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人体的脊柱会发生脊柱侧凸,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脊椎前移等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脊柱变形、疼痛、神经损伤以及部分或全部行动能力的丧失。对脊柱病变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康复训练和锻炼等非外科治疗手段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手段比较常见的是脊柱融合术。外科医师在进行脊柱融合术时,通常先将病变位置处的椎间盘切除,然后将融合器插入到椎间盘空间中,以替代被切除的椎间盘。融合器的形状与椎间盘空间的形状相匹配,以便于插入椎间盘空间中。融合器中填充有诸如骨骼、组织、细胞、药剂等填充物,以有助于骨骼从融合器两侧向融合器内生长,最终实现对融台器的固定。
[0003]现有的大多数椎间融合器在插入到椎间盘空间的过程中,需要先填入填充物后再植入融合器,这会导致填充物松散以及椎间融合不确切,导致椎间融合器不能够与椎间进行贴合,导致该椎间融合器实用性较差,且现有的椎间融合器不方便对其撑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2),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槽(3),且第一通槽(2)和第二通槽(3)连通,所述融合器本体(1)顶部的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2)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齿牙(4),所述融合器本体(1)底部的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2)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齿牙(5),所述第二通槽(3)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复位组件(6),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表面且位于复位组件(6)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7),所述滑动槽(7)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6)包括第一复位柱(601)、第二复位柱(602)、阻尼器(603)和复位弹簧(604),所述第一复位柱(601)安装于第二通槽(3)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复位柱(602)滑动连接于第一复位柱(601)内壁的表面,且第二复位柱(60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通槽(3)另一侧的表面,所述阻尼器(603)安装于第一复位柱(601)的内部,且阻尼器(603)的顶部与第二复位柱(60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604)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端,罗启鹏,李水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