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森林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中的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包括:确定待恢复次生林的生态系统特征,所述生态系统特征包括结构特征、生长和更新特性;根据所述生态系统特征,确定所述待恢复次生林各区域的退化类型;针对不同的退化类型,确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通过本申请方法可优化林分结构,缩短其自然演替进程,促进次生林的恢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森林生态恢复
,具体涉及一种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次生林与原始林一起同属天然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森林。
[0003]东北林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包括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和小兴安岭
‑
长白山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大兴安岭林区地带性植被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主要森林类型包括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林、白桦林、山杨林、落叶松
‑
白桦林等。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因为大规模的采伐和利用,以及火灾、垦殖和过度放牧后,失去原始林的森林环境,退化演变为现在的各种次生群落。因此,有必要针对次生林进行生态恢复,以实现次生林的保护和发展。
[0004]现有的次生林生态恢复通过开展生态抚育更新、林分结构优化抚育,无法做到针对单个树种进行次生林的生态恢复。
[0005]因此,如何针对树种、根据树种特性采取相应措施来改造其生态恢复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包括:
[0011]确定待恢复次生林的生态系统特征,所述生态系统特征包括结构特征、生长和更新特性,所述待恢复次生林为大兴安岭退化白桦次生林;
[0012]根据所述生态系统特征,确定所述待恢复次生林各区域的退化类型;
[0013]针对不同的退化类型,确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0014]可选地,所述退化类型包括:森林群落完全丧失型、森林群落基本丧失型、森林群落残次型;
[0015]确定所述待恢复次生林各区域的退化类型的方法包括:
[0016]利用系统诊断技术和冗余分析技术,分别从生产力、火烧、气候、土壤、采伐进行多维分析,得出林分退化与火烧、气候、采伐、土壤之间的多重关系,确定退化成因;
[0017]根据白桦次生林生长规律、结构特征、退化成因,确定退化类型。
[0018]可选地,针对不同的退化类型,确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
[0019]针对由火烧或采伐作为主导因素引起的森林群落完全丧失型退化,前期采用封育及局部抚育的方法,后期采用诱导混交林的方法;
[0020]针对由气候、土壤作为主导因素引起的森林群落基本丧失型、森林群落残次型退化,采用林分更新、抚育改造相结合的方法。
[0021]可选地,所述林分更新的方法包括:
[0022]在样地内母树周围10m外设置1m
×
1m的小样方,清除小样方内的灌木和草本,清理、抛开死地被物层,露出土壤表层;
[0023]对林分更新慢于预设标准的次生林,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以促进林木开花结实。
[0024]可选地,所述封育及局部抚育包括:
[0025]对郁闭度大于0.8的白桦林分采用局部抚育,采伐干型弯曲、胸径小于预设胸径阈值、群团状生长的白桦林;
[0026]对郁闭度小于等于0.8的白桦次生林分进行封育管理改造。
[0027]可选地,所述抚育改造的方法包括:
[0028]对标准地内丛生白桦进行间伐,每丛要保留1株干形直、树冠圆满、生长良好的白桦,其余白桦与萌生枝条等非目标树种一并伐除;间伐被压木;根据林分演替趋势,按照预设的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经营目标,从林分主林层和演替层中间伐白桦木;
[0029]其中,间伐强度由在林分中被压木的株数比例、丛生白桦株数比例、林分演替状况确定;间伐方式:采用综合抚育法伐除预设比例的被压木,保留自然形成的枯立木、枯倒木,伐后郁闭度为0.6。
[0030]可选地,所述诱导混交林的方法包括:
[0031]对样地内丛生白桦进行间伐,每丛保留1株干形通直、树冠圆满、生长良好的白桦,其余与白桦萌生枝条一并伐除;
[0032]在样地林木空隙内,以见缝插针方式栽植2年生落叶松1级苗,栽植密度为2500株/hm2;穴状整地长、宽、深度规格为50cm
×
50cm
×
30cm;
[0033]栽植时根系舒展,分层填土,苗正踩实。
[003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0035]采用如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对大兴安岭退化白桦次生林进行生态功能恢复;
[0036]对所述大兴安岭退化白桦次生林在生态功能恢复后的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物种存在度、植物覆盖度、白桦林密度、土壤养分进行采样测量,得到测量结果;
[0037]将测量结果进行降维,得到组成和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功能、养分保持力、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发展可持续性的量化数值;
[0038]依据所述量化数值确定大兴安岭白桦次生林恢复效果监测评价标准。
[0039](三)有益效果
[004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中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包括:确定待恢复次生林的生态系统特征,
生态系统特征包括结构特征、生长和更新特性;根据生态系统特征,确定待恢复次生林各区域的退化类型;针对不同的退化类型,确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本申请针对大兴安岭退化白桦次生林提出了一种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通过本申请方法可优化大兴安岭退化白桦次生林的林分结构,缩短其自然演替进程,对促进次生林的恢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生产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0041]本申请借助于以下附图进行描述:
[0042]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流程示意图;
[0043]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以下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45]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0046]S10、确定待恢复次生林的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特征包括结构特征、生长和更新特性;
[0047]S20、根据生态系统特征,确定待恢复次生林各区域的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确定待恢复次生林的生态系统特征,所述生态系统特征包括结构特征、生长和更新特性,所述待恢复次生林为大兴安岭退化白桦次生林;根据所述生态系统特征,确定所述待恢复次生林各区域的退化类型;针对不同的退化类型,确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化类型包括:森林群落完全丧失型、森林群落基本丧失型、森林群落残次型;确定所述待恢复次生林各区域的退化类型的方法包括:利用系统诊断技术和冗余分析技术,分别从生产力、火烧、气候、土壤、采伐进行多维分析,得出林分退化与火烧、气候、采伐、土壤之间的多重关系,确定退化成因;根据白桦次生林生长规律、结构特征、退化成因,确定退化类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不同的退化类型,确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针对由火烧或采伐作为主导因素引起的森林群落完全丧失型退化,前期采用封育及局部抚育的方法,后期采用诱导混交林的方法;针对由气候、土壤作为主导因素引起的森林群落基本丧失型、森林群落残次型退化,采用林分更新、抚育改造相结合的方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分更新的方法包括:在样地内母树周围10m外设置1m
×
1m的小样方,清除小样方内的灌木和草本,清理、抛开死地被物层,露出土壤表层;对林分更新慢于预设标准的次生林,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以促进林木开花结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育及局部抚育包括:对郁闭度大于0.8的白桦林分采用局部抚育,采伐干型弯曲、胸径小于预设胸径阈值、群团状生长的白桦林;对郁闭度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萨如拉,刘洋,张恒,滑永春,王子瑞,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