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93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辊压装置,包括:沿竖向排布设置的上压辊和下压辊;其中,所述上压辊的端部设置有上辊座,所述下压辊的端部设置有下辊座;能竖向伸缩的伸缩件,其设置于所述上辊座和所述下辊座之间;固定螺母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螺母内的升降螺杆;驱动件,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螺杆转动。这样,本压辊机能从外侧观察进而快速调整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间距,保证砖坯生产的效率,并且,伸缩件仍可通过上辊座对上压辊施加向下的拉力,保证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有足够的作用力压制砖坯,从而提高砖坯的致密度,使砖坯达到预设的厚度。使砖坯达到预设的厚度。使砖坯达到预设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辊压装置
,尤其涉及辊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砖坯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辊压装置进行压制,辊压装置通常由两台高压主电机分别带动两只相向转动的磨辊,再由主机架上的液压系统将产生的液压压力通过四只油缸传递给该设备上的活动辊,这样物料在经过两辊子中间的高压区时,采用单颗粒粉碎群体的工作方式充分的将物料进行挤压,从而迅速的将物料的粒度减小。
[0003]由于在实际砖坯的生产中,辊压装置需要压制出不同厚度的砖坯产品,因此要调整辊压装置中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间距,以适配不同厚度的砖坯产品的压制。然而,现有的辊压装置为了防止在压制生产中尘土飞扬到施工环境中,通常会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压制,因此上压辊和下压辊是对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当需要调整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间距时,由于上压辊和下压辊所处空间的密闭性,无法从外部轻易地得知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间距,因此每次调整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间距时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调整时间,影响砖坯产品的生产效率,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向排布设置的上压辊(1)和下压辊(2);其中,所述上压辊(1)的端部设置有上辊座(11),所述下压辊(2)的端部设置有下辊座(21);能竖向伸缩的伸缩件(3),其设置于所述上辊座(11)和所述下辊座(21)之间;固定螺母(4)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螺母(4)内的升降螺杆(5);驱动件(6),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螺杆(5)转动;其中,所述驱动件(6)驱动所述升降螺杆(5)升降至预设位置后,所述伸缩件(3)驱动所述上辊座(11)或所述下辊座(21)至所述预设位置并与所述升降螺杆(5)抵触,以调节所述上压辊(1)和所述下压辊(2)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座(21)内设置有第一腔体(211),所述第一腔体(211)的内顶面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212),所述固定螺母(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211)内,所述升降螺杆(5)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21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3)包括伸缩油缸(31),所述伸缩油缸(31)设置有竖向伸缩的活塞杆(32);所述第一腔体(211)的内底面沿竖向贯穿设置有第二通道(213),所述升降螺杆(5)沿自身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道(51);所述活塞杆(32)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213)和所述第三通道(51)内,且活塞杆(32)远离所述伸缩油缸(31)的一端与所述上辊座(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11)沿所述下压辊(2)轴向的平行方向贯穿于所述下辊座(21);所述固定螺母(4)的高度和所述第一腔体(211)的高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座(11)内设置有第二腔体(111),所述第二腔体(111)沿上压辊(1)轴向的平行方向贯穿于所述上辊座(11),所述第二腔体(111)内设置有锁紧块(7),所述锁紧块(7)用于锁紧或松开所述活塞杆(32);所述第二腔体(111)的内底面沿竖向贯穿设置有第四通道(112),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怡彰陈延林邱昭午刘枝钰陈昌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