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32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呼气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包括吹气管和防逆向呼气机构,防逆向呼气机构包括柱形壳体,柱形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底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面罩,导气管的底端连接有口咽管。该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当施救者吹气时,施救者的拇指按动按压板,使通气孔与导气通道连通,橡胶塞柱将出气孔密闭,从而使空气进入到病员肺内;当施救者结束吹气时,施救者的拇指松开按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矩形活动杆复位移动,将导气通道的中部隔断,同时,橡胶塞柱从出气孔内移出,使病员被动呼出的气体可以从出气孔排出,避免病员的呼气进入到吹气管内。入到吹气管内。入到吹气管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


[0001]本技术涉及呼气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

技术介绍

[0002]急救时让病员的口咽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是病员获得呼吸复苏成功的关键,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口对口呼吸仍然是呼吸复苏的常用方法,但这种方法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和引起伤病员胃内容物的返流,气管内插管辅助机械呼吸的效果固然好,但在一线抢救现场由于客观环境条件和时间所限,往往难以实现。
[0003]公开号为CN20310790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口咽呼吸管,包括有吹气管、活瓣室、面罩和口咽管,活瓣室连接于吹气管与口咽管之间,活瓣室里装有过滤膜和活瓣,在活瓣室的侧壁设有通气孔,面罩安装在口咽管上,面罩的弧形凹面朝向口咽管一侧,过滤膜安装在活瓣室的进气孔处,两个活瓣像双扇门一样紧贴过滤膜而安装,其中一块活瓣完全打开后搭在活瓣室侧壁的通气孔端面而将通气孔关闭。本技术操作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能有效降低施救人员与伤病员之间呼吸道疾病传染的机率。
[0004]上述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先将口咽管自伤病员舌面与上颚间插入咽部,面罩覆盖伤病员口鼻,防止气体外溢,施救者口含吹气管开始吹气,气体通过活瓣室时,活瓣在气流的作用下打开,将活瓣室侧壁的通气孔堵死,通过过滤膜顺着张开的活瓣后,沿口咽管进入伤病员肺内,而当伤病员被动呼气时,活瓣复位关闭活瓣室的进气孔,活瓣室侧壁的通气孔打开,气流自通气孔和排气孔排出而不再进入吹气管后排出,但是当施救者口含吹气管开始吹气时,要想活瓣在气流的作用下将活瓣室侧壁的通气孔堵死需要很大的气流推动才能实现,而在对病员进行吹气时要保证吹气量适度,不能太过用力吹气,一般吹气量是500

