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鼻腔支撑管,包括两个带体,两个带体的相接处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卡块和卡孔,卡块和卡孔分别设有两个带体的相接端,卡块的外径大于卡孔的内径,卡块外周面设有环槽,卡块穿过卡孔,卡孔内壁扣合在环槽内。两个带体在靠近连接机构的位置均设有管体,两个管体在连接机构的两侧水平对称设置,两个带体在远离连接机构的位置均设有鼻侧敷贴,两个管体的同端置入患者鼻部的两侧鼻孔内,管体的另一端裸露在患者鼻部外,两个带体分别延伸至患者鼻部两侧且通过鼻侧敷贴粘贴于脸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管体在鼻孔内的牢固性较强,防止鼻腔支撑管脱出,适用不同患者鼻部。者鼻部。者鼻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鼻腔支撑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一次性鼻腔支撑管。
技术介绍
[0002]鼻腔支撑管用于治疗鼻腔狭窄,行鼻腔狭窄扩张术使用。
[0003]患有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儿童在鼻内镜下双侧鼻腔狭窄扩张术后,双侧鼻腔予以留置鼻腔支撑管6
‑
8周,为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堵塞,术后需常规进行吸痰护理。
[0004]目前没有专门用于鼻腔狭窄扩张术的鼻腔支撑管,鼻腔支撑管为气管插管改良的支撑管,在吸痰前,医护人员通常使用针筒经过支撑管滴入少量生理盐水,以稀释分泌物,防止管道堵塞。
[0005]2020年08月04日公告的CN211156567U的中国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所述鼻腔支撑器导管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包括鼻腔支撑器,所述鼻腔支撑器包括导管A、连接管A、导管B、连接管B、充气口A以及充气口B,所述导管A与连接管A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A与连接管A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所述导管B与连接管B进行固定连接,且导管B与连接管B外表面粘合连接有保护套。
[0006]上述技术的不足有:
[0007]一、为了固定鼻腔支撑管,医护人员通常使用胶布粘贴或者使用针线缝合在患者鼻部。鼻部的外形不规则,胶布不能牢固地贴合鼻部皮肤;针线缝合于鼻部会存在创伤。
[0008]二、较长气管插管的口径较大,较短气管插管的口径较小,在使用时,口径适合的气管插管长度不够,只能被迫选择大口径的气管插管,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一次性鼻腔支撑管,使管体在鼻孔内的牢固性较强,防止鼻腔支撑管脱出,适用不同患者鼻部。
[0010]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一次性鼻腔支撑管,包括两个带体,两个带体的相接处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卡块和卡孔,卡块和卡孔分别设有两个带体的相接端,卡块的外径大于卡孔的内径,卡块外周面设有环槽,卡块穿过卡孔,卡孔内壁扣合在环槽内。两个带体在靠近连接机构的位置均设有管体,两个管体在连接机构的两侧水平对称设置,两个带体在远离连接机构的位置均设有鼻侧敷贴,两个管体的同端置入患者鼻部的两侧鼻孔内,管体的另一端裸露在患者鼻部外,两个带体分别延伸至患者鼻部两侧且通过鼻侧敷贴粘贴于脸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次性鼻腔支撑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一、采用本技术的一次性鼻腔支撑管,医护人员将两个管体分别置入患者鼻部的两侧鼻孔内,然后通过连接机构对接两个带体,再向两侧拉开两个带体通过鼻侧敷贴粘贴于脸部,使管体在鼻孔内的牢固性较强,防止鼻腔支撑管脱出。
[0014]二、当管体较长时,医护人员只需剪裁管体长度,适用不同患者鼻部。
[0015]优选的,两个带体的相接处还设有鼻下敷贴,鼻下敷贴粘贴于患者鼻部下方。增强管体在鼻孔内的牢固性,防止鼻腔支撑管脱出。
[0016]优选的,带体采用亲肤纤维材质,管体采用透明硅胶材质。使患者面部接触带体和管体较舒适。
[0017]优选的,鼻侧敷贴在与带体的相接处设有穿孔,带体穿过穿孔,鼻侧敷贴沿着带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根据不同患者的面部,医护人员能够调节鼻侧敷贴粘贴位置。
[0018]优选的,带体远离连接机构的一端以鼻侧敷贴为折线向外翻折通过魔术贴连接固定。防止鼻侧敷贴脱离带体。
