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防护
,具体为一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古建筑是指在历史上建造的建筑,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可以反映当时的文化和历史,凉亭是传统木结构单体建筑之一。建筑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常建在花园或公园中的开敞的纳凉亭榭或北铭亭子,常由柱子支承屋顶建造;
[0003]凉亭在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古建筑,其主体大多采用木质结构,由于凉亭的支撑结构相对简单,且作为古建筑而言,需要对其进行防护,目前传统凉亭式结构的防护方案大多都是涂料或者支撑的方式,但是涂料会改变古建筑的古朴外观,支撑结构往往会影响到古建筑的欣赏,对古建筑的外观结构影响较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涂料会改变古建筑的古朴外观,支撑结构往往会影响到古建筑的欣赏的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包括基台(1)和立柱(2),所述立柱(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立柱(2)之间还连接有栏杆围挡(3),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板(4)和第二顶板(6),所述第一顶板(4)和第二顶板(6)分别安置在多个所述立柱(2)的顶端,其中第二顶板(6)高于所述第一顶板(4),所述第二顶板(6)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球顶(5);装饰连接柱(7),多个所述装饰连接柱(7)每两个为一组,分别呈倾斜装置连接在所述立柱(2)的两侧顶端;加强柱组件(8),所述加强柱组件(8)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台(1)的中部位置,所述加强柱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球顶(5)的内侧,并与所述球顶(5)的底端内侧壁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用于监测倾斜状态的第一接触端(12);套接件(9),所述套接件(9)可沿直线方向移动的套设在所述加强柱组件(8)的外侧;基柱(10),所述基柱(10)固定安置在所述基台(1),且所述基柱(10)的底端贯穿与所述基台(1);报警装置(11),所述报警装置(11)与所述套接件(9)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组件(8)包括:中心柱(81),所述中心柱(81)固定安置在所述基柱(10)的顶端,所述中心柱(81)与所述基柱(10)和球顶(5)同轴,所述中心柱(81)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球顶(5)底端的内腔中;螺纹柱(82),所述螺纹柱(82)设置在所述中心柱(81)的上半部外壁上;第二接触端(83),所述第二接触端(83)固定安置在所述球顶(5)与所述中心柱(81)之间的间隙中,且与所述第一接触端(12)的位置相对应,且留有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端(12)和所述第二接触端(83)为接触式信号触发装置,所述接触式信号触发装置与所述报警装置(11)信号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9)包括:中心调节部(91)和分支调节部(92),其中所述中心调节部(91)可沿凉亭高度方向进行升降移动,所述分支调节部(92)的数量为多个,其两端可活动的连接在所述中心调节部(91)和所述立柱(2)之间,每一所述分支调节部(92)的长度均具有独立调节功能,每一所述分支调节部(92)的另一端通过固定部(93)连接于所述立柱(2)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质构件防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调节部(91)包括:螺纹套筒(911),所述螺纹套筒(911)活动套设在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