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及其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36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具及其驱动电源、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LED光源,且包括:用于根据外部的输入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的调光模块;用于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以生成电压采样信号的电压采样模块;用于在根据调光控制信号确定处于调光开启状态下时根据电压采样信号生成补偿信号,以及,在根据调光控制信号确定处于调光关断状态下时将补偿信号置为无效信号的补偿模块;用于根据电压采样信号、补偿信号及调光控制信号控制输出电流的驱动模块。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调光开启时,即使负载变化范围较大,依然能达到良好的负载调整率;在调光关断时,补偿模块还可将补偿信号置为无效信号,即,不进行补偿,从而达到关断驱动模块的目的。关断驱动模块的目的。关断驱动模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及其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及其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家用照明、工业类控制、通讯类控制等应用中的LED灯具,用户都对LED光源的恒定输出有较高的要求,以LED照明灯具为例,消费者希望LED光源保持恒定的输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驱动芯片都是通过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结合限流电阻的采样电流,经芯片内部进行处理后来调整开关管的通断,进而控制驱动电源的恒流输出。
[0003]另外,目前的灯具制造商所配置的LED光源的负载范围变化很大,在负载变化较大时,为了使光源的寿命与色温不会因过流或欠流而受影响,驱动电源必须在不同的负载与工作环境下均保持很高的恒流精度,即,驱动电源必须具备良好的负载调整率,而良好的负载调整率也是衡量一款驱动电源在输出电压或负载发生变化时保持恒定输出电流能力与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0004]因此,当输出负载变化范围较大时,所采样的输出电压会跟随输出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而负载调整率也随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很难在输出负载变化范围较大情况下,保持负载调准率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输出负载变化范围较大时负载调准率较差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灯具及其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控制电路,用于控制LED光源,包括:
[0007]用于根据外部的输入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的调光模块;
[0008]用于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以生成电压采样信号的电压采样模块;
[0009]用于在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确定处于调光开启状态下时根据所述电压采样信号生成补偿信号,以及,在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确定处于调光关断状态下时将所述补偿信号置为无效信号的补偿模块;
[0010]用于根据所述电压采样信号、所述补偿信号及所述调光控制信号控制输出电流的驱动模块。
[0011]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
[0012]用于根据所述电压采样信号、所述补偿信号及所述调光控制信号产生PWM信号的驱动控制器;
[0013]用于根据所述PWM信号对输入电压进行变换并向所述LED光源提供输出电压的BUCK单元。
[0014]优选地,所述补偿模块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4、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2、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其中,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
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及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依次通过相串联的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接地,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阻R3的连接点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器的线性调光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器的PWM调光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及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及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阻R2的连接点,所述开关管Q2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及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0015]优选地,所述BUCK单元包括滤波电感;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电容C4及用于感应所述滤波电感的电压的辅助绕组,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一端接地,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相串联的所述第一分压单元、所述第二分压单元接地,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连接端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器的电压反馈端。
[0016]优选地,所述调光模块包括调光控制器、开关管Q9、开关管Q10、电阻R7、电阻R249、电阻R248、电阻R250、电阻R405、电阻R12、电阻R19、电容C25及光耦,其中,调光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9的控制端,所述电阻R249及所述电容C25并联在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开关管Q9的第一端连接通过电阻R248接高电平,所述开关管Q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0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所述开关管Q9的第一端及所述电阻R250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10的第二端及所述电阻R250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开关管Q10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405连接所述光耦的负输入端,所述光耦的正输入端接高电平,所述光耦的正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2接高电平,所述光耦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电阻R19连接在所述光耦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所述光耦的正输出端还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及所述驱动控制器的PWM调光端。
[0017]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
[0018]用于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并送入所述驱动控制器以进行恒流控制及过流保护的第一采样单元;和/或,
[0019]用于对电源电压进行采样并送入所述驱动控制器以进行过压保护的第二采样单元;和/或
[0020]用于对环境温度进行采样并送入所述驱动控制器以进行过热保护的第三采样单元。
[0021]本技术还构造一种驱动电源,包括供电电路,还包括以上所述的控制电路。
[0022]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AC输入模块、EMI模块及PFC模块。
[0023]本技术还构造一种灯具,包括LED光源,还包括以上所述的驱动电源。
[0024]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调光开启时,由于补偿模块可向驱动模块提供与输出电压有关的补偿信号,所以,驱动模块在控制输出电流时,除了根据电压采样信号、调光控制信号外,还会根据补偿信号对输出电流进行调整,因此,即使负载变化范围较大,依然能达到良好的负载调整率;在调光关断时,补偿模块还可将补偿信号置为无效信号,即,不进行补偿,从而达到关断驱动模块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6]图1是本技术控制电路实施例一的逻辑结构图;
[0027]图2A是本技术控制电路实施例二的部分电路图;
[0028]图2B是本技术控制电路实施例二的部分电路图;
[0029]图2C是本技术控制电路实施例二的部分电路图;
[0030]图2D是本技术控制电路实施例二的部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图1是本技术控制电路实施例一的逻辑结构图,该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光源的发光,且包括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路,用于控制LED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根据外部的输入信号生成调光控制信号的调光模块;用于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以生成电压采样信号的电压采样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确定处于调光开启状态下时根据所述电压采样信号生成补偿信号,以及,在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确定处于调光关断状态下时将所述补偿信号置为无效信号的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采样信号、所述补偿信号及所述调光控制信号控制输出电流的驱动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用于根据所述电压采样信号、所述补偿信号及所述调光控制信号产生PWM信号的驱动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PWM信号对输入电压进行变换并向所述LED光源提供输出电压的BUCK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4、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2、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其中,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及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依次通过相串联的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接地,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阻R3的连接点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器的线性调光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器的PWM调光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及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及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阻R2的连接点,所述开关管Q2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及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单元包括滤波电感;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电容C4及用于感应所述滤波电感的电压的辅助绕组,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一端接地,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相串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友尹经修戴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