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52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护装置,所述支护装置由三个支护单元并列组合而成,处于支撑状态的支护装置移动时,中间支护单元与两侧支护单元交替支撑并移动,其中,中间支护单元与两侧支护单元的顶梁上分别设置伸缩梁,所述伸缩梁可相对相应顶梁向外伸展移动,扩大顶梁支护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三个支护单元组合在一起,其两侧顶梁与中间顶梁交替支撑工作面顶板,减轻了对工作面顶板的破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个支护单元的顶梁上分别设有伸缩梁,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工作面顶板的接触面积增大,及时阻挡工作面顶板上的矸石掉落,无需花费人力清理掉落的矸石。石。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综采设备的
,具体为一种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综采面机械化程度和单产的快速提高,采煤过程中由于支架反复支撑工作面顶板及采煤对工作面顶板的破坏,工作面顶板变得非常破碎,传统的液压支架顶梁与工作面顶板的接触面积有限,在支架搬离工作面时,工作面顶板上的矸石随时掉落,顶板垮落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对掉落矸石的清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及人工。因此,研究一种增大液压支架顶梁与工作面顶板的接触面积、及时阻挡工作面顶板上的矸石掉落的支护装置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04]一种支护装置,所述支护装置由三个支护单元并列组合而成,处于支撑状态的支护装置移动时,中间支护单元与两侧支护单元交替支撑并移动,其中,中间支护单元与两侧支护单元的顶梁上分别设置伸缩梁,所述伸缩梁可相对相应顶梁向外伸展移动,扩大顶梁支护面积。
[0005]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梁通过伸缩油缸推动实现相对于顶梁的伸展移动,所述伸缩梁上设置有伸缩油缸的容置空间,所述伸缩油缸沿伸缩梁的伸展方向设置,伸缩油缸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其一端连接于伸缩梁上,另一端连接于相应顶梁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两侧支护单元顶梁的伸缩梁上设置有两组伸缩油缸,两组伸缩油缸并列设置且同步驱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支护单元与两侧支护单元的顶梁上设置有伸缩梁的装配空间,所述伸缩梁装配于装配空间中,所述伸缩梁在伸缩油缸推动下在装配空间中移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两侧支护单元的顶梁顶面面积分别大于中间支护单元的顶梁顶面面积。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两侧支护单元的顶梁外侧设置有侧护板,所述侧护板形成对顶梁外侧的包裹挡护。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两侧支护单元的顶梁与中间支护单元的顶梁通过连接结构活动连接,中间支护单元顶梁可相对于两侧支护单元顶梁水平移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两侧支护单元顶梁与中间支护单元顶梁的对应一端上分别对应一连接结构设置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一连接孔,所述两侧支护单元顶梁与中间支护单元顶梁的对应另一端上分别对应另一连接结构设置有第二导向孔和第二连接孔。
[0012]两侧支护单元顶梁上还设有推移油缸,且推移油缸的活塞端与连接结构连接,中间支护单元顶梁在推移油缸推动下相对于两侧支护单元顶梁水平移动。
[0013]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三个支护单元的顶梁上分别设有伸缩梁,通过伸缩梁能够增大本技术与工作面顶板的接触面积,阻挡工作面顶板上的矸石掉落,能够大大提高安全系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达到工作面安全、高产、高效开采目的;
[0015]2.本技术三个支护单元组合在一起,其两侧顶梁与中间顶梁交替支撑工作面顶板,减轻了对工作面顶板的破坏;
[0016]3.本技术还设置了侧护板,进一步起到挡矸的作用,防护能力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支护装置的两侧支护单元顶梁与中间支护单元顶梁结构仰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支护装置的一个支护单元的顶梁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支护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结构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1、两侧支护单元顶梁,102、中间支护单元顶梁,201、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2、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3、侧护板,401、两侧支护单元的连杆机构,402、中间支护单元的连杆机构,501、两侧支护单元的立柱,502、中间支护单元的立柱,601、两侧支护单元的底座,602、中间支护单元的底座,7、伸缩油缸,8、连接结构,9、推移油缸,10、第一导向孔,11、第一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护装置,所述支护装置由三个支护单元并列组合而成,处于支撑状态的支护装置移动时,中间支护单元与两侧支护单元交替支撑并移动,其中,中间支护单元顶梁102与两侧支护单元顶梁101上分别设置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所述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可相对相应顶梁向外伸展移动,扩大顶梁支护面积。每个支护单元分别包括顶梁、立柱、连杆机构和底座,顶梁与底座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如图2所示,图2为支护装置的两侧支护单元顶梁与中间支护单元顶梁结构,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设置于中间支护单元顶梁102与两侧支护单元顶梁102的前端,支护装置工作时,根据工作面顶板的面积调节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当中间支护单
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相对支护单元的顶梁伸展时,支护装置与工作面顶板的接触面积增大。
[0027]所述伸缩梁通过伸缩油缸7推动实现相对于顶梁的伸展移动,所述伸缩梁7上设置有伸缩油缸7的容置空间,所述伸缩油缸7沿伸缩梁的伸展方向设置,伸缩油缸7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其一端连接于伸缩梁上,另一端连接于相应顶梁上。伸缩油缸7放于伸缩梁的容置空间内,为伸缩梁的伸展移动提供动力源。两侧支护单元顶梁101的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上设置有两组伸缩油缸7,两组伸缩油缸7并列设置且同步驱动。
[0028]中间支护单元顶梁102与两侧支护单元顶梁101上分别设置有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的装配空间,所述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装配于装配空间中,所述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在伸缩油缸7推动下在装配空间中移动。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具有特定的装配空间,确保中间支护单元伸缩梁202和两侧支护单元伸缩梁201在装配空间内完成伸展。进一步的,两侧支护单元顶梁101顶面面积分别大于中间支护单元顶梁102顶面面积。
[0029]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由三个支护单元并列组合而成,处于支撑状态的支护装置移动时,中间支护单元与两侧支护单元交替支撑并移动,其中,中间支护单元与两侧支护单元的顶梁上分别设置伸缩梁,所述伸缩梁可相对相应顶梁向外伸展移动,扩大顶梁支护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梁通过伸缩油缸推动实现相对于顶梁的伸展移动,所述伸缩梁上设置有伸缩油缸的容置空间,所述伸缩油缸沿伸缩梁的伸展方向设置,伸缩油缸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其一端连接于伸缩梁上,另一端连接于相应顶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支护单元顶梁的伸缩梁上设置有两组伸缩油缸,两组伸缩油缸并列设置且同步驱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护单元与两侧支护单元的顶梁上设置有伸缩梁的装配空间,所述伸缩梁装配于装配空间中,所述伸缩梁在伸缩油缸推动下在装配空间中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董冬张同鑫葛业清李雪刘婷婷宋智强时瑞赵志梅高婷婷方志升杨强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能源重型装备制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