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72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手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包括夹持组件、支撑组件、延伸组件以及给氧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底部嵌合于夹持组件内,所述支撑组件顶部贯穿连接延伸组件的一端,所述给氧组件位于延伸组件底部,并贯穿延伸组件底部,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上夹持件、支撑杆以及下夹持件,所述上夹持件底部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一夹齿,所述支撑杆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上夹持件顶部,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连接第一扣件,所述上夹持件底部卡合连接第一扣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该装置与手术床进行拆卸,避免了传统的直接与手术床进行焊接,或者组件复杂,不利于拆卸的问题。不利于拆卸的问题。不利于拆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眼科手术
,更具体地涉及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眼科局部麻醉手术患者颜面部覆盖四层以上的无菌单,术眼上方悬挂手术显微镜,手术操作时术眼周围的无菌单需要保持平整。目前手术床配置的铺巾支架大多是不可调的拱形金属支架,实际操作中使用不便,而手术托盘只能支起患者胸部的无菌单。
[0003]现有类似的用于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在使用时,是直接与手术床进行焊接,或者组件复杂,不利于拆卸,导致该装置的灵活性极差,不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长度以及高度,大大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包括夹持组件、支撑组件、延伸组件以及给氧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底部嵌合于夹持组件内,所述支撑组件顶部贯穿连接延伸组件的一端,所述给氧组件位于延伸组件底部,并贯穿延伸组件底部,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上夹持件、支撑杆以及下夹持件,所述上夹持件底部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一夹齿,所述支撑杆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上夹持件顶部,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连接第一扣件,所述上夹持件底部卡合连接第一扣件,所述下夹持件卡合连接上夹持件底部,所述下夹持件顶部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二夹齿,所述下夹持件以及上夹持件的卡合处贯穿连接螺杆,将上夹持件放置于手术床边缘的顶部,随后将下夹持件放置于手术床边缘的底部,使第一夹齿以及第二夹齿贴合手术床,此时通过传动螺杆,即可来调整第二夹齿与手术床底部的贴合度,即可通过上夹持件以及下夹持件的夹持。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支撑柱以及横支撑柱,所述竖支撑柱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且竖支撑柱的通孔与支撑杆内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横支撑柱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将竖支撑柱嵌合于支撑杆内,并将支撑杆内的通孔与竖支撑柱内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使用第一扣件贯穿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组件包括连接件、第二扣件、第一延伸杆以及第三扣件,所述连接件内设有通孔,且连接件的通孔与横支撑柱内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使用第二扣件贯穿固定,所述第一延伸杆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件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杆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且第一延伸杆内嵌合连接第二延伸杆,所述第二延伸杆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所述第二延伸杆内的通孔与第一延伸杆内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使用第三扣件贯穿第一延伸杆以及第二延伸杆内的通孔固定,所述第二延伸杆顶部卡合连接负压
吸引器,所述第二延伸杆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呈并列式分布的两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设有通孔,将连接件内的通孔与横支撑柱内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使用第二扣件贯穿固定,随后将第二延伸杆嵌合于第一延伸杆内,使第二延伸杆内的通孔与第一延伸杆内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使用第三扣件贯穿固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给氧组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供氧管,所述连接杆贯穿连接两组固定件内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一端贯通连接两组供氧管一端,所述供氧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氧气瓶,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贯通连接两组输入管,两组输入管贯穿连接鼻塞组件,将连接杆贯穿两组固定件,即可将连接杆进行固定,随后将供氧管与氧气瓶贯通连接,然后将鼻塞组件放置于患者的鼻腔内。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0]1.本技术通过夹持组件的设置,将上夹持件放置于手术床边缘的顶部,随后将下夹持件放置于手术床边缘的底部,使第一夹齿以及第二夹齿贴合手术床,此时通过传动螺杆,即可来调整第二夹齿与手术床底部的贴合度,即可通过上夹持件以及下夹持件的夹持,实现对该装置的固定,通过该装置的设置能够对该装置与手术床进行拆卸,避免了传统的直接与手术床进行焊接,或者组件复杂,不利于拆卸的问题。
[0011]2.本技术通过支撑组件以及延伸组件的配合,支撑杆以及竖支撑柱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该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使之更加便于使用,将连接件内的通孔与横支撑柱内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使用第二扣件贯穿固定,随后将第二延伸杆嵌合于第一延伸杆内,使第二延伸杆内的通孔与第一延伸杆内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使用第三扣件贯穿固定,即可实现对延伸组件的整体长度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延伸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给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为:1、夹持组件;2、支撑组件;3、延伸组件;4、给氧组件;101、上夹持件;102、第一夹齿;103、支撑杆;104、第一扣件;105、下夹持件;106、第二夹齿;107、螺杆;201、竖支撑柱;202、横支撑柱;301、连接件;302、第二扣件;303、第一延伸杆;304、第三扣件;305、第二延伸杆;306、负压吸引器;307、固定件;401、连接杆;402、供氧管;403、输入管;404、鼻塞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用于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了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包括夹持组件1、支撑组件2、延伸组件3以及给氧组件4,支撑组件2底部嵌合于夹持组件1内,支撑组件2顶部贯穿连接延伸组件3的一端,给氧组件4位于延伸组件3底部,并贯穿延伸组件3底部,夹持组件1包括上夹持件101、支撑杆103以及下夹持件105,上夹持件101底部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一夹齿102,支撑杆103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上夹持件101顶部,支撑杆103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连接第一扣件104,上夹持件101底部卡合连接第一扣件104,下夹持件105卡合连接上夹持件101底部,下夹持件105顶部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二夹齿106,下夹持件105以及上夹持件101的卡合处贯穿连接螺杆107,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上夹持件101放置于手术床边缘的顶部,随后将下夹持件105放置于手术床边缘的底部,使第一夹齿102以及第二夹齿106贴合手术床,此时通过传动螺杆107,即可来调整第二夹齿106与手术床底部的贴合度,即可通过上夹持件101以及下夹持件105的夹持,实现对该装置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包括夹持组件(1)、支撑组件(2)、延伸组件(3)以及给氧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底部嵌合于夹持组件(1)内,所述支撑组件(2)顶部贯穿连接延伸组件(3)的一端,所述给氧组件(4)位于延伸组件(3)底部,并贯穿延伸组件(3)底部,所述夹持组件(1)包括上夹持件(101)、支撑杆(103)以及下夹持件(105),所述上夹持件(101)底部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一夹齿(102),所述支撑杆(103)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上夹持件(101)顶部,所述支撑杆(103)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连接第一扣件(104),所述上夹持件(101)底部卡合连接第一扣件(104),所述下夹持件(105)卡合连接上夹持件(101)底部,所述下夹持件(105)顶部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二夹齿(106),所述下夹持件(105)以及上夹持件(101)的卡合处贯穿连接螺杆(1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竖支撑柱(201)以及横支撑柱(202),所述竖支撑柱(201)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且竖支撑柱(201)的通孔与支撑杆(103)内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横支撑柱(202)内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手术悬挂式负压吸引非接触给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组件(3)包括连接件(301)、第二扣件(302)、第一延伸杆(303)以及第三扣件(30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世杰付玲玲王凌凡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沃瑞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