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夏春专利>正文

一种涡流管调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47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流管调温装置,包括涡流管制冷器、气体工质、散热器、吸热器、增压机构和统压机构,增压机构出口与涡流管制冷器喷嘴进口以及增压机构进口与统压机构出口分别通过管路密封连接,涡流管制冷器热端管出口与散热器进口以及涡流管制冷器冷端管出口与吸热器进口分别通过管路密封连接,统压机构进口与散热器出口、吸热器出口分别通过管路密封连接,形成从增压机构经涡流管制冷器热端管、散热器、统压机构到增压机构和从增压机构经涡流管制冷器冷端管、吸热器、统压机构到增压机构两条用于所述气体工质循环流通的封闭通路,解决了使用涡流管制冷器的调温装置非封闭循环问题,实现了不直排气体工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降低了使用成本。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流管调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尤其与一种不向空气环境直排气体工质的涡流管调温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0002]涡流管制冷器是一种借助涡流管的作用使高速气流产生漩涡分离出冷、热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而获得制冷的装置,其主要由喷嘴、涡流室、分离孔板、管子和控制阀组成。涡流室居中,将管子分为冷、热两端。喷嘴沿涡流室切向布置,即引导高压气流切线方向进入涡流室。孔板在涡流室与冷管子之间,热端管子出口处安装了控制阀。经过压缩并冷却到常温的气体进入喷嘴,在喷嘴中膨胀并加速到音速,从切线方向射入涡流室,形成自由涡流。自由涡流的旋转角速度愈靠近中心愈大,由于角速度不同,在自由涡流的层与层之间就产生了摩擦。中心部分的气流角速度最大,摩擦结果是将能量传递给外层角速度较低的气流,中心层部分的气流失去能量,动能低,速度降低,温度降低,通过涡流管中心的孔板从一端引出,得到制冷需要的冷气流。而外层部分的气流获得动量,动能增加,同时又与涡轮管壁摩擦,将部分动能转换成热能,从涡流管的另一端通过控制阀被引出,形成热气流。可以通过控制控制阀,调节冷热两股气流的流量和温度。涡流管常用气体工质是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常用的涡流管制冷装置气体工质向空气环境直排。如果使用无法向空气环境直排的气体工质就无法使用现有常用的涡流管制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解决现有常用涡流管制冷装置非封闭循环导致无法使用不能直排的气体工质的缺陷,提供一种不向空气环境直排气体工质的涡流管调温装置。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涡流管调温装置,包括涡流管制冷器和气体工质,其特征是,所述的涡流管调温装置还包括散热器、吸热器、增压机构和统压机构,增压机构的出口与涡流管制冷器的喷嘴进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增压机构的进口与统压机构的出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涡流管制冷器热端管出口与散热器进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涡流管制冷器冷端管出口与吸热器进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统压机构进口与散热器出口、吸热器出口分别通过管路密封连接,形成从增压机构经涡流管制冷器热端管、散热器、统压机构到增压机构和从增压机构经涡流管制冷器冷端管、吸热器、统压机构到增压机构两条用于所述气体工质流通的封闭通路。
[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06]所述的气体工质为氙气和/或氡气。
[0007]所述的统压机构为射流式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喷嘴、输入管和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内腔分为依次连接的等直径入口段、收缩段、等直径喉道和扩散段,分配器喷嘴伸入文丘里管的等径入口段,环绕分配器喷嘴外围设置有与外界封闭的腔室,腔室与文丘里管的等径入口段连通,输入管与腔室连通,输入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吸热器出口,分配器喷嘴进口通
过管路与所述散热器出口连接,文丘里管的扩散段通过管路与所述的增压机构入口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散热器置于需要加热的空间,吸热器置于需要降温的空间,气体工质通过增压机构压缩增压后成为高压高速气流输入涡流管制冷器的喷嘴,通过涡流管制冷器形成热气流输送给散热器,通过涡流管制冷器形成冷气流输送给吸热器,通过散热器与需加热空间的热交换降低热气流的温度,通过吸热器与需降温空间的热交换升高冷气流的温度,降温后的热气流通过统压机构的分配器喷嘴喷射进入文丘里管的扩散段,喷射过程中使环绕于分配器喷嘴的腔室产生一定的负压差,使得腔室连通的输入管中的升温后的冷气流因负压被吸入文丘里管,与喷射进入的降温后的热气流在统压机构中进行压力混和,实现以统一的气体工质压力向增压机构输送气体工质,由增压机构对气体工质压缩增压后输入涡流管制冷器的喷嘴,形成气体工质在调温装置内的循环。
[0009]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涡流管制冷器冷热两端分别连接吸热器和散热器,并通过统压机构和增压机构对气体工质进行统压和增压向涡流管制冷器输送高压气体工质,形成气体工质循环的封闭空间,实现了不向外界空气环境排放气体工质,可以使用制冷制热效率高又无法向空气环境直排的气体工质,并且不会损失价格较贵的气体工质,既提高了涡流管调温装置的工作效率,又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统压机构的结构原理图。
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说明和解释,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和保护范围的唯一限定。
[0013]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技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
内具有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文件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构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构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构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
[001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涡流管调温装置,包括涡流管制冷器1、气体工质、散热器2、吸热器5、增压机构3和统压机构4,涡流管制冷器、散热器、吸热器都采用现有常用的涡流管制冷器、散热器、吸热器,增压机构为现有常用的气体压缩机,气体工质使用氙气和氡气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气体。统压机构4为射流式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喷嘴41、输入管42和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内腔分为依次连接的等直径入口段44、收缩段45、等直径喉道46和扩散段47,分配器喷嘴41伸入文丘里管的等径入口段,通过分配器喷嘴的气流射向对准等直径喉道46,环绕分配器喷嘴外围设置有与外界封闭的腔,43,腔室与文丘里管的等径入口段连通,输入管与腔室连通。作为增压机构的气体压缩机出口与涡流管制冷器的喷嘴进口通
过管路密封连接,气体压缩机的进口与统压机构的扩散段47的出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涡流管制冷器热端管出口与散热器进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涡流管制冷器冷端管出口与吸热器进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输入管42通过管路连接吸热器5的出口,分配器喷嘴41的进口通过管路与散热器2的出口连接,形成从增压机构经涡流管制冷器热端管、散热器、统压机构到增压机构和从增压机构经涡流管制冷器冷端管、吸热器、统压机构到增压机构两条用于所述气体工质流通的封闭通路。所述气体工质在所述封闭通路中流通循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流管调温装置,包括涡流管制冷器和气体工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管调温装置还包括散热器、吸热器、增压机构和统压机构,增压机构的出口与涡流管制冷器的喷嘴进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增压机构的进口与统压机构的出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涡流管制冷器热端管出口与散热器进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涡流管制冷器冷端管出口与吸热器进口通过管路密封连接,统压机构进口与散热器出口、吸热器出口分别通过管路密封连接,形成从增压机构经涡流管制冷器热端管、散热器、统压机构到增压机构和从增压机构经涡流管制冷器冷端管、吸热器、统压机构到增压机构两条用于所述气体工质循环流通的封闭通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夏春
申请(专利权)人:吕夏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