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键合结构的温度不敏感型硅光发射芯片
[0001]本申请涉及光模块中光发射模块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键合结构的温度不敏感型硅光发射芯片。
技术介绍
[0002]人类正在逐渐进入一个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新世纪,并且当今社会对于信息的综合处理和传递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光纤通信的主要特点有宽频带通信、大容量、小损耗、长距离中继以及极强的抗干扰性, 并且保密性强, 重量小等。在光纤通信中,光模块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它是一个位于以太网协议中进行光纤通讯的物理传输媒体相关层。光模块在未来光纤通讯中的应用对于实现智能化、小型化的发展使在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000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市场上普遍应用的光模块是由
Ⅲ‑Ⅴ
族半导体材料(如InP、InGaAsP等)构成的,与集成电路工艺不兼容,且制备成本较高,约为SOI材料体系加工成本的200倍以上;仅使用SOI材料体系难以制备得到光源;采用
Ⅲ‑Ⅴ
族半导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键合结构的温度不敏感型硅光发射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硅光调制器、温度不敏感型阵列波导光栅和光发射芯片输出端,其中所述激光器和硅光调制器均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激光器和所述硅光调制器一对一连接;所述激光器为相移光栅型分布反馈激光器,所述激光器与所述硅光调制器间通过苯并环丁烯材料键合,所述温度不敏感型阵列波导光栅通过硅波导实现,相邻阵列波导间存在长度差
△
L,每根阵列波导由粗波导和细波导级联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键合结构的温度不敏感型硅光发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包括从底到顶的底电极、衬底、布拉格相移光栅、下包层、量子阱区、上包层、上覆盖层和顶电极,其中所述底电极和顶电极的厚度均小于200 nm,所述布拉格相移光栅的厚度在100
‑
300 nm间,光栅周期在200
‑
300 nm间,光栅长度在50
‑
300 μm间,引入的相移长度为所述光栅周期的一半,量子阱区的厚度约为50
‑
200 n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键合结构的温度不敏感型硅光发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阱区包括2
‑
6层量子阱结构,每层量子阱结构均包括1个阱区和1个垒区,每个阱区和垒区的厚度为5
‑
15 nm,所述量子阱区上方和下方为分别限制结构层,所述量子阱区以下的衬底、布拉格相移光栅、下包层均为N型掺杂,掺杂浓度在10
16
‑
10
18
/cm3量级;量子阱区以上的上包层和上覆盖层均为P型掺杂,掺杂浓度在10
16
‑
10
18
/cm3量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键合结构的温度不敏感型硅光发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拉格相移光栅、下包层和上包层均采用Ga
x
In1‑
x
As
y
P1‑
y
材料,x∈(0,1),y∈(0,1),量子阱的垒区采用Ga
x
In1‑
x
As
y
P1‑
y
,阱区采用Ga
x
’
In1‑
x
’
As
y
’
P1‑
y
’ 材料,x
’
∈(0,1),y
’
∈(0,1),衬底和上覆盖层采用InP,底电极和顶电极采用金或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键合结构的温度不敏感型硅光发射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激光器宽度约为50
‑
100 μm,长度约为50
‑
300 μm,相邻激光器间距约为100
‑
200 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键合结构的温度不敏感型硅光发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光调制器采用差分推挽或串联推挽,N型掺杂区和P型掺杂区的掺杂浓度在10
16
‑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厚,尹坤,柴田,刘硕,郭清水,应小俊,刘士圆,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