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78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包括池体,池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管,池体的侧面设置有出液管;进液管连接有混合装置,混合装置具有进药口和进液口;出液管上安装有控制出液管开合的开闭装置。开闭装置可以是闸门或者阀门。在进入池体前先将絮凝剂和污泥液进行均匀混合,混合液进入池体之后能够快速让污泥发生凝聚和絮凝从而形成污泥沉淀块沉淀至池体的底部,并且所形成的沉淀块的污泥凝聚效果的缘故,含水率会更低,从而提高污泥的沉淀效率和沉淀效果,让污泥的脱水效果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净水厂污泥干化减量技术,多数利用储泥池进行缓冲来降低污泥含水率。储泥池用于将污水中的剩余污泥快速沉淀为污泥的装置,其在污水处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储泥池包括沉淀池和排污机构,沉淀池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加料口,工作腔的左端和右端顶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排泥管,沉淀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
[0003]通过加料口是用于向储泥池添加药剂,污泥液则是通过进液管进入至储泥池内,进入至储泥池内药剂和污泥液混合之后,污泥在储泥池内形成絮块从而沉淀在储泥池的池底,而上清液则在污泥上并可以通过排液管排出。但是污泥和药剂的混合不均匀甚至没有混合,导致池内的污泥仅仅是通过自身重力沉淀降低进泥含水率,导致耗费时间长且污泥沉淀效果差,难以达到污泥有效预脱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储泥池的效率低且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提高污泥沉淀的速度和沉淀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管,所述池体的侧面设置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连接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具有进药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液管上安装有控制所述出液管开合的开闭装置。开闭装置可以是闸门或者阀门。
[0006]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含有污泥的污泥液和药剂在混合装置进行混合后再投放至池体内,其中药剂为絮凝剂,絮凝剂与污泥在混合装置内混合均匀后再池体内能够加快污泥的凝聚和絮凝所需时间和提高絮凝效果,而这个过程可以看做进入至池体内的污泥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全是一个个凝聚粒子,所有的凝聚粒子不断与周围的凝聚粒子或者污泥结合形成一个大的沉淀块沉淀至池底。而若是没有先对污泥和絮凝剂进行均匀混合,则只有与絮凝剂接触或混合的污泥形成凝聚粒子并逐渐形成沉淀块,这样的凝聚粒子数量少,因此无论污泥沉淀效率还是沉淀效果均不好。
[0007]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为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的一端为进液口,另一侧与进液管连接,所述进药口设置于管道混合器的侧壁上。管道混合器为静态混合,进药口设置在靠近进液口的一端,药剂和污泥液流过管道混合液之后就能够实现均匀混合,无需动力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进液管连通至所述池体的一端安装有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上装有分流管。药剂和污泥液均匀混合后通过转接部之后进入分流管,分流管的末端向着池体内的不同位置,从而让药剂和污泥液的混合液能够流向池体的不同位置,在池体内多位置同时
形成沉淀块,加快沉淀块形成的效率。
[0009]优选的,所述转接部为立体四通接头,所述分流管设置有三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转接部上。立体四通接头的其中一个接口与进液管连接,另外三个接口均与分流管连接,分流管内的药剂和污水液的混合液流向三个方向。而立体四通接头为现有的管材接头,方便易得。
[0010]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末端安装有45度弯头,所述45度弯头的另一端连接有延长管。弯头可以让延长管与分流管之间形成135度的钝角,让分流管的长度不用太长也可以让药剂和污水液的混合液的位置距离进液管的中心越远,缩减分流管的体积也避免混合液从分流管流出后又再次汇流。
[0011]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储泥池顶部的中心。从延长管流出的混合液以储泥池中心呈等距分布,形成沉淀块的过程为从外边有三个沉淀块形成的中心并逐渐向池体的中心演变,从而覆盖池体更大的范围,更多的污泥能够沉淀到池体底部。
[0012]优选的,所述开闭装置为闸门和驱动闸门开合的启闸机,所述启闸机安装于所述储泥池的顶部,所述闸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液管。通过使用启闸机让闸门开启或者关闭,其中启闸机可以为手动也可以为自动,闸门为上开式或者下开式闸门,包括闸门板和门框。
[0013]优选的,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启闸机为电动启闸机。当上清液的液位超出预设的液位时,启闸机启动,闸门打开,上清液从出液管内流出。
[0014]优选的,所述出液管连接有流量计。流量计可以获得上清液的流出量。
[0015]优选的,所述出液管的规格为DN400。DN400的管道口径大,更加便于上清液流出。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入池体前先将絮凝剂和污泥液进行均匀混合,混合液进入池体之后能够快速让污泥发生凝聚和絮凝从而形成污泥沉淀块沉淀至池体的底部,并且所形成的沉淀块的污泥凝聚效果的缘故,含水率会更低,从而提高污泥的沉淀效率和沉淀效果,让污泥的脱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1和2的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实施例2的转接部、分流管和延长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实施例3的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实施例3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2]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
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为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的实施例1,包括池体1,池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液管2,池体1的侧面设置有出液管3;进液管2连接有混合装置4,混合装置4具有进药口401和进液口402;池体1或者出液管3上安装有控制出液管3开合的开闭装置5。开闭装置5是安装在池体1上的闸门501。
[0026]其中,混合装置4为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的一端为进液口402,另一侧与进液管2连接,进药口401设置于管道混合器的侧壁上。管道混合器为静态混合,进药口401设置在靠近进液口402的一端,药剂和污泥液流过管道混合液之后就能够实现均匀混合,无需动力装置。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流程:含有污泥的污泥液和药剂在混合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液管(2),所述池体(1)的侧面设置有出液管(3);所述进液管(2)连接有混合装置(4),所述混合装置(4)具有进药口(401)和进液口(402);所述出液管(3)上安装有控制所述出液管(3)开合的开闭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4)为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的一端为进液口(402),另一侧与进液管(2)连接,所述进药口(401)设置于管道混合器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连通至所述池体(1)的一端安装有转接部(6),所述转接部(6)上装有分流管(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6)为立体四通接头,所述分流管(7)设置有三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转接部(6)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强化污泥脱水效果的储泥池,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锡涛王楚佳廖茂荫蔡梓枫邓小红黄冠平严兴霍颖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