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实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实验室本体,所述实验室本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箱,过滤箱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硅藻土过滤板、分子筛分过滤网和微粒活性炭吸收网,过滤箱的正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吸气管,第一吸气管的底端贯穿实验室本体并固定连通有吸气罩,实验室本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吸气箱,过滤箱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二吸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硅藻土过滤器将硫化氢、二氧化硫以及汞蒸气等气体进行吸附,分子筛分过滤网将有毒气体里的氮氧化物、氯化物以及胺化物完全吸附,最后在经过微粒活性炭吸收网将气体残留的一些微粒完全的吸附,从而能够对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进行处理。能够对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进行处理。能够对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实验
,具体为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然而化学药品在反应过程往往会产生有毒、有毒气体或粉尘颗粒污染,危害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10223941B的技术公开了自动排风装置,包括:排风管道和第一调节模块;其中,第一调节模块包括:旋转气缸、气缸安装架、第一挡片和第一转轴;排风管道内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顶端与安装于排风管道外的旋转气缸连接,气缸安装架安装在排风管道上,用于固定旋转气缸,在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挡片,通过旋转气缸的通气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挡片的旋转,以控制排风的开关动作。
[000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气缸的通气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挡片的旋转的方式,能够控制排风的开关动作,从而实现排风装置进行自动排风的技术效果,但上述技术方案,只有通风换气的功能,不能对有毒气体进行净化,并且有很多有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从而不能对密度比空气大的对有毒气体进行处理,从而危害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具备拥有通风换气的同时能够对有毒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并且能够将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进行处理,保护实验者身体健康的优点。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实验室本体,所述实验室本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硅藻土过滤板、分子筛分过滤网和微粒活性炭吸收网,所述过滤箱的正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吸气管,所述第一吸气管的底端贯穿实验室本体并固定连通有吸气罩,所述实验室本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吸气箱,所述过滤箱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二吸气管,所述第二吸气管的底端依次贯穿实验室本体和吸气箱并延伸至吸气箱的内部,所述实验室本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输入端贯穿过滤箱并延伸至过滤箱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实验室本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面与吸气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矩形孔。
[0011]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与实验室本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左侧面活动铰接有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的左侧面
固定安装有第一把手。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吸气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左侧面与过滤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实验室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四个固定螺栓,每个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均贯穿抽气泵并延伸至实验室本体的内部,每个所述固定螺栓均与实验室本体螺纹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实验室本体的正面活动铰接有第二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把手。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通过设置有抽气泵提供的抽力能够将过滤箱的中的有毒气体向外抽出,从而将实验室本体中的有毒气体抽出,并通过吸气罩和第一吸气管的导向,直接传入过滤箱内部,通过设置有吸气箱能够对密度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并通过第二吸气管的导向直接将密度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吸入过滤箱中,有毒气体先经过硅藻土过滤器将硫化氢、二氧化硫以及汞蒸气等气体进行吸附,再通过分子筛分过滤网将有毒气体里的氮氧化物、氯化物以及胺化物完全吸附,最后在经过微粒活性炭吸收网将气体残留的一些微粒完全的吸附,从而能够对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进行处理,达到保护实验者身体健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排风装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验室本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吸气罩仰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过滤箱右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实验室本体;2、过滤箱;3、硅藻土过滤板;4、分子筛分过滤网;5、微粒活性炭吸收网;6、第一吸气管;7、吸气罩;8、吸气箱;9、第二吸气管;10、抽气泵;11、固定架;12、顶板;13、挡板;14、第一开关门;15、第一把手;16、密封环;17、固定螺栓;18、第二开关门;19、第二把手;20、矩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4]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包括实验室本体1,实验室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箱2,过滤箱2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硅藻土过滤板3、分子筛分过滤网4和微粒活性炭吸收网5,过滤箱2的左侧面活动铰接有第一开关门14,第一开关门14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把手15,利用第一把手15能够将第一开关门14手动进行打开,从而方便对硅藻土过滤板3、分子筛分过滤网4和微粒活性炭吸收网5进行更换,增加了硅藻土过滤板3、分子筛分过滤网4和微粒活性炭吸收网5更换的便捷性。
[0025]过滤箱2的正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吸气管6,第一吸气管6的底端贯穿实验室本体1并固定连通有吸气罩7,实验室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吸气箱8,过滤箱2的右侧面固定连
通有第二吸气管9,实验室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的底面与吸气箱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利用固定架11能够对第二吸气管9进行保护,防止第二吸气管9裸露在外部,增加了对第二吸气管9的保护性。
[0026]第二吸气管9的底端依次贯穿实验室本体1和吸气箱8并延伸至吸气箱8的内部,实验室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气泵10,抽气泵10的输入端贯穿过滤箱2并延伸至过滤箱2的内部,固定架11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顶板12,顶板12的底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矩形孔20,利用矩形孔20能够将实验室本体1中的气体向上排出,使得有害气体能够进入过滤箱2内部,增加了气体排出的便捷性。
[0027]顶板1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挡板13,挡板13的上表面与实验室本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利用挡板13能够防止气体从外部进入,使得有害气体能够顺利进入过滤箱2中,增加了装置的密封性。
[0028]第二吸气管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环16,密封环16的左侧面与过滤箱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利用密封环16能够对过滤箱2与第二吸气管9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气体从缝隙中渗出,再次增加了装置的密封性。
[0029]实验室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四个固定螺栓17,每个固定螺栓17的底端均贯穿抽气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包括实验室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室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箱(2),所述过滤箱(2)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硅藻土过滤板(3)、分子筛分过滤网(4)和微粒活性炭吸收网(5),所述过滤箱(2)的正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吸气管(6),所述第一吸气管(6)的底端贯穿实验室本体(1)并固定连通有吸气罩(7),所述实验室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吸气箱(8),所述过滤箱(2)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二吸气管(9),所述第二吸气管(9)的底端依次贯穿实验室本体(1)和吸气箱(8)并延伸至吸气箱(8)的内部,所述实验室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气泵(10),所述抽气泵(10)的输入端贯穿过滤箱(2)并延伸至过滤箱(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室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的底面与吸气箱(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1)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顶板(12),所述顶板(12)的底面开设有等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泰默洁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