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656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包括:衬底、第一本征非晶半导体层、n型非晶半导体层、第一透明导电膜层、第一电极、第二本征非晶半导体层、p型非晶半导体层、第二透明导电膜层、第二电极,衬底为n型晶体半导体衬底,衬底、第一本征非晶半导体层、n型非晶半导体层、第一透明导电膜层之间依次叠加,衬底、第二本征非晶半导体层、p型非晶半导体层、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之间依次叠加,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为至少两层,邻近p型非晶半导体层的第一层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为功函数≥4.2eV的高功函数导电膜层,第二电极设置于远离p型非晶半导体层的第二透明导电膜层。如此设置可以实现良好的功函匹配,有助于载流子的隧穿。有助于载流子的隧穿。有助于载流子的隧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效电池透明导电膜层设计为追求单膜层光电性能,受光面为高透过率设计,背光面为高电导率设计,其中高掺杂TCO膜层具有较优电学性能以及电高导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性能,但忽略了TCO膜层与a

Si层的接触问题,导致填充因子偏低,降低转换效率。尤其以p面非晶层与TCO层的空穴传输较为突出,若TCO层功函数太低,会导致两者之间接触变差,影响空穴的隧穿,因此TCO层的功函数对于开路电压、填充因子等关键参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相关技术中,有将TCO层做成多层膜TCO结构设计,通过改善TCO多层膜间的功函数渐变梯度,可以提高电性能和透光率,还可调节TCO薄膜与掺杂层界面、TCO薄膜与金属电极界面的匹配,降低电池的内电阻,但未包含TCO层功函数的设计要求,会使得功函数过大或过小而直接影响TCO层与p面非晶层或n面非晶层的接触效果,进而影响开路电压、填充因子等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参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为n型晶体半导体衬底;第一本征非晶半导体层,所述第一本征非晶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第一主表面上;n型非晶半导体层,所述n型非晶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本征非晶半导体层上;第一透明导电膜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设置于所述n型非晶半导体层上;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上;第二本征非晶半导体层,所述第二本征非晶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第二主表面上;p型非晶半导体层,所述p型非晶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二本征非晶半导体层上;第二透明导电膜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设置于所述p型非晶半导体层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为至少两层,邻近所述p型非晶半导体层的第一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为功函数≥4.2eV的高功函数导电膜层;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远离所述p型非晶半导体层的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p型非晶半导体层的第一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为功函数≥4.2eV且≤7.5eV的高功函数导电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两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的总厚度为d1,d1满足关系式:50nm≤d1≤12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p型非晶半导体层的第一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的厚度为d2,d2满足关系式:5nm≤d2≤15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为至少两层,邻近所述n型非晶半导体层的第一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为功函数≤4.1eV的低功函数导电膜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n型非晶半导体层的第一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为功函数≥3eV且≤4.1eV的低功函数导电膜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两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的总厚度为d3,d3满足关系式:50nm≤d3≤120n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n型非晶半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铮崔巍陈海燕吴坚蒋方丹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阿特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