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19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解槽。电解槽包括:电堆组件;端板,端板叠置在电堆组件的一侧,端板的中部具有沿端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紧固组件,紧固组件设置在端板的边缘,多个紧固组件绕端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挠度控制组件,挠度控制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通孔与电堆组件抵接,且挠度控制组件伸入至通孔的部分与通孔的内壁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解槽存在均匀受力和易装配不能兼顾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解槽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解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解槽的端板的边缘通过螺栓穿过上下端板,实现对电堆的夹紧,但是这样会导致端板的中部发生弯曲,进而导致电堆中的双极板和气体扩散层也发生弯曲,弯曲方向和端板相同,气体扩散层所受压力在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气体扩散层的中心所受压力较小,使得中心处电阻增大,电解槽的制氢效率降低。而现有装置中在端板的中部设置螺纹孔,在螺纹孔处装配球头螺塞,来减少气体扩散层所受压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但是由于电解槽在装配时的螺栓的预紧力过大,普通人力很难将球头螺塞拧动,不易装配。
[000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电解槽存在均匀受力和易装配不能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槽存在均匀受力和易装配不能兼顾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解槽,包括:电堆组件;端板,端板叠置在电堆组件的一侧,端板的中部具有沿端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紧固组件,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堆组件(10);端板(20),所述端板(20)叠置在所述电堆组件(10)的一侧,所述端板(20)的中部具有沿所述端板(2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21);多个紧固组件(30),所述紧固组件(30)设置在所述端板(20)的边缘,多个所述紧固组件(30)绕所述端板(20)的周向间隔设置;挠度控制组件(40),所述挠度控制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21)与所述电堆组件(10)抵接,且所述挠度控制组件(40)伸入至所述通孔(21)的部分与所述通孔(21)的内壁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挠度控制组件(40)包括:第一挠度控制杆(41),所述第一挠度控制杆(41)穿过所述通孔(21)与所述电堆组件(10)抵接,所述第一挠度控制杆(41)的长度为预设长度;第二挠度控制杆(42),所述第二挠度控制杆(42)与所述第一挠度控制杆(41)连接且对所述第一挠度控制杆(41)进行限位,以使所述第一挠度控制杆(41)在所述通孔(21)内的位置不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0)的侧面具有贯通至所述通孔(21)的限位孔(22),所述第一挠度控制杆(41)具有贯通孔(411),所述贯通孔(4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限位孔(22)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挠度控制杆(42)由所述限位孔(22)穿入至所述贯通孔(4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挠度控制杆(42)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孔(22)的深度与所述贯通孔(411)的深度之和,以使所述第二挠度控制杆(4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端板(20)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挠度控制杆(42)与所述端板(20)的侧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挠度控制杆(41)的长度大于所述端板(20)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21)绕所述端板(20)的中轴线等间隔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0)还具有贯通所述端板(20)上下表面的安装孔(23),所述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钟生赵宇峰梅武李虎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