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19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灯具,包含一外壳、一电路板、一散热模块及一发光元件。该外壳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分别设有一进风部及一出风部;该电路板包含有一基板及数个电子元件,各该电子元件设置于该基板的其中至少一表面上,其中具有最大轴向高度的电子元件朝向该外壳的第二端,使该基板的结合位置可更为贴近该外壳的第一端,以避免该基板过度遮挡住该外壳的进风部,确保该散热模块所引入的外界气流可无阻碍地通过该进风部,进而可顺利流通于该外壳内部,用以使该散热模块可提供该发光元件更佳的散热效果,以有效延长该灯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灯具,尤其是一种确保外界气流可顺利流通于其内部的灯具。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灯具9包含一壳体91、一发光元件92、一散热模块93及一 电路板94。该壳体91的外周壁设有一进风部911及一出风部912 ;该发光元件92、散热模 块93及电路板94组装于该壳体91的内部,其中该发光元件92结合该散热模块93,该电路 板94则电连接该发光元件92。借此,当该发光元件92于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热量时,则可 利用该散热模块93的作用,以便通过该进风部911引入外界气流,并进一步利用该散热模 块93使该外界气流通过该出风部912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空间,以达到预定的散热效果,进 而可延长该灯具9的使用寿命。然而,现有灯具9的电路板94上另设有数个电子元件95,当该电路板94组装于 该壳体91内部时,各该电子元件95位于该壳体91靠近进风部911的一端与该电路板94 之间,导致该电路板94与该壳体91之间必须维持可供各该电子元件95容置的空间,且由 于各该电子元件95皆具有一轴向高度(h),故造成该电路板94与该壳体91之间的距离过 大,使该电路板94的实际组装位置大致位于该壳体91的进风部911与该散热模块93之 间。因此,如图2所示,当该散热模块93欲通过该进风部911引入外界气流的过程中,该电 路板94会对该壳体91内部的气流通路形成莫大的阻碍,导致外界气流无法顺利流通于该 壳体91内部,造成该散热模块93的散热效果降低,进而减少该发光元件92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现有灯具9的缺点,也有相关业者研发出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339780 号《LED灯具之电路板改良结构》新型专利案。该新型专利案主要是在LED灯具内部的电路 板上形成至少一透气孔,该透气孔位于该电路板上未设有电子元件及电路的区域,且该透 气孔贯穿该电路板的二侧表面。借此,使该LED灯具导入外界气流时,该外界气流可利用该 透气孔的设计,而顺利流通于该LED灯具的内部,进而可确保该LED灯具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该LED灯具的电路板改良结构虽可借助该透气孔的设计,以确保外界气流可顺畅 地流通于该LED灯具的内部;然而,也由于该电路板必须额外形成该透气孔,使该电路板的 制作步骤过于繁琐;另外,该透气孔必须位于该电路板上未设有电子元件及电路的区域,故 欲在该电路板上形成该透气孔时,针对该透气孔的制作步骤也相当的困难,因此,造成该电 路板制作上的诸多不便。再者,即使于该电路板上形成该透气孔,该电路板仍会对该LED灯 具内部的气流通路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导致该LED灯具的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具,以确保电路板不至于对灯具内部的气流通路形成阻碍,为 其主要的专利技术目的。为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借助该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包含有一种灯具,包含一外壳、一电路板、一散热模块及一发光元件。该外壳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电连接部,该第二端设有一透光部,该外壳形成自外侧周壁 贯穿至内侧周壁的一进风部及一出风部;该电路板结合于该外壳内部且电连接该电连接 部,该电路板包含有一基板及数个电子元件,该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各该电 子元件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其中至少一表面上,且各该电子元件分别具 有一轴向高度,其中具有最大轴向高度的电子元件位于该第一表面,并以该基板的第一表 面朝向该壳体的第二端,该第二表面朝向该壳体的第一端;该散热模块设置于该外壳内部 且位于该进风部及该出风部之间;该发光元件结合该散热模块且电连接该电路板。借此,可 使该基板贴近该外壳的第一端,以便该基板不会过度遮挡该外壳的进风部,进而确保该散 热模块所引入的外界气流可顺利流通于该外壳内部,以达到提升散热效果的功效。