘剂、古马隆、促进剂、二丁酯、硫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食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贴胶层包括天然胶6

9份、丁苯胶14

18份、再生胶15

20份、氧化锌2

3份、硬脂酸0.5

0.8份、白炭黑2

8份、碳酸钙5

10份、补强粉5

8份、增粘剂1

5份、古马隆1

3份、促进剂0.3

0.6份、二丁酯1

3份、硫黄0.4

0.7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粮食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贴胶层包括天然胶7

8份、丁苯胶15

16份、再生胶16

18份、氧化锌2.1

2.5份、硬脂酸0.6

0.7份、白炭黑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维林叶威蔡军林贤臣李钰志罗慧夏常月秦雪冬章早叶婉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叶威集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叶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