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21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涉及安全护栏技术领域,立柱,其至少成对设有两个;第一连杆,其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分别竖向活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十字交叉且其中部转动连接;和第二连杆,其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相互转动连接以形成连杆组,所述连杆组上下设有两组且其拱起方向分别朝上和朝下。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剪叉折叠式的基坑防护栏的重量较重的问题。的基坑防护栏的重量较重的问题。的基坑防护栏的重量较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护栏
,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

技术介绍

[0002]顶管施工是一种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主要用于需要穿越的障碍铺设管道的情况,其从障碍一侧向下挖掘顶管工作井,在工作井中使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将顶管或微型顶管,从工作井顶入到障碍另一侧的工作井接收,从而避免障碍,完成管道的敷设,减少了大量的挖掘工作,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时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阻塞等难题。
[0003]为了防止人员失足掉落至工作井中,工作井周围需要设置防护栏,传统的防护栏大都是板状拼接而成,不便于收纳运输;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1794996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深基坑开挖维护栏,其将防护栏的主体设置为剪叉折叠式,但采用上述方案,需要大量的折叠杆首尾铰接来保证防护栏的封闭效果,导致整个装置较重,轻量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剪叉折叠式的基坑防护栏的重量较重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包括:
[0006]立柱,其至少成对设有两个;
[0007]第一连杆,其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分别竖向活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十字交叉且其中部转动连接;
[0008]和第二连杆,其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相互转动连接以形成连杆组,所述连杆组上下设有两组且其拱起方向分别朝上和朝下。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展开时,操作人员使两个立柱远离,从而拉动两个第一连杆的底部背离运动,使两个第一连杆绕着自身的中点转动从而使其顶部沿着立柱向下滑动,此时两个第一连杆打开呈剪叉状;与此同时,立柱带动上下布置的两组由第二连杆组成的连杆组张开,由于四根第二连杆与两根第一立杆将两个立柱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分割的小区域,在保证良好的封闭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折叠杆的数量,进而减轻装置的重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12]上述附图中:1、立柱;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销轴;5、锁舌;6、锁扣;7、紧固件;8、滚轮;9、把手;1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4]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0015]立柱1,为了更清楚的阐述本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立柱1为例,实践中可按需拼接多个立柱1以达到所需的防护栏长度;
[0016]第一连杆2,每两个立柱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连杆2,两个第一连杆2的底部通过转轴10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立柱1的底部,两个第一连杆2的顶部分别通过竖向活动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杆2的顶部,两个第一连杆2十字交叉且其中部通过转轴10转动连接;
[0017]和第二连杆3,每两个立柱1之间设有四根第二连杆3,四根第二连杆3两两组成一组连杆组,两组连杆组上下分布,且位于上方的连杆组的中部朝上拱起,位于下方的连杆组的中部朝下拱起;以位于上方的连杆组进行详细说明,两个第二连杆3的一端分别通过转轴10转动连接在两个立柱1上,两个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4相互转动连接。
[0018]采用上述方案,展开时,操作人员使两个立柱1远离,从而拉动两个第一连杆2的底部背离运动,使两个第一连杆2绕着中点转动从而使其顶部沿着立柱1向下滑动,此时两个第一连杆2打开呈剪叉状;与此同时,立柱1带动上下布置的两组由第二连杆3组成的连杆组张开,由于四根第二连杆3与两根第一立杆将两个立柱1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分割的小区域,在保证良好的封闭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折叠杆的数量(采用本技术方案,较现有技术的剪叉连杆而言,能够大大提高了第一连杆2张开的角度,从而减少剪叉连杆的数量布置,因为若单纯横向移动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其中一个立柱1远离另一个立柱1,虽然也能增大其剪叉连杆的摆动倾角,但会导致剪叉连杆的底端与地面的间隙过大,起不到防护作用,剪叉杆件的顶端同理也会间隙过大),进而减轻装置的重量;反之,反向移动立柱1使两个立柱1相向聚拢,即可使各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各自形成的剪叉折叠,缩小整个装置的宽度,便于运输;当然,一方面,为了减少立柱1移动过程中与地面的摩擦,方便移动,在立柱1的底端可以设置滚轮8;另一方面,为了将移动至预定位置后的立柱1固定,也可以采用如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参考文献的紧固方式将立柱1紧固。
[0019]进一步的,两个立柱1的顶端以及二者相对的一侧均敞口,即立柱1的横截面为U字形,第一连杆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滚轮8且该滚轮8可沿着立柱1滑动;U形槽状的立柱1便于对滚轮8限位,此外还能够使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通过转轴10转动连接在立柱1上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连接。
[0020]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移动立柱1,在其中一个立柱1上固设有把手9。
[0021]在本技术提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杆3的自由端相连用以驱动两个第二连杆3背离移动;具体的,弹性元件包括扭簧,其套设在销轴4上,扭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两个第二连杆3上;扭簧的弹力能够对立柱1背离移动起到一定的辅助推力,使两个立柱1背离移动更加省力。
[0022]在本技术提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
[0023]锁舌5,其固设在任意一个立柱1上;
[0024]和锁扣6,其安装在另一个立柱1上并可扣合在锁舌5上,以将两个立柱1锁止;具体的,此处以其中一种锁舌5和锁扣6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阐述,锁舌5呈方块状且其上设有横向贯穿的通孔,通孔内可拆卸的连接有紧固件7,锁扣6呈扁平状且其通过合页铰接在另一个立柱1上,锁扣6上设有可套设在锁舌5外的方孔;当两个立柱1相互靠近时,转动锁扣6使其方孔套设在锁舌5外,然后横向插入紧固件7,紧固件7的外表面压紧锁扣6,避免锁扣6滑出锁舌5,实现两个立柱1的锁止,该紧固件7可以是现有的插销或螺栓,若选用螺栓,则在通孔内设置内螺纹以使螺栓与之螺纹连接,避免运输过程中两个立柱1松开导致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张开;此外,还可将左边的锁扣6搭接在其左侧的锁舌5上,同样通过紧固件7锁止,实现四根立柱1并排拼接。
[002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其至少成对设有两个;第一连杆(2),其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2)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1)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2)的顶部分别竖向活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2)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2)十字交叉且其中部转动连接;和第二连杆(3),其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1)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4)相互转动连接以形成连杆组,所述连杆组上下设有两组且其拱起方向分别朝上和朝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杆的自由端相连用以驱动两个所述连杆背离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工作井基坑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扭簧,其套设在所述销轴(4)上,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传彬徐懿梦齐辉肖鑫卫延涛兰永红廖红波王健羽朱建生赵国军李勇凌园侯钦文宋俊樊多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