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下颌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48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托下颌支架,包括:第一杆体;升降部,其上设有能够托起患者下颌的托部;所述升降部与第一杆体可移动地连接,以控制托部和第一杆体第一端之间的第一长度;第二杆体,其上设有能够沿第二杆体移动的滑座;滑座上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内设有与第一杆体第一端连接的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座内,能够在连接座内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杆体能够向多方向转动。得第一杆体能够向多方向转动。得第一杆体能够向多方向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托下颌支架
[0001]本申请要求在2021年04月0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20687812.3、专利技术名称为“麻醉托下颌支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托下颌支架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3]门诊、短小手术、镇静、全身麻醉诱导期、全身麻醉拔管期,及非插管全麻等患者处于浅麻醉状态下,为保证呼吸道通畅,麻醉医生通常需要操作者用双手或单手托起患者下颌,开放呼吸道,同时将面罩紧压于患者面部,使之与麻醉机或呼吸机之间建立密闭呼吸回路。但由于面罩通气时间通常较长,如出现实施人员经验不足,患者属于困难气道或是需要延长面罩通气时间等情况时,即使是双手实施面罩通气也很难长时间维持,并且面罩加压供氧占据了麻醉医生的双手,麻醉医生就无法同时完成记录、用药等其他工作,给临床工作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针对目前麻醉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供了一种托下颌支架,可托住患者下颌,替代医护人员的双手。
[0005]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托下颌支架,包括:
[0006]第一杆体;
[0007]升降部,其上设有能够托起患者下颌的托部;所述升降部与第一杆体可移动地连接,以控制托部和第一杆体第一端之间的第一长度;
[0008]第二杆体,其上设有能够沿第二杆体移动的滑座;滑座上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内设有与第一杆体第一端连接的连接件;
[0009]其中,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座内,能够在连接座内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杆体能够向多方向转动。
[0010]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第一杆体第一端的球头;所述连接座为球头座,其内开设大致为球形的第一空腔;所述球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空腔中,能够在第一空腔中多方向转动。
[0011]可替换地,所述连接座内开设圆柱形的第二空腔,连接件为圆柱体且位于第二空腔中;连接件第一端位于第二空腔外,其上设有第三旋转轴;第一杆体第一端与第三旋转轴相连。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杆体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第二杆体的安装部;优选所述安装部为与第二杆体大致垂直的插板。
[0013]可选地,所述升降部为套设于第一杆体上的套筒,该套筒与第一杆体活动连接,以
调节第一杆体第一端至托部的第一长度。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体沿第一移动方向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套筒上开设第一孔和第一容纳槽;套筒上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一调节板,第一调节板的第一部与第一孔对应,第一调节板第一部上设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位于第一孔中且能够与第一凹槽卡合;第一调节板的第二部与第一容纳槽对应,第一容纳槽中设有第一弹簧。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预压在第一容纳槽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扣设有朝向托部的第一倾斜面,能够与第一凹槽接触;和/或,所述各个第一凹槽设置有朝向连接件的第二倾斜面,能够与第一卡扣接触。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杆体沿第二移动方向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二凹槽;所述滑座上开设第二孔和第二容纳槽;滑座上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二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的第一部与第二孔对应,第二调节板第一部上设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位于第二孔中且能够与第二凹槽卡合;第二调节板第二部与第二容纳槽对应,第二容纳槽中设有第二弹簧。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预压在第二容纳槽中。
[0016]可替换地,所述第二杆体包括滑轨,滑座上开设与滑轨匹配的第三凹槽;所述滑座上还设置有第三调节件,包括第一螺纹杆和位于第一螺纹杆第一端的旋转头,其中,旋转头位于滑座外部,第一螺纹杆与滑座螺纹连接并延伸至第三凹槽处。
[0017]可选地,第一螺纹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接触垫,位于第三凹槽处。
[0018]可选地,第三凹槽内壁设有可容纳珠体的一个或多个第四凹槽,珠体与滑轨之间滚动接触。
[0019]可选地,第二杆体的长度为20

25cm。
[0020]可选地,第二杆体与安装部之间设有连接部,其中,安装部安装在连接部上,第二杆体第一端与连接部之间可移动连接,以调节安装部至第二杆体自由端的第二长度。
[0021]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筒体结构;第二杆体第一端插入筒体结构中;筒体结构上设有能够与第二杆体抵触的一个或多个调节螺栓。
