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67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包括杂质过滤器,催化燃烧设备,第二风机,第一风机,排气管道,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第二风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脱附气管,催化燃烧设备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催化进气管,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的正面均活动套接有密封门,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两个敲击轮,密封门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填料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震动装置,电机带动敲击轮在填料板的底部进行敲击,使活性炭进行翻动,增加脱附气体与活性炭的接触面,从而增加脱附效率。从而增加脱附效率。从而增加脱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废气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吸附、过滤、净化的处理工作。通常有机废气处理有甲醛有机废气处理、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有机废气处理、丙酮丁酮有机废气处理、乙酸乙酯废气处理、油雾有机废气处理、糠醛有机废气处理、苯乙烯、丙烯酸有机废气处理、树脂有机废气处理、添加剂有机废气处理、漆雾有机废气处理、天那水有机废气处理等含碳氢氧等有机物的空气净化处理方式,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0003]现有的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0004]其一:当吸附装置吸附饱和之后,其吸附能力会下降很多,需要对吸附装置上的有机物质进行脱附,才能使活性炭恢复吸附能力,现有的装置脱附之后,仍然有很多有机废物没有被脱附,脱附效率较低。
[0005]其二:在进行催化的时候,阻力较大,需要用到高压风机,不仅耗电高,噪声也很大,且催化燃烧产生的大量的热量直接排放,无法对产生的热量进行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包括杂质过滤器,催化燃烧设备,第二风机,第一风机,排气管道,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所述杂质过滤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主管道,顶部所述主管道的底部与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固定连接,顶部所述主管道与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进气阀,二号进气阀,三号进气阀,底部所述主管道与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排气阀,二号排气阀,三号排气阀,所述第一风机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脱附气管,所述第一脱附气管与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脱附进气阀,二号脱附进气阀,三号脱附进气阀,所述第二风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脱附气管,所述催化燃烧设备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催化进气管,所述催化进气管与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脱附排气阀,二号脱附排气阀,三号脱附排气阀,所述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的正面均活动套接有密封门,所述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所述一号吸附装置,二号吸附装置,三号吸附装置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外侧固定套接
有两个敲击轮,所述密封门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填料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填料板的内侧填充有活性炭吸附材料,材料为蜂窝状活性炭。
[0009]进一步的,所述催化燃烧设备的内部放置有催化剂,材料为陶瓷蜂窝体的贵金属催化剂。
[0010]进一步的,所述敲击轮为偏心轮,所述敲击轮与填料板的底部紧密贴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脱附气管与第一脱附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脱附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脱附排气管,所述脱附排气管与底部所述主管道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设有震动装置,电机带动敲击轮在填料板的底部进行敲击,使活性炭进行翻动,增加脱附气体与活性炭的接触面,从而增加脱附效率。
[0014]2.本技术通过设有蜂窝状活性炭,与粒(棒)状相比具有优势的热力学性能,低阻低耗,高吸附率等,极适合于大风量下使用。
[0015]3.本技术通过设有陶瓷蜂窝体的贵金属催化剂,阻力小,用低压风机可以正常运转,不但耗电少而且噪音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进气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脱附进气阀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排气阀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敲击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脱附排气阀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为:1、杂质过滤器;101、主管道;2、催化燃烧设备;21、一号进气阀;22、二号进气阀;23、三号进气阀;201、第二风机;202、第一风机;3、第一脱附气管;31、一号脱附进气阀;32、二号脱附进气阀;33、三号脱附进气阀;301、第二脱附气管;302、脱附排气管;4、一号吸附装置;41、一号排气阀;42、二号排气阀;43、三号排气阀;411、二号吸附装置;412、三号吸附装置;401、密封门;402、支撑腿;403、支撑板;404、电机;405、旋转杆;406、敲击轮;407、填料板;5、排气管道;6、催化进气管;61、一号脱附排气阀;62、二号脱附排气阀;63、三号脱附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照图1

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包括杂质过滤器1,催化燃烧设备2,第二风机201,第一风机202,排气管道5,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
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杂质过滤器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主管道101,顶部主管道101的底部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固定连接,顶部主管道101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进气阀21,二号进气阀22,三号进气阀23,底部主管道101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排气阀41,二号排气阀42,三号排气阀43,第一风机20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脱附气管3,第一脱附气管3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脱附进气阀31,二号脱附进气阀32,三号脱附进气阀33,第二风机2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脱附气管301,催化燃烧设备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催化进气管6,催化进气管6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脱附排气阀61,二号脱附排气阀62,三号脱附排气阀63,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的正面均活动套接有密封门401,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包括杂质过滤器(1),催化燃烧设备(2),第二风机(201),第一风机(202),排气管道(5),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过滤器(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主管道(101),顶部所述主管道(101)的底部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固定连接,顶部所述主管道(101)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进气阀(21),二号进气阀(22),三号进气阀(23),底部所述主管道(101)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排气阀(41),二号排气阀(42),三号排气阀(43),所述第一风机(20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脱附气管(3),所述第一脱附气管(3)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脱附进气阀(31),二号脱附进气阀(32),三号脱附进气阀(33),所述第二风机(2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脱附气管(301),所述催化燃烧设备(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催化进气管(6),所述催化进气管(6)与一号吸附装置(4),二号吸附装置(411),三号吸附装置(412)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脱附排气阀(61),二号脱附排气阀(62),三号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生徐玲玲居远龙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成威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