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利军专利>正文

一种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88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包括电加热模块和连接电加热模块的安全保护电路,电加热模块包括加热腔和分别安装于加热腔两侧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加热腔内腔体内壁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弯曲管道;进水管一端表面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加热腔内腔体表面设置出水口,在出水管内设有连接出水口的弯曲管道,由于气体的比重比水小,气体在上面,在水流作用下进入排气管道,在水流的压力下随水排出加热腔,起到增强排气的作用;U型加热体,配合导流体、水流控制开关和安全保护电路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可靠,安全性好,热交换充分,加热效率高的优点。加热效率高的优点。加热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对水加热产品多种多样,特别是电加热产品,如:电热水器,小厨宝;但是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多,漏电,加热腔内水路受水压的影响不一致,冷水和电热体热交换不充分,热传导效率低,加热腔空间大,未参与循环的水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安全性不好和使用体验不好:加热速度慢,水忽冷忽热,关水之后内部余热让水温升高,出水口堵塞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通过在加热腔内腔体表面设置出水口,在出水管内设有连接出水口的弯曲管道,由于气体的比重比水小,气体在上面,在水流作用下进入排气管道,在水流的压力下随水排出加热腔,起到增强排气的作用;U型加热体,配合导流体、水流控制开关和安全保护电路的结构,使得本技术的结构可靠,安全性好,热交换充分,加热效率高的优点。
[0004]本技术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电加热模块和连接电加热模块的安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电加热模块包括加热腔和分别安装于加热腔两侧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加热腔内安装有加热管;
[0005]加热腔内腔体内壁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弯曲管道。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加热腔构成一个U型加热体,进水管和出水管延伸方向相同,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延伸方向与加热腔的中心轴线垂直。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加热腔内腔体内壁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弯曲管道。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加热腔内设置有导流体,导流体外侧环设有加热体;导流体表面设置有引导水流的凹槽水道。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导流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出体。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导流体的外壁上的凸出体的外侧连接起来,与凸出体和导流体形成合围,中间形成水流通道。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U型加热体的出水管道中设置有控制开关。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安全保护电路包括大地地线PE、二极管D8、电阻R38、电阻R39、、三极管Q6、电阻R37、交流电火线L;
[0013]大地地线PE与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另一端与电阻R38的一端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和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
[0014]电阻R3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6的发射极及交流电的零线N和工作电源的地线GND连接一起,三极管Q6的集电极和电阻R37的一端连接,电阻R37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的正电源VCC连接。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安全保护电路还包括交流电火线L、第一继电器、可控硅以及第二继电器;
[0016]交流电火线L与第一继电器的一个大电流脚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另一个大电流脚与可控硅的一个大电流脚连接,可控硅的另一个大电流脚与发热体的一端连接,发热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一个大电流脚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另一个大电流脚与交流电零线N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在加热腔内腔体表面设置出水口,在出水管内设有连接出水口的弯曲管道,由于气体的比重比水小,气体在上面,在水流作用下进入排气管道,在水流的压力下随水排出加热腔,起到增强排气的作用;通过在进水管一端表面设置一个以上的通孔,将通孔设置于加热腔,实现将进水分割成不同细小的水路,具有多点进水,冲击力小,水流平稳的特点;
[0019]2、通过在加热腔内设置导流体,在导流体外侧环设有加热管,在导流体表面设置有螺旋型引导水道;通过螺旋型引导水道引导水流流动,水被锁定在导流体和发热腔内壁之间流动,导流体上螺旋型的水道引导水流与加热管充分接触,提高热交换。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

图9为本技术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26]如图1

图9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包括电加热模块和连接电加热模块的安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电加热模块包括加热腔1和分别安装于加热腔1两侧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
[0027]加热腔1内腔体内壁设置有出水口4;出水口4与出水管3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弯曲管道5。
[0028]本实施例中,进水管2、出水管3以及加热腔1构成一个U型加热体,进水管2和出水管3延伸方向相同,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延伸方向与加热腔1的中心轴线垂直;进水管2一端表面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通孔6,将进水分割成不同细小的水路,多点进水,冲击力小,水流平稳;通孔6设置于加热腔1内,具有结构简单,配件少,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弯曲管道具有增强排气作用。
[0029]本实施例中,加热腔1内腔体内壁设置有出水口4;出水口4与出水管3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弯曲管道5,气体的比重比水小,气体在上面,在水流作用下进入排气管道,在水流的压力下随水排出加热腔。
[0030]本实施例中,加热腔1内设置有导流体8,导流体8外侧环设有加热体7;导流体8表面设置有引导水流的凹槽水道9,水被锁定在导流体和发热腔内壁之间流动,导流体上螺旋型的水道引导水流与加热体充分接触,提高热交换。
[0031]本实施例中,导流体8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出体10,将水分成多股增压,导入到导流体上螺旋型的水道中,提高排气效率。
[0032]本实施例中,导流体8的外壁上的凸出体10的外侧连接起来,与凸出体10和导流体8形成合围,中间形成水流通道。
[0033]本实施例中,U型加热体的出水管道中设置有控制开关。
[0034]本实施例中,安全保护电路包括大地地线PE、二极管D8、电阻R38、电阻R39、、三极管Q6、电阻R37、交流电火线L;
[0035]大地地线PE与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另一端与电阻R38的一端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和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
[0036]电阻R3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6的发射极及交流电的零线N和工作电源的地线GND连接一起,三极管Q6的集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包括电加热模块和连接电加热模块的安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电加热模块包括加热腔(1)和分别安装于加热腔(1)两侧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加热腔(1)内腔体内壁设置有出水口(4);出水口(4)与出水管(3)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弯曲管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水管(2)、出水管(3)以及加热腔(1)构成一个U型加热体,进水管(2)和出水管(3)延伸方向相同,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延伸方向与加热腔(1)的中心轴线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腔(1)内腔体内壁设置有出水口(4);出水口(4)与出水管(3)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弯曲管道(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腔(1)内设置有导流体(8),导流体(8)外侧环设有加热体(7);导流体(8)表面设置有引导水流的凹槽水道(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体(8)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出体(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模块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体(8)的外壁上的凸出体(10)的外侧两两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利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