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包括有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上的遮光片、反光片;其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镜头的镜头安装孔和用于安装定位红外感应的红外安装孔,所述镜头安装孔和红外安装孔左右间距式布置;所述镜头安装孔的内侧喷涂有遮光层;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本体的周缘;所述反光片设置于本体的下端,所述反光片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对应镜头安装孔、红外安装孔布置;如此,通过各部件的设计,利用遮光层和遮光片以避免光线出现侧边漏光的现象,配合反光片,有效阻隔了光线窜扰,提高了光线的均光效果,光效高,发光均匀,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保证了用户的体验效果,适用范围广。用范围广。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
[0001]本技术涉及摄像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显示设备(包括电视机、显示器、一体机及交互产品等)均配备有摄像模组,通过摄像模组可以实现拍照、录像、视频聊天、人脸识别等功能;为保护用户隐私,避免显示设备上的摄像模组在用户非刻意性控制的情况下开启,一般在摄像模组内设置有用于提示摄像头工作状态的信号灯,信号灯设置于摄像模组的电路板上,而电路板安装于摄像模组的后支架上,其与摄像模组的前玻璃面板之间尚有一定距离,难以从摄像模组前方观测到信号灯的显示状态,因此,需要在电路板与前玻璃面板之间设置用于导光的导光柱,导光柱是将光线以最小的损耗从一个光源传输到距离该光源一定距离的另一个点的装置,其中光线是依靠全内反射在导光柱内部传输的,因此可以使信号灯发出的光线能够从前玻璃面板上的出光孔射出,便于用户观察信号灯的显示状态;但是,现有的导光柱结构设计欠佳,其导光柱导出的光线偏暗,不够均匀,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效果,适用范围小。
[000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其通过各部件的设计,提高了光线的均光效果,光效高,发光均匀,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保证了用户的体验效果,适用范围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包括有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上的遮光片、反光片;其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镜头的镜头安装孔和用于安装定位红外感应的红外安装孔,所述镜头安装孔和红外安装孔左右间距式布置;所述镜头安装孔的内侧喷涂有遮光层;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本体的周缘;所述反光片设置于本体的下端,所述反光片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对应镜头安装孔、红外安装孔布置。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遮光层为黑色的漆料。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遮光层的表面设置有纹路。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纹路为若干的同心圆自内往外渐高式布置。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呈8字状,相应的,所述反光片呈8字状。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个通孔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围绕通孔内壁间距式布置的定位槽,所述本体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分别围绕镜头安装孔、红外安装孔的下周边缘间距式布置,所述定位槽适配定位于定位柱上以实现反光片在本体上的组装定位。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下端周缘设置有若干供灯光安装的第一凹位,所
述第一凹位位于遮光片的下端;相应的,所述反光片上设置有第二凹位,所述第二凹位位于第一凹位的下端。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下端设有网点结构,所述网点结构分别围绕镜头安装孔、红外安装孔的下端边缘间距式布置。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各部件的设计,利用遮光层和遮光片以避免光线出现侧边漏光的现象,配合反光片,有效阻隔了光线窜扰,提高了光线的均光效果,光效高,发光均匀,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保证了用户的体验效果,适用范围广;
[0015]以及,定位槽和定位柱的设置,有利于反光片在本体上的组装定位,同时,网点结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光线的均光效果,有利于产品的使用,可用性佳。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后视图(图中显示有网点结构);
[0019]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识说明:
[0021]10、本体
ꢀꢀꢀꢀꢀꢀꢀꢀꢀꢀꢀꢀꢀꢀꢀꢀꢀꢀꢀ
101、镜头安装孔
[0022]102、红外安装孔
ꢀꢀꢀꢀꢀꢀꢀꢀꢀꢀꢀꢀ
103、遮光层
[0023]104、纹路
ꢀꢀꢀꢀꢀꢀꢀꢀꢀꢀꢀꢀꢀꢀꢀꢀꢀꢀ
11、遮光片
[0024]12、反光片
ꢀꢀꢀꢀꢀꢀꢀꢀꢀꢀꢀꢀꢀꢀꢀꢀꢀ
121、通孔
[0025]122、定位槽
ꢀꢀꢀꢀꢀꢀꢀꢀꢀꢀꢀꢀꢀꢀꢀꢀ
123、第二凹位
[0026]13、定位柱
ꢀꢀꢀꢀꢀꢀꢀꢀꢀꢀꢀꢀꢀꢀꢀꢀꢀ
14、网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28]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包括有本体10及设置于本体10上的遮光片11、反光片12;其中:
[0029]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镜头的镜头安装孔101和用于安装定位红外感应的红外安装孔102,所述镜头安装孔101和红外安装孔102左右间距式布置;所述镜头安装孔101的内侧喷涂有遮光层103,此处,所述遮光层103的表面设置有纹路104,优选地,所述纹路104为若干的同心圆自内往外渐高式布置,且,所述遮光层103为黑色的漆料;所述遮光片11设置于本体10的周缘;所述反光片12设置于本体10的下端,所述反光片12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21,两个通孔121分别对应镜头安装孔101、红外安装孔102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呈8字状,相应的,所述反光片12呈8字状,如此,通过各部件的设计,利用遮光层和遮光片以避免光线出现侧边漏光的现象,配合反光片,有效阻隔了光线窜扰,提高了光线的均光效果,光效高,发光均匀,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保证了用户的体验效果,适用范围广。
[0030]还有,所述两个通孔121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围绕通孔121内壁间距式布置的定位槽122,所述本体10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柱13,所述定位柱13分别围绕镜头安装孔101、红外安装孔102的下周边缘间距式布置,所述定位槽122适配定位于定位柱13上以实现反光片12在本体10上的组装定位;优选地,所述定位柱13设置有八个,其中四个定位柱13围绕镜头安装孔101的下端边缘间距式布置,另外四个定位柱13围绕红外安装孔102的周缘间距式布置,相应的,所述定位槽122设置有八个,八个定位槽122分别对应定位柱13间距式布置于两个通孔121上;
[0031]此处,所述本体10的下端周缘设置有若干供灯光安装的第一凹位(图上并未显示),所述第一凹位位于遮光片11的下端;相应的,所述反光片12上设置有第二凹位123,所述第二凹位123位于第一凹位的下端;如此,定位槽122和定位柱13的设置,有利于反光片在本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上的遮光片、反光片;其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镜头的镜头安装孔和用于安装定位红外感应的红外安装孔,所述镜头安装孔和红外安装孔左右间距式布置;所述镜头安装孔的内侧喷涂有遮光层;所述遮光片设置于本体的周缘;所述反光片设置于本体的下端,所述反光片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对应镜头安装孔、红外安装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为黑色的漆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表面设置有纹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为若干的同心圆自内往外渐高式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均光效果的摄像头用导光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雷强,廖水莲,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万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