600ml,每次送气一秒,即吹气一秒,间隔两秒,因此,该技术方案虽然能有效降低施救人员与伤病员之间呼吸道疾病传染的机率,但是在吹气时是很难实现活瓣堵死通气孔的,会造成吹入的部分空气从通气孔排出,严重影响呼吸复苏的成功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包括吹气管和防逆向呼气机构,所述防逆向呼气机构包括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内竖直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吹气管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柱形壳体上并与导气通道的顶端连通,所述柱形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且所述导气管与所述导气通道的底端连通,所述导气管底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气体外溢的面罩,所述导气管的底端连接有用于插入病员口咽部的口咽管;
[0008]所述柱形壳体上水平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矩形活动槽和矩形限位槽,且所述矩形限位槽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矩形活动槽的横截面尺寸,且所述矩形活动槽与所述导气通道连通,所述矩形活动槽内滑动插接有矩形活动杆,所述矩形活动杆的前端设有按压板,且所述矩形活动杆后端设置有防脱滑块,且所述防脱滑块位于所述矩形限位槽内;
[0009]所述柱形壳体的外壁且位于矩形活动槽正下方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导气通道连通,所述矩形活动杆的底部且靠近前端的位置向下竖直设有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的后侧设有能活动插接堵塞在出气孔内的橡胶塞柱,当所述矩形活动杆未被按压时,所述橡胶塞柱位于出气孔的外部;
[0010]所述矩形活动杆上开设有通气孔,当所述矩形活动杆被完全按压时,所述固定凸块的后侧与柱形壳体的外壁相抵时,所述通气孔与导气通道连通,所述橡胶塞柱插接于出气孔内。
[0011]优选的,所述柱形壳体外壁后侧的中部设有矩形空心凸柱,且所述矩形空心凸柱与矩形限位槽连通,所述矩形空心凸柱内横向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前端与所述防脱滑块连接,当所述矩形活动杆被按压时,所述防脱滑块滑动连接于矩形空心凸柱内。
[0012]优选的,所述柱形壳体外壁的后侧且靠近矩形空心凸柱上下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指槽,防逆向呼气机构在使用时,施救者的拇指需要按动按压板,食指和中指可以分别放置在两个指槽上,从而便于施救者按动按压板。
[0013]优选的,所述面罩的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绑带连接块,所述绑带连接块用于与绑带固定,两个绑带连接块分别系上绑带,然后将两个绑带绕向病员后脑部并系紧,进而使用绑带将所述面罩固定在病员的口鼻处,所述面罩的底部沿着边缘周向设有硅胶软垫,当所述面罩穿戴在病员的面部时,所述硅胶软垫与病员的面部皮肤紧密贴合,进而避免气体外溢。
[0014]优选的,所述吹气管的外壁且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防脱环,当施救者使用所述吹气管时,所述防脱环位于施救者口内,所述防脱环用于防止吹气管的端部从施救者口内滑脱,防脱环在施救者口内,当施救者吹气时,防脱环与牙齿相抵,从而防止吹气管从施救者口内脱离。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该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当施救者吹气时,施救者的拇指按动按压板,使通气孔与导气通道连通,橡胶塞柱将出气孔密闭,从而使空气依次从吹气管、导气通道、导气管和口咽管进入到病员肺内;当施救者结束吹气时,施救者的拇指松开按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矩形活动杆复位移动,将导气通道的中部隔断,同时,橡胶塞柱从出气孔内移出,使病员被动呼出的气体可以从出气孔排出,避免病员的呼气进入到吹气管内,防止发生施救者被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情况。
[0017]2、在吹气管的外壁设置防脱环,可以防止吹气管在施救者吹气时被吹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4为本技术中的柱形壳体的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的防逆向呼气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6为本技术中的防逆向呼气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中:吹气管1、防脱环10、防逆向呼气机构2、柱形壳体20、导气通道200、出气孔201、矩形活动槽202、矩形限位槽203、指槽204、矩形空心凸柱21、矩形活动杆22、通气孔220、固定凸块23、橡胶塞柱24、按压板25、防脱滑块26、弹簧27、导气管3、面罩4、绑带连接块40、硅胶软垫41、口咽管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逆向感染的口咽呼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吹气管(1)和防逆向呼气机构(2),所述防逆向呼气机构(2)包括柱形壳体(20),所述柱形壳体(20)内竖直设有导气通道(200),所述吹气管(1)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柱形壳体(20)上并与导气通道(200)的顶端连通,所述柱形壳体(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气管(3),且所述导气管(3)与所述导气通道(200)的底端连通,所述导气管(3)底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气体外溢的面罩(4),所述导气管(3)的底端连接有用于插入病员口咽部的口咽管(5);所述柱形壳体(20)上水平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矩形活动槽(202)和矩形限位槽(203),且所述矩形限位槽(203)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矩形活动槽(202)的横截面尺寸,且所述矩形活动槽(202)与所述导气通道(200)连通,所述矩形活动槽(202)内滑动插接有矩形活动杆(22),所述矩形活动杆(22)的前端设有按压板(25),且所述矩形活动杆(22)后端设置有防脱滑块(26),且所述防脱滑块(26)位于所述矩形限位槽(203)内;所述柱形壳体(20)的外壁且位于矩形活动槽(202)正下方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201),且所述出气孔(201)与所述导气通道(200)连通,所述矩形活动杆(22)的底部且靠近前端的位置向下竖直设有固定凸块(23),所述固定凸块(23)的后侧设有能活动插接堵塞在出气孔(201)内的橡胶塞柱(24),当所述矩形活动杆(22)未被按压时,所述橡胶塞柱(24)位于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仓刘良明张杰闫庆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