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93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融合器本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槽,且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连通,所述融合器本体顶部的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齿牙,所述融合器本体底部的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齿牙,本方案通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设置,方便对融合器本体的内部进行观察,从而降低融合器本体与脊柱周围的神经或血管接触的概率,通过第一齿牙、第二齿牙和复位组件的配合使用,方便融合器本体与患者的脊柱进行贴合,以便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和生理曲度,同时降低融合器本体退出的概率。同时降低融合器本体退出的概率。同时降低融合器本体退出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人体的脊柱会发生脊柱侧凸,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脊椎前移等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脊柱变形、疼痛、神经损伤以及部分或全部行动能力的丧失。对脊柱病变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康复训练和锻炼等非外科治疗手段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手段比较常见的是脊柱融合术。外科医师在进行脊柱融合术时,通常先将病变位置处的椎间盘切除,然后将融合器插入到椎间盘空间中,以替代被切除的椎间盘。融合器的形状与椎间盘空间的形状相匹配,以便于插入椎间盘空间中。融合器中填充有诸如骨骼、组织、细胞、药剂等填充物,以有助于骨骼从融合器两侧向融合器内生长,最终实现对融台器的固定。
[0003]现有的大多数椎间融合器在插入到椎间盘空间的过程中,需要先填入填充物后再植入融合器,这会导致填充物松散以及椎间融合不确切,导致椎间融合器不能够与椎间进行贴合,导致该椎间融合器实用性较差,且现有的椎间融合器不方便对其撑开,容易导致融合器很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2),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槽(3),且第一通槽(2)和第二通槽(3)连通,所述融合器本体(1)顶部的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2)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齿牙(4),所述融合器本体(1)底部的表面且位于第一通槽(2)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齿牙(5),所述第二通槽(3)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复位组件(6),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表面且位于复位组件(6)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7),所述滑动槽(7)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6)包括第一复位柱(601)、第二复位柱(602)、阻尼器(603)和复位弹簧(604),所述第一复位柱(601)安装于第二通槽(3)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复位柱(602)滑动连接于第一复位柱(601)内壁的表面,且第二复位柱(60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通槽(3)另一侧的表面,所述阻尼器(603)安装于第一复位柱(601)的内部,且阻尼器(603)的顶部与第二复位柱(60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604)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端罗启鹏李水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