[0019]优选的,管体在与带体的相接处设有环带,带体穿过环带,管体沿着带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根据不同患者鼻部,医护人员能够微调管体所在位置,防止鼻孔内壁受到管体挤压感到不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1中一次性鼻腔支撑管的机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1中两个带体未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1中连接机构的剖面图。
[0023]图4为实施例2中一次性鼻腔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实施例2中两个带体未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实施例2中鼻侧敷贴的剖面图。
[0026]图7为实施例2中环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带体;11、卡孔;12、卡块;13、环槽;2、管体;21、鼻下敷贴;22、鼻侧敷贴;23、穿孔;24、环带;3、患者鼻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次性鼻腔支撑管,包括两个带体1,两个带体1的相接处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卡块12和卡孔11,卡块12和卡孔11分别设有两个带体1的相接端,卡块12的外径大于卡孔11的内径,卡块12外周面设有环槽13,卡块12穿过卡孔11,卡孔11内壁扣合在环槽13内。两个带体1在靠近连接机构的位置均设有管体2,两个管体2在连接机构的两侧水平对称设置,两个带体1在远离连接机构的位置均设有鼻侧敷贴22,两个管体2的同端置入患者鼻部3的两侧鼻孔内,管体2的另一端裸露在患者鼻部3外,两个带体1分别延伸至患者鼻部3两侧且通过鼻侧敷贴22粘贴于脸部。医护人员将两个管体2分别置入患者鼻部3的两侧鼻孔内,然后通过连接机构对接两个带体1,再向两侧拉开两个带体1通过鼻侧敷贴22粘贴于脸部,使管体2在鼻孔内的牢固性较强,防止鼻腔支撑管脱出。当管体2较长时,医护人员只需剪裁管体2长度,适用不同患者鼻部3。
[0031]带体1采用亲肤纤维材质,管体2采用透明硅胶材质。使患者面部接触带体1和管体2较舒适。
[0032]实施例2:
[0033]如图4至图7所示的一次性鼻腔支撑管,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相较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管体2在与带体1的相接处设有环带24,带体1穿过环带24,管体2沿着带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根据不同患者鼻部3,医护人员能够微调管体2所在位置,防止鼻孔内壁受到管体2挤压感到不适。
[0034]而且,医护人员还能够将管体2移向带体1端部上取出,更换上不同口径的管体2,再剪裁管体2的长度,适用不同患者鼻部3。
[0035]以供不同年龄患者鼻部3选择的管体口径如下:
[0036]管体2口径2mm适用新生儿(早产);
[0037]管体2口径3mm适用新生儿(早产);
[0038]管体2口径3.5mm适用1
‑
6个月儿童;
[0039]管体2口径4mm适用6
‑
12个月儿童;
[0040]管体2口径5mm适用2
‑
4岁儿童;
[0041]管体2口径5.5mm适用6岁儿童;
[0042]管体2口径6mm适用8岁儿童;
[0043]管体2口径6.5mm适用10岁儿童;
[0044]管体2口径7mm适用12岁儿童;
[0045]管体2口径7.5mm适用14岁儿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鼻腔支撑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带体(1),两个所述带体(1)的相接处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卡块(12)和卡孔(11),所述卡块(12)和所述卡孔(11)分别设有两个带体(1)的相接端,卡块(12)的外径大于卡孔(11)的内径,卡块(12)外周面设有环槽(13),卡块(12)穿过卡孔(11),卡孔(11)内壁扣合在环槽(13)内,两个带体(1)在靠近连接机构的位置均设有管体(2),两个管体(2)在连接机构的两侧水平对称设置,两个带体(1)在远离连接机构的位置均设有鼻侧敷贴(22),两个管体(2)的同端置入患者鼻部(3)的两侧鼻孔内,管体(2)的另一端裸露在患者鼻部(3)外,两个带体(1)分别延伸至患者鼻部(3)两侧且通过鼻侧敷贴(22)粘贴于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鼻腔支撑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平,裘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