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的多重限位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27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枢纽器的多重限位构造,主要包括一枢轴、一限位片、一支架以及一固定凸轮;其中,所述的枢轴上设有一半环形挡部,所述的限位片是至少设有一挡止部,所述的支架上设有一穿孔、一定位孔以及一挡止部,挡止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限位片的厚度,所述的固定凸轮一面是凸设有一凸柱,凸柱长度是大于或等于半环形挡部与限位片的加成厚度;俾依序组装后,利用限位片的挡止部对支架的挡止部,以及固定凸轮的凸柱对枢轴的半环形挡部相互挡止,而有双重挡止的效果,提升支撑电子装置所需的挡止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电子产品的枢纽器,尤指一种凭借枢轴、限位片、支架以及固定凸轮形成多重挡止效果,而用来增加支撑力的枢纽器的多重限位构造
技术介绍
人们常见电子产品的荧幕跟本体间设有至少 一枢纽器,而可使荧幕与本体进行相对转动,以便翻开使用或折叠收藏, 一般枢纽器利用互为相对的凸轮组,以及弹力元件的相互搭配,而产生转动所需的扭力以及支撑力,且转动过程中,通常是凭借与枢轴连结成一体的限位片,与支架上的挡止块相互卡掣,而达到限制转动角度的功效。如图l所示,前述枢纽器10主要包括下列构件 一枢轴11、 一限位片12、一支架13、 一固定凸轮14、 一旋动凸轮15、 一弹力元件16以及一固定件17,限位片12、支架13、固定凸4仑14、旋动凸轮15以及弹力元件16,是依序套i殳在枢轴ll上,枢轴11末端并以固定件17螺合而完成组装。其中,枢纽器10开启至设定角度后,是凭借限位片12外周缘所设的弧形挡止部121,以及支架13与限位片12相靠合所对应设置的挡止块131,相互挡止的挡止力量,作为支撑荧幕与本体间角度的目的。然而, 一般枢纽器是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限位片12,作为转动时增加挡止效果的手段;但实际上,由于限位片12与支架13的挡止块131所能产生的挡止力很有限,且挡止力是集中在挡止部121与挡止块131上,就会造成限位片12的挡止部121,或是支架13的挡止块131的损坏,尤其限位片12是穿设于枢轴ll上,而设置多个限位片12以增加挡止力的方式,挡止力量是施加同向的剪应力在枢轴11上,容易造成枢轴11的外壁的磨损或断裂。故,为解决上述枢纽器IO在使用的缺失,本技术设计人特设计利用多个构件产生多重挡止效果,以将挡止力量分散至各构件上,不致为了增加挡止力量,而造成枢纽器构件的损坏,并兼顾枢纽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枢纽器的多重限位构造,俾能增加挡止力,以提高使用时的支撑力。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枢纽器的多重限位构造,俾能延长枢纽器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枢纽器的多重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枢轴,其中段位置设有一半环形挡部;一嵌设在所述的枢轴上的限位片,其周缘至少设有一挡止部,使所述的限位片与所述的枢轴形成连动;一供活动穿设所述的枢轴的支架,设在所述的限位片一侧,邻近所述的穿孔的两侧分设有 一 定位孔以及一 挡止部;一供活动穿设所述的枢轴的固定凸轮,设在所述的支架一侧,其一面是至少设有一凹凸部,另一面凸设有一凸柱,所迷的凸柱穿设于所述的支架的定位孔内,使凸柱一端凸出于所述的支架表面;一嵌设在所述的枢轴上的旋动凸轮,设在所述的固定凸轮一侧,其与所述的固定凸轮接合面至少设有一凹凸部,所述的固定凸轮与所述的旋动凸轮对合后,所述的旋动凸4仑的凹凸部与所述的固定凸轮的凹凸部相互顶抵;一穿设于所述的枢轴的弹力元件,设在旋动凸轮一侧;一螺设固定在所述的枢轴末端的固定件,设在所述的弹力元件一侧,供以支撑所述的弹力元件,使所述的弹力元件可顶抵所述的旋动凸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组装时,前述限位片、支架以及固定凸轮是依序穿设于枢轴上,而使限位片与枢轴形成连动,故枢轴转动时,可连动半环形挡部以及限位片同步转动,凭借限位片上的挡止部可被支架的挡止部挡止,而枢轴的半环形挡部可被固定凸轮的凸柱挡止,以产生双重挡止的效果,大幅提升支撑电子装置所需的挡止力量;且由于支架挡止部与固定凸轮的凸柱,是分散设置在支架的不同位置,且限位片与半环形挡部的设置角度也不同,而可将挡止力分散至各构件上,而枢轴所受的剪应力也会被分散,且而能有效延长枢纽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