[0022]可选地,所述第二杆体沿着第二移动方向上开设第五凹槽;筒体结构靠近滑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其延伸至第五凹槽内;第二杆体第一端设有第二凸起,其也延伸至第五凹槽;使得第一凸起能够限制第二凸起脱离筒体结构。
[0023]可替换地,所述连接部为U型结构,沿着第二移动方向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齿,形成齿列;相邻的两个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杆体第一端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在自由状态下位于间隙中。
[0024]可选地,第一杆体与球头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一杆体上设有第三卡件,球头上设有连接体,连接体上开设与第三卡件卡合的开口。
[0025]可选地,所述球头座上设有第四调节件,采用以下方案中的其中一种:
[0026]方案1:所述第四调节件包括第二螺纹杆和位于第二螺纹杆一端的调节头,调节头位于球头座外部,第二螺纹杆与球头座之间螺纹连接并延伸至第一空腔处。
[0027]方案2:所述第四调节件包括锁紧螺母,所述球头座上设有与锁紧螺母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锁紧螺母还具有盖体,其上开设供球头的一部分外露的第五孔。
[0028]可选地,所述托部具有容纳患者下颌的凹部。
[0029]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托下颌支架的应用,采用两个前文任一技术方案所
述的托下颌支架,二者大致对称设置;其中,各个托下颌支架的第二杆体均大致与患者的肩部平行,各个托下颌支架的托部分别支撑患者脸部两侧的下颌部位。
[0030]可选地,所述托下颌支架应用于麻醉手术中。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0032]1.本申请至少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托下颌支架解决了面罩加压供氧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操作者用双手或单手托起病人下颌,从而占据麻醉医生的双手,使得麻醉医生无法同时完成记录、用药等其他工作,给临床工作带来困扰的难题。
[0033]2.本申请至少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托下颌支架可以灵活机动地按照麻醉医生的手法塑型,固定托下颌支架,并固定面罩,实现了非插管全麻下机械化通气,也为保留自主呼吸全麻提高了安全指数,解放了麻醉医生的双手。
[0034]3.本申请至少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托下颌支架具有灵活、便利、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适合临床实际应用。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托下颌支架的剖视图;
[0036]图2是图1的第一局部放大图;
[0037]图3是图1的第二局部放大图;
[0038]图4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托下颌支架示意图;
[0039]图5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滑座示意图;
[0040]图6是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下颌支架,包括:第一杆体;升降部,其上设有能够托起患者下颌的托部;所述升降部与第一杆体可移动地连接,以控制托部和第一杆体第一端之间的第一长度;第二杆体,其上设有能够沿第二杆体移动的滑座;滑座上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内设有与第一杆体第一端连接的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座内,能够在连接座内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杆体能够向多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下颌支架,其中,连接件和连接座选择以下方案中的一种:第一方案:所述连接件为球头;所述连接座为球头座,其内开设大致为球形的第一空腔;所述球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空腔中,能够在第一空腔中多方向转动;第二方案:所述连接座内开设圆柱形的第二空腔,连接件为圆柱体且位于第二空腔中;连接件第一端位于第二空腔外,其上设有第三旋转轴;第一杆体第一端与第三旋转轴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下颌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杆体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第二杆体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与第二杆体大致垂直的插板。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托下颌支架,其中,所述升降部为套设于第一杆体上的套筒,该套筒与第一杆体活动连接,以调节第一杆体第一端至托部的第一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下颌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杆体沿第一移动方向设有多个平行的第一凹槽;所述套筒上开设第一孔和第一容纳槽;套筒上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一调节板,第一调节板的第一部与第一孔对应,第一调节板第一部上设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位于第一孔中且能够与第一凹槽卡合;第一调节板的第二部与第一容纳槽对应,第一容纳槽中设有第一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下颌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卡扣设有朝向托部的第一倾斜面,能够与第一凹槽接触;和/或,所述各个第一凹槽设置有朝向连接件的第二倾斜面,能够与第一卡扣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娥鲍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