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丝麻面料,包括面层A,还包括面层B和抗菌机构,所述面层A和面层B之间复合有抗菌机构,所述抗菌机构包括抗菌纤维A和抗菌纤维B,所述抗菌纤维A和抗菌纤维B相互混纺交织,抗菌纤维A材质为竹纤维,是把竹子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再经制胶、纺丝等工序制造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中天然的抗菌物质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功能,甲壳素纤维是从甲壳动物的壳中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可再生、可降解的资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菌率极高,与天然竹纤维配合,全面提升面料的抗菌抑菌效果,减少细菌的滋生和残留。和残留。和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丝麻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抗菌丝麻面料。
技术介绍
[0002]丝麻面料是一种用真丝和麻一起混纺而成的一款面料,其面料比较透气,并且有一种冰凉的感觉,如果运动出了汗也没有黏黏的感觉,色泽相对比较鲜艳,有较好的光泽,不容易褪色,洗的时候不容易缩水,运用十分广泛。
[0003]现有的丝麻面料在使用时存在以下弊端:现有的丝麻面料一般只有真丝和麻纤维混纺,面料的整体抗菌性较差,没有提升,日常使用和收放过程中容易滋生和残留有细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菌丝麻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丝麻面料,通过不同抗菌纤维构成的抗菌机构,能提高丝麻面料的整体抗菌性,减少细菌的滋生和残留,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抗菌丝麻面料,包括面层A,还包括面层B和抗菌机构,所述面层A和面层B之间复合有抗菌机构,所述抗菌机构包括抗菌纤维A和抗菌纤维B,所述抗菌纤维A和抗菌纤维B相互混纺交织,所述面层A和面层B内部均设置有混纺机构,所述混纺机构包括真丝纤维、增强纤维A、麻纤维和增强纤维B,所述面层A和面层B纬纱均由真丝纤维和增强纤维A组成,所述面层A和面层B经纱均由麻纤维和增强纤维B组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抗菌纤维A材质为竹纤维,所述抗菌纤维B材质为甲壳素纤维;利用竹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天然抗菌性,提高面料的抗菌抑菌效果。
[0008]进一步地,所述增强纤维A材质为腈纶纤维,所述增强纤维B材质为涤纶纤维;通过增强纤维A和增强纤维B提高面料的表面耐晒性和整体强度。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面层A和面层B主体均为丝麻纤维混纺结构,在面层A和面层B之间复合有抗菌机构,主要由抗菌纤维A和抗菌纤维B组成,抗菌纤维A材质为竹纤维,是把竹子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再经制胶、纺丝等工序制造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中天然的抗菌物质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功能,甲壳素纤维是从甲壳动物的壳中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可再生、可降解的资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菌率极高,与天然竹纤维配合,全面提升面料的抗菌抑菌效果,减少细菌的滋生和残留,在面层A和面层B的经纱纬纱中还添加有增强纤维A和增强纤维B,增强纤维A材质为腈纶纤维,它的结构中的
‑
CN基能吸收紫外线能量并转变成热能散失,起到很好的防紫外作用,提高面料耐晒性,增强纤维B材质为涤纶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可以提高面料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菌丝麻面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菌丝麻面料的抗菌机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一种抗菌丝麻面料的面层A和面层B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面层A;2、面层B;3、抗菌机构;301、抗菌纤维A;302、抗菌纤维B;4、混纺机构;401、真丝纤维;402、增强纤维A;403、麻纤维;404、增强纤维B。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5]如图1
‑
3所示,一种抗菌丝麻面料,包括面层A1,还包括面层B2和抗菌机构3,所述面层A1和面层B2之间复合有抗菌机构3,所述抗菌机构3包括抗菌纤维A301和抗菌纤维B302,所述抗菌纤维A301和抗菌纤维B302相互混纺交织,所述面层A1和面层B2内部均设置有混纺机构4,所述混纺机构4包括真丝纤维401、增强纤维A402、麻纤维403和增强纤维B404,所述面层A1和面层B2纬纱均由真丝纤维401和增强纤维A402组成,所述面层A1和面层B2经纱均由麻纤维403和增强纤维B404组成。
[0016]其中,所述抗菌纤维A301材质为竹纤维,所述抗菌纤维B302材质为甲壳素纤维,所述增强纤维A402材质为腈纶纤维,所述增强纤维B404材质为涤纶纤维;利用竹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天然抗菌性,提高面料的抗菌抑菌效果,通过增强纤维A402和增强纤维B404提高面料的表面耐晒性和整体强度。
[001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抗菌丝麻面料,使用时,面层A1和面层B2主体均为丝麻纤维403混纺结构,在面层A1和面层B2之间复合有抗菌机构3,主要由抗菌纤维A301和抗菌纤维B302组成,抗菌纤维A301材质为竹纤维,是把竹子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再经制胶、纺丝等工序制造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中天然的抗菌物质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功能,甲壳素纤维是从甲壳动物的壳中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可再生、可降解的资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菌率极高,与天然竹纤维配合,全面提升面料的抗菌抑菌效果,减少细菌的滋生和残留,在面层A1和面层B2的经纱纬纱中还添加有增强纤维A402和增强纤维B404,增强纤维A402材质为腈纶纤维,它的结构中的
‑
CN基能吸收紫外线能量并转变成热能散失,起到很好的防紫外作用,提高面料耐晒性,增强纤维B404材质为涤纶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可以提高面料的整体强度。
[00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丝麻面料,包括面层A(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层B(2)和抗菌机构(3),所述面层A(1)和面层B(2)之间复合有抗菌机构(3),所述抗菌机构(3)包括抗菌纤维A(301)和抗菌纤维B(302),所述抗菌纤维A(301)和抗菌纤维B(302)相互混纺交织,所述面层A(1)和面层B(2)内部均设置有混纺机构(4),所述混纺机构(4)包括真丝纤维(401)、增强纤维A(402)、麻纤维(403)和增强纤维B(404),所述面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鸣,史媛媛,储小娜,罗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鸣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