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适当地防止流体从叶轮室内向壳体的外部泄漏的同时能实现小型化和制造成本的低廉化的涡轮式流体机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涡轮式流体机械的壳体(1)具有第1~4壳体(11~14)。在第1壳体(11)与第2壳体(12)之间设有第1垫片(31),在第2壳体(12)与第3壳体(13)之间设有第2垫片(32),在第3壳体(13)与第4壳体(14)之间设有第3垫片(33)。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2)在第1垫片(31)的外周侧抵接。第2壳体(12)和第3壳体(13)在第2垫片(32)的外周侧抵接。第3壳体(13)和第4壳体(14)在第3垫片(33)的外周侧抵接。的外周侧抵接。的外周侧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式流体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涡轮式流体机械。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往的涡轮式流体机械。该涡轮式流体机械具有壳体、叶轮和驱动轴。在壳体形成有叶轮室和马达室。在马达室中收容有电动马达。叶轮收容于叶轮室。叶轮通过电动马达的旋转来压缩流体。驱动轴收容于壳体内。驱动轴在轴向上延伸并连结叶轮和电动马达。此外,在该文献中,流体具体的是制冷剂。
[0003]壳体具有第1壳体和第2壳体,这些第1壳体和第2壳体在驱动轴的轴向上配置。由此,第1壳体和第2壳体在双方之间形成叶轮室。
[0004]另外,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设有O型环。更具体地说,O型环在壳体的径向上设置于第1壳体的内周侧且为第2壳体的外周侧的部位。
[0005]在该涡轮式流体机械中,O型环被第1壳体和第2壳体所夹持而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由此,O型环在抵接于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同时密封叶轮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2812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在这种涡轮式流体机械中,在防止叶轮室内的高压的流体向壳体的外部泄漏的同时,为了提高向车辆等的搭载性而要求小型化。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涡轮式流体机械中,在壳体的径向,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的部位需要用于配置O型环的空间。因此,该涡轮式流体机械难以实现径向上的小型化,所以,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0011]于是,考虑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设置垫片(gasket)来代替O型环。但是,为了用垫片适当地密封叶轮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需要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适当地确保用于设置垫片的间隙。因此,在这样的涡轮式流体机械中,制造变得困难,制造成本飞涨。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以往的实情而完成的,作为要解决的课题,提供一种涡轮式流体机械,在适当地防止流体从叶轮室内向壳体的外部泄漏的同时能实现小型化和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的涡轮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
[0015]壳体,该壳体形成叶轮室和收容电动马达的马达室;
[0016]叶轮,该叶轮收容于所述叶轮室并通过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来压缩流体;
[0017]驱动轴,该驱动轴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在轴向上延伸并连结所述叶轮和所述电动马达;以及
[0018]金属制的垫片,该垫片密封所述叶轮室与所述壳体的外部之间;
[0019]所述壳体具有第1壳体、以及与所述第1壳体一起形成所述叶轮室的第2壳体;
[0020]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轴向上配置;
[0021]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
[0022]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垫片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至少一方在所述轴向上抵接。
[0023]本专利技术的涡轮式流体机械在轴向上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设有垫片,并用该垫片来密封叶轮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因此,与用O型环来密封叶轮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壳体在径向上小型化。
[0024]另外,在本涡轮式流体机械中,由于垫片是金属制的,所以,垫片具有足以承受叶轮室内的流体的压力的刚性。因此,能够用垫片来适当地密封叶轮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另外,由于垫片是金属制的,所以,垫片自身能够低廉化,并且,壳体和垫片的组装也能够容易化。
[0025]并且,在本涡轮式流体机械中,第1壳体和第2壳体在垫片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至少一方在轴向上抵接。由此,在本涡轮式流体机械中,也能够适当地确保用于设置垫片的间隙。
[0026]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涡轮式流体机械,能够在适当地防止流体从叶轮室内向壳体的外部泄漏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和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0027]优选的是,第1壳体和第2壳体仅在垫片的外周侧抵接。
[0028]另外,优选的是,第1壳体和第2壳体仅在垫片的内周侧抵接。
[0029]在这些情况下,与第1壳体和第2壳体在垫片的外周侧和内周侧双方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壳体和垫片的组装、进而涡轮式流体机械的制造容易化。
[0030]优选的是,第1壳体和第2壳体在与垫片相比在轴向上离开的位置抵接。在此情况下,能够使一侧部分和另一侧部分适当地抵接。
[0031]叶轮室能具有由第1壳体和第2壳体形成的第1叶轮室、以及在轴向上位于第1叶轮室与马达室之间并与第1叶轮室相连通的第2叶轮室。壳体能具有与第2壳体一起形成第2叶轮室的第3壳体。第2壳体和第3壳体能在轴向上配置。另外,垫片能具有设置于轴向上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并密封第1叶轮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的第1垫片、以及设置于轴向上的第2壳体与第3壳体之间并密封第2叶轮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的第2垫片。并且,优选的是,第2壳体和第3壳体在第2垫片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至少一方在轴向上抵接。
[0032]在此情况下,能够用第1垫片来适当地密封第1叶轮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另外,能够用第2垫片来适当地密封第2叶轮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并且,由于第2壳体和第3壳体在第2垫片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至少一方在轴向上抵接,所以,也能够适当地确保用于设置第2垫片的间隙。
[0033]另外,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第1壳体和第2壳体、以及第2壳体和第3壳体均仅在第1垫片和第2垫片的外周侧或内周侧抵接。
[0034]由此,尽管具有第1~3壳体和第1、2垫片也能够使涡轮式流体机械的制造容易化。
[0035]另外,壳体能具有与第3壳体一起形成马达室的第4壳体。第3壳体和第4壳体能在轴向上配置。而且,垫片能具有设置于轴向上的第3壳体与第4壳体之间并密封第2叶轮室和
马达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的第3垫片。并且,优选的是,第3壳体和第4壳体在第3垫片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至少一方在轴向上抵接。
[0036]在此情况下,能够用第3垫片来适当地密封第2叶轮室和马达室与壳体的外部之间。并且,由于第3壳体和第4壳体在第3垫片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至少一方在轴向上抵接,所以,能够适当地确保用于设置第3垫片的间隙。
[0037]专利技术效果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涡轮式流体机械,能够在适当地防止流体从叶轮室内向壳体的外部泄漏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和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涡轮式流体机械的剖视图。
[0040]图2涉及实施例1的涡轮式流体机械,是表示图1中的X1部分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0041]图3涉及实施例1的涡轮式流体机械,是表示第3壳体和第2垫片等的从前方观察的主视图。
[0042]图4涉及实施例1的涡轮式流体机械,是表示第4壳体和第3垫片等的从前方观察的主视图。
[0043]图5涉及实施例1的涡轮式流体机械,是表示第3壳体中的与第2壳体的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该壳体形成有叶轮室和收容电动马达的马达室;叶轮,该叶轮收容于所述叶轮室并通过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来压缩流体;驱动轴,该驱动轴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在轴向上延伸并将所述叶轮和所述电动马达连结;以及金属制的垫片,该垫片密封所述叶轮室与所述壳体的外部之间;所述壳体具有第1壳体、以及与所述第1壳体一起形成所述叶轮室的第2壳体;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轴向上配置;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垫片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至少一方在所述轴向上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式流体机械,其中,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仅在所述垫片的外周侧抵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式流体机械,其中,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仅在所述垫片的内周侧抵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式流体机械,其中,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在与所述垫片相比在所述轴向上离开的位置抵接。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式流体机械,其中,所述叶轮室具有由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形成的第1叶轮室、以及在所述轴向上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野祐树,斋藤博,远藤佑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