枢纽器的构造示意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挡止示意图6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0-枢纽器;ll-转轴;12-限位片;121-挡止部;13-支架;131-挡止块;14-固定凸轮;15-旋动凸轮;16-弹力元件;17-固定件;20-枢轴;21-半环形挡部;22-平面;23-弧面;24-螺紋部;30-限位片;31-嵌孔;32-挡止部;40-支架;41-穿孔;42-定位孔;43-挡止部;50-固定凸轮;51-穿孔;52-凹凸部;53-凸柱;54-限位结构;60-旋动凸轮;61-嵌孔;62-凹凸部;63-限位结构;70-弹力元件;80-固定件;81-螺帽;82-垫片;90-限位片;91-嵌孔;92-挡止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请参阅图2-图5所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主要是包括下列构件一枢轴20,其一端是用来固设在电子产品上,在枢轴20之中段位置设有一半环形挡部21,且半环形挡部21可依据实际需要,由厂商弹性设定其宽度以及长度,另所述的枢轴20上设有对称的平面22以及弧面23 (由剖面观之,呈现类似双D拼接的形状),枢轴20的末端并设有螺紋部24。一限位片30,其偏心设有一嵌孔31,供以嵌设在枢轴20上,而使限位片30与枢轴20形成连动,再如图2所示,所述的限位片30是略呈椭圆形,其周缘的两侧是分别设有一直线型式的挡止部32,且两挡止部32间设有一设定角度。一支架40,其中央设有一穿孔41,供以活动穿设前述枢轴20,使枢轴20可在穿孔41内活动转动,所述的支架40设在限位片30—侧而及其相互顶抵,并在邻近穿孔41的二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孔42以及一挡止部43,定位孔42与挡止部43间设有一设定角度,且挡止部43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限位片30的厚度,则挡止部43可挡止限位30片的挡止部32。一固定凸轮50,其中心设有一穿孔51,供以活动穿设前述枢轴20,而使枢轴20可在穿孔51内活动转动,固定凸轮50设在支架40—侧而及其相互顶抵;再者,所述的固定凸轮50—面设有一凹凸部52,另一面则凸设有一凸柱53,而凸柱53是用来穿设于支架40的定位孔42内,并使凸柱53—端凸出于支架40表面,且凸柱53的长度是大于或等于半环形挡部21与限位片30的加成厚度,则利用所述的凸柱53可挡止枢轴20的半环形挡部21。一旋动凸轮60,其中心设有一嵌孔61,供以嵌设在枢轴20上,而使旋动凸净仑60同样与枢轴20形成连动,且可沿着枢轴20的轴方向往复线性滑移,所述的旋动凸轮60设在固定凸轮50 —侧,旋动凸轮60的接合面上同样设有 一 凹凸部62,使固定凸轮50与旋动凸轮60对合后,旋动凸轮60的凹凸部62与固定凸轮50的凹凸部52相互顶抵;再者,另固定凸轮50设有凹凸部52的一面设有限位构造54 (如限位槽或限位块),所述的旋动凸轮60设有凹凸部62的一面设有相对的限位构造63 (如限位块或限位槽),其固定凸轮50以及旋动凸轮60对合后,使限位块可滑动设在限位槽内,而形成另一重的挡止效果。一弹力元件70,其穿设于枢轴20上, 一端设在旋动凸轮60—侧,以提供顶抵旋动凸轮60的弹力。一固定件80,是螺设在枢轴20末端的螺紋部24上,其设在弹力元件70 —侧,供以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纽器的多重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枢轴,其中段位置设有一半环形挡部; 一嵌设在所述的枢轴上的限位片,其周缘至少设有一挡止部,使所述的限位片与所述的枢轴形成连动; 一供活动穿设所述的枢轴的支架,设在所述的限 位片一侧,邻近所述的穿孔的两侧分设有一定位孔以及一挡止部; 一供活动穿设所述的枢轴的固定凸轮,设在所述的支架一侧,其一面是至少设有一凹凸部,另一面凸设有一凸柱,所述的凸柱穿设于所述的支架的定位孔内,使凸柱一端凸出于所述的支架表面;   一嵌设在所述的枢轴上的旋动凸轮,设在所述的固定凸轮一侧,其与所述的固定凸轮接合面至少设有一凹凸部,所述的固定凸轮与所述的旋动凸轮对合后,所述的旋动凸轮的凹凸部与所述的固定凸轮的凹凸部相互顶抵; 一穿设于所述的枢轴的弹力元件,设在旋 动凸轮一侧; 一螺设固定在所述的枢轴末端的固定件,设在所述的弹力元件一侧,供以支撑所述的弹力元件,使所述的弹力元件可顶抵所述的旋动凸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雄
申请(专利权)人:锠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