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包括:加热部,上述的加热部内具有容纳空间,上述的加热部用以对其内部的液体进行储存并加热;外壳部,具有:固定体,固定的设置在加热部的相对两端;及活动体,环绕设置在加热部周身且位于两个固定体之间,上述的活动体可展开并露出其内部的加热部;提手部,可转动的设置在一个固定体上;其中,上述的加热部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携带,可方便快速的对水源进行加热产出热水,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作为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其热辐射能,被广泛的应用在水加热领域,如各种太阳能热水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野餐等,而对于野餐时所需要的热水,通常是通过保温瓶进行携带,温度容易降低,且用量有限,目前存在的户外用的太阳能热水壶结构,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一种手提便携式户外太阳能热水壶,其由透明的外壳以及内部的太阳能真空管构成,可以对内部的水源进行加热,但是,其只能竖直放置进行使用,太阳能利用效率不佳,加热效果有限,且无法切断太阳能的加热过程,存在不足。
[0003]由此,需要研发一种相应的太阳能热水容器,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0004]专利文献1CN111166167A。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实现提、放两种模式的切换,同时便于实现加热过程的开闭。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包括:
[0007]加热部,上述的加热部内具有容纳空间,上述的加热部用以对其内部的液体进行储存并加热;
[0008]外壳部,具有:
[0009]固定体,固定的设置在加热部的相对两端;及
[0010]活动体,环绕设置在加热部周身且位于两个固定体之间,上述的活动体可展开并露出其内部的加热部;
[0011]提手部,可转动的设置在一个固定体上;
[0012]其中,上述的加热部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源。
[0013]在数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活动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壳件,上述的半壳件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固定体之间,两个上述的半壳件之间通过联结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0014]在数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联结件之间为磁吸配合、插接配合、卡扣配合中的一种。
[0015]在数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半壳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反射涂层。
[0016]在数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半壳件朝向提手部一侧设置有一个容纳槽;
[0017]上述的提手部包括两个支杆件与一个支撑杆件,两个上述的支杆件一端与一个固定体转动连接,上述的支撑杆件与两个支杆件的另一端相连接;
[0018]其中,上述的支杆件可在半壳件展开时穿入容纳槽内。
[0019]在数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容纳槽内设置有一限位凸起,上述的限位凸起用以限
制支杆件的运动。
[0020]在数个实施方式中,与提手部相连接的上述的固定体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一端盖,上述的端盖用以封闭加热部的入口。
[0021]在数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固定体与加热部的连接处填充设置有填充体。
[0022]在数个实施方式中,不与提手部相连接的上述的固定体一侧设置有一平直的放置端面。
[0023]在数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加热部为太阳能真空管。
[0024]本技术存在以下优点:
[0025]本技术便于携带,可方便快速的对水源进行加热产出热水,提升使用体验;整体可进行提携搬运以及倾斜的放置进行太阳能取热;同时可随时切断或者开启太阳能的接收使用,更为灵活,整体更为美观,具有设计感。
附图说明
[0026]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择实施例的阐述目的,而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且不应认为是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制。
[0027]图1示意性的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处于提携状态的结构;
[0028]图2示意性的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处于取热状态的结构;
[0029]图3示意性的示出了图2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结构;
[0030]图4示意性的示出了图3的A部放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因此,以下对结合附图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主要由加热部10、外壳部、提手部40以及端盖50构成,加热部10采用太阳能真空管即可,其内内具有容纳空间,对其内部的液体如水进行储存并加热,外壳部对加热部10进行容纳,并控制光源照射与否,通过端盖50对加热部10的开口进行封闭,通过提手部40实现对整体的手提携带,同时实现倾斜放置进行取热。
[0035]如图1
‑
图2所示,具体的,外壳部由两个固定体20以及一个活动体30构成,两个固定体分别固定的设置在加热部10的相对两端,且在两者的连接处填充设置有填充体60,填充体60材料采用硅胶,提升连接紧密性以及起到对加热部10起到保护,活动体30则环绕设置在加热部10周身且位于两个固定体20之间,所述活动体30可展开并露出其内部的加热部
10,进行取热。
[0036]其中的活动体3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壳件31,所述半壳件31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固定体20之间,两个所述半壳件31之间通过联结件32进行可拆卸连接,联结件32之间采用磁吸配合或插接配合或卡扣配合均可,在磁吸配合下,联结件32采用磁块与具有磁性的金属块即可,实现两个半壳件31之间的吸附连接,同时便于分离。
[0037]半壳件31在其轴向截面上是呈半圆形的,与内部的加热部10的形状相匹配,同时,在在半壳件3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反射涂层311,可以提高采热效率。
[0038]如图3
‑
图4所示,在半壳件31朝向提手部40一侧设置有一个容纳槽33,容纳槽33是由一个轴向的竖槽体331与一个径向的横槽体332构成的,大体呈L状进行分布,且在横槽体332位置凸出的设置有一个限位凸起330。
[0039]相应的,提手部40由两个支杆件41与一个支撑杆件42构成,两个所述支杆件41一端与一个固定体20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件42与两个支杆件41的另一端相连接支撑杆件41采用弧形结构,便于握持以及支撑。
[0040]其中,所述支杆件41可在半壳件31展开时穿入容纳槽33内,具体先穿入竖槽体331,再滑过限位凸起330并进入横槽体332内进行限位。
[0041]需要说明的是,不与提手部40相连接的所述固定体20一侧设置有一平直的放置端面21。
[0042]以及,端盖50是设置在与提手部40相连接的所述固定体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加热部用以对其内部的液体进行储存并加热;外壳部,具有:固定体,固定的设置在加热部的相对两端;及活动体,环绕设置在加热部周身且位于两个固定体之间,所述活动体可展开并露出其内部的加热部;提手部,可转动的设置在一个固定体上;其中,所述加热部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壳件,所述半壳件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固定体之间,两个所述半壳件之间通过联结件进行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件之间为磁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反射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壳件朝向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罗远琴,陆妨玲,许建良,姚惠利,潘建林,刘金松,施菊萍,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辰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