所述各该电子元件皆结合于该基板的第一表面。借此,各该电子元件不会位于该 外壳的第一端与该基板之间,令该基板可进一步贴近该外壳的第一端,使该基板更不容易 遮挡住该外壳的进风部,以达到确保外界气流可顺利通过该进风部而流通于该外壳内部的 功效。所述各该电子元件分别结合于该基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借此,由于其中具 有最大轴向高度的电子元件仍朝向该外壳的第二端,因此,不至于导致该外壳与该基板之 间的距离过度扩大,使得本专利技术也可适用于其他不同形式的电路板结构,以达到提升组装 裕度的功效。所述外壳的内侧周壁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邻接该第一端,该电路板的第二表 面结合该定位部,且该定位部可为形成于该外壳内侧周壁的数个固定柱,另具有数个固定 元件,各该固定元件贯穿该电路板以结合该固定柱。借此,该电路板可确实固定于该外壳内 部,以达到提升结合稳固性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 现有灯具的组合剖视图。图2 现有灯具于导入外界气流以进行散热作业的参考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灯具的立体分解图。图4:本专利技术灯具的组合剖视图。图5 本专利技术灯具的另一组合剖视图。图6 本专利技术灯具于导入外界气流以进行散热作业的参考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外壳IOa第一壳体 IOb第二壳体 11第一端12第二端 13电连接部14透光部15进风部16出风部 17定位部171固定柱20、20,电路板21基板211第一表面 212第二表面 22电子元件30散热模块 31散热鳍片32散热风扇40发光元件9灯具91壳体911进风部912出风部92发光元件 93散热模块94电路板95电子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的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灯具至少包含一外壳10、一电路板20、一散热模块30及 一发光元件40。该电路板20、散热模块30及发光元件40可组装于该外壳10内部,其中 该电路板20电连接该发光元件40,使该发光元件40可借助该电路板20通电而产生灯光, 该散热模块30则结合该发光元件40,以提供一散热效果,进而可延长本专利技术灯具的使用寿 命。本专利技术灯具的外壳10可为一中空壳体或以数个壳体相互对接组合所构成,该壳 体的数量选定及组装方式,主要以可供如电路板20、散热模块30及发光元件40等元件顺利 组装于该外壳10内部为原则,例如于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0由一第一壳体IOa及一第二 壳体IOb所组成,且该第一壳体IOa及第二壳体IOb可采用如卡扣、锁掣、粘合或焊接等方 式相互结合。该外壳10具有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该第一端11设有一电连接部13,该第 二端12设有一透光部14 ;该外壳10另形成一进风部15及一出风部16,该进风部15及出 风部16自该外壳10的外侧周壁贯穿至内侧周壁,且该进风部15及出风部16可分别由数 个进风口及数个出风口(未标示)所构成,各该进风口及出风口可径向环绕设置于该外壳 10上,其中该进风部15较佳邻近于该电连接部13,该出风部16较佳邻近于该透光部14。该外壳10的内侧周壁设有一定位部17,该定位部17的位置可邻接该第一端11 ; 另外,该定位部17的主要功能为提供该电路板20结合于该壳体10内部的用途,因此,该定 位部17可选用任何可供该电路板20固定结合的结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定位部 17为形成于该外壳10的内侧周壁的数个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外壳,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个电连接部,该第二端设有一个透光部,该外壳形成自外侧周壁贯穿至内侧周壁的一个进风部及一个出风部;一个电路板,结合于该外壳内部且电连接该电连接部,该电路板包含有一个基板及数个电子元件,该基板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各该电子元件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其中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各该电子元件分别具有一个轴向高度,其中具有最大轴向高度的电子元件位于该第一表面,该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该壳体的第二端,该第二表面朝向该壳体的第一端;一个散热模块,设置于该外壳内部且位于该进风部及该出风部之间;及一个发光元件,结合该散热模块且电连接该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方议乐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