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97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包括牵伸环、固定环、一对平行的伸缩杆、足托板;所述牵引环和固定环内侧有软垫包绕;伸缩杆一端与所述牵伸环铰接,所述伸缩杆上设有手动调节伸缩的调节钮;伸缩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固定环套接固定在踝关节上方的部位;牵伸环套接于跟骨上方、脚背上方、距骨前面的部位;所述足托板通过连接杆与牵伸环铰接;所述足托板的前部为第一牵引调节施力部位;所述调节钮为第二牵引调节施力部位。所述调节钮为第二牵引调节施力部位。所述调节钮为第二牵引调节施力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科用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属于康复锻炼器材


技术介绍

[0002]踝关节由滑骨关节、胫腓骨远端关节和距下关节3个关节组成,属于滑车关节,是人体主要负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质量的5倍。踝关节间隙狭窄和跟腱挛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问题,踝关节的疼痛、固定制动、运动功能丧失都可能导致踝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常见于踝关节骨折术后或石膏外固定后,脑卒中,脊髓损伤以及其他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中。严重者踝关节不可背伸,呈跖屈状态,站立及行走时足跟无法着地,严重影响患者站立稳定性和步态,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及生存质量。
[0003]临床上患者最常用的预防跟腱挛缩的自主训练方法为斜板牵伸,具体为将一块斜板踩踏在脚下,用力拉升跟腱部位。但斜板牵伸仅能在患者站立位进行,不适用于活动能力不佳的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可预防跟腱挛缩和牵伸已挛缩的跟腱的,并且让患者实现自我松动距下关节。操作方法简单,适用人群更为广泛,装置便携,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0005]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包括牵伸环1、固定环3、一对平行的伸缩杆2、足托板6;所述牵引环和固定环内侧有软垫包绕;伸缩杆2一端与所述牵伸环1铰接,所述伸缩杆2上设有手动调节伸缩的调节钮203;伸缩杆2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环3连接;所述固定环3套接固定在踝关节上方的部位;牵伸环1套接于跟骨上方、脚背上方、距骨前面的部位;所述足托板6通过连接杆7与牵伸环1铰接;所述足托板6的前部为第一牵引调节施力部位;所述调节钮203为第二牵引调节施力部位。
[0007]优选的,所述伸缩杆2为刚性材质;所述牵伸环1、固定环3、足托板6为具有韧性的硬质材质。
[0008]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2、牵伸环1、固定环3、足托板6均为塑料材质。
[0009]优选的,伸缩杆2的内芯201伸入外壳202中并能够伸缩调节,伸缩调节时采用液压装置作为传动媒介。
[00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钮203与所述液压装置的顶杆4连接,液压装置的液压腔5呈山字形结构,所述顶杆4推动山字形结构中间的液体向正向流动,迫使液体向山字形结构两侧流动,两侧的液体推动伸缩杆2的内芯201向反方向移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2的内芯201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牵伸环1铰接的旋转钮A104。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7的后端设有用于与牵伸环1铰接的旋转钮B105。
[0013]优选的,所述足托板6包括一底板601和位于底板尾部的足跟靠板602。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可预防跟腱挛缩和牵伸已挛缩的跟腱的,并且让患者实现自我松动距下关节。
[0016]2)让患者能尽早(还不能站立时)即可开始自我跟腱牵伸,预防跟腱挛缩,同时帮助患者进行更有效的距下关节松动。
[0017]3)为本身活动能力不佳的患者(例如不能站立),提供了可自行操作牵伸跟腱的装置。
[0018]4)操作方法简单,适用人群更为广泛,装置便携,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液压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其中(a)是顶杆位于原位状态,(b)是调节钮带动顶杆向右移动一端距离使得伸缩杆总长度伸长的状态,(c)展示了伸缩杆的内芯和外壳。
[0022]图中,1.牵伸环,2.伸缩杆,3.固定环,4.液压装置的顶杆,5.液体,6.足托板,7.连接杆,103.牵伸环内垫,104.旋转钮A,105.旋转钮B,201.伸缩杆内芯,202.伸缩杆外壳,203.调节钮,601.底板,602.足跟靠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0024]参见图2,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包括三个部分:牵伸环1、固定环3、一对平行的伸缩杆2、足托板6,一对连接杆7。
[0025]其中,牵引环1和固定环3内侧及下方均有软垫包绕,保证患者的治疗体验。
[0026]继续参见图2,伸缩杆2一端与所述牵伸环1铰接,所述伸缩杆2上设有手动调节伸缩的调节钮203;伸缩杆2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环3连接;所述固定环3用于套接固定在踝关节上方的部位;用力拉足托板6上方为第一牵引调节施力部位,即实现图中的“调节线A”;所述调节钮203为第二牵引调节施力部位,即实现图中的“调节线B”。
[0027]所述固定环3套接固定在踝关节上方的部位;牵伸环1套接于跟骨上方、脚背上方、距骨前面的部位;所述足托板6通过连接杆7与牵伸环1铰接。
[0028]使用时,用力牵引调节线A,迫使足托板绕旋转钮B105的部位顺时针转动,足托板6牵拉跟腱。或者,向后用力拉调节钮203,由于固定环3固定不动,因此牵引环1向上牵引,松动距下关节。
[0029]在此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2为刚性材质;所述牵伸环1、固定环3、足托板为具有韧性的塑料材质;固定环内垫301和牵伸环内垫103均为柔软材质。
[0030]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3,伸缩杆2的内芯201伸入外壳202中并能够伸缩调节,伸缩调节时采用液压装置作为传动媒介。具体的,继续参见图3,所述调节钮203与所述液压装置的顶杆4连接,液压装置的液压腔5呈山字形结构,所述顶杆4推动山字形结构中间的液体向正向流动,迫使液体向山字形结构两侧流动,两侧的液体推动伸缩杆2的内芯201向反方向移动。
[0031]参见图2和图3,所述伸缩杆2的内芯201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连牵伸环1铰接的旋转钮104。
[0032]在治疗师为患者进行跟腱牵伸之后,仍需要患者进行自我牵伸以巩固疗效。现有技术下,临床上患者最常用的预防跟腱挛缩的自主训练方法为斜板牵伸,具体为将一块斜板踩踏在脚下,用力拉升跟腱部位。但斜板牵伸仅能在患者站立位进行,不适用于活动能力不佳的患者。而本装置正是供患者自行操作进行牵伸操作。使用时,患者卧位或坐位,垂直于足托板6前部向身体近端拉动调节线A,如图1所示,足托板绕旋转钮的部位顺时针转动,起到牵伸跟腱的作用。疾病恢复期或长期卧床患者距下关节间隙变小,难以松动,治疗师或患者可使用本装置,在患者卧位或坐位,沿平行于伸缩杆的方向向身体近端拉动调节线B,伸缩杆上的液压系统将伸缩杆拉长,牵伸环1包绕跟骨向平行于伸缩杆的身体远端牵拉,起到分离距下关节及牵伸周围软组织的作用。
[0033]综上,本技术通过足跟垫包绕跟骨并通过伸缩杆长度变化向远端分离跟骨,松动距下关节;结合了跟腱牵伸和距下关节松动的功能,便于操作者自行拉松调节绳实现这一功能,帮助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松动关节、牵伸关节周围软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伸环(1)、固定环(3)、一对平行的伸缩杆(2)、足托板(6);所述牵伸环(1)和固定环内侧有软垫包绕;伸缩杆(2)一端与所述牵伸环(1)铰接,所述伸缩杆(2)上设有手动调节伸缩的调节钮(203);伸缩杆(2)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环(3)连接;所述固定环(3)套接固定在踝关节上方的部位;牵伸环(1)套接于跟骨上方、脚背上方、距骨前面的部位;所述足托板(6)通过连接杆(7)与牵伸环(1)铰接;所述足托板(6)的前部为第一牵引调节施力部位;所述调节钮(203)为第二牵引调节施力部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为刚性材质;所述牵伸环(1)、固定环(3)、足托板(6)为具有韧性的硬质材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关节松动及跟腱牵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牵伸环(1)、固定环(3)、足托板(6)均为塑料材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晨曦沈归紫薇周晨磊归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