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467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纳米过滤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纳米过滤材料,包括纳米纤维网、设置在纳米纤维网一侧的第一微米纤维网、设置在纳米纤维网另一侧的第二微米纤维网;微米纤维网是通过超声波或热轧技术复合于纳米纤维网两侧;微米纤维网是通过纺黏工艺制备的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抗菌助剂复合纤维网;抗菌助剂包括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银;纳米纤维网是通过静电纺工艺制备的共混聚合物纤维网;共混聚合物包括聚乳酸和聚对苯二甲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纳米过滤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们经济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空气中的一些微生物被认为是各种过敏和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人们对高效过滤的材料越来越重视。普通的过滤材料虽然可以对污染性颗粒物进行有效过滤,但其功能性较单一,且过滤材料本身使用过后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发具有高性能抗菌作用且可降解的高效空气过滤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0003]专利CN 107497179A公开了一种纳米抗菌空气过滤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抗菌空气过滤非织造材料包括由聚丙烯非织造材料制成的纳米纤维抗菌层以及在该纳米纤维抗菌层的表面形成一层空气过滤层,通过复合层结构改造,增强了抗菌能力和空气过滤吸附能力,但该专利中采用的聚丙烯材料是不可生物降解的,使用后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0004]专利CN 10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纤维网、设置在所述纳米纤维网一侧的第一微米纤维网、设置在所述纳米纤维网另一侧的第二微米纤维网;微米纤维网是通过超声波或热轧技术复合于所述纳米纤维网两侧;所述微米纤维网是通过纺黏工艺制备的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抗菌助剂复合纤维网;所述抗菌助剂包括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银;所述纳米纤维网是通过静电纺工艺制备的共混聚合物纤维网;所述共混聚合物包括聚乳酸和聚对苯二甲酸

己二酸

丁二醇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米纤维网的纤维直径为9μm

12μm,克重为20g/m2‑
30g/m2,厚度为0.7mm

1.2mm;所述纳米纤维网的纤维直径为50nm

300nm,克重为0.3g/m2‑
6g/m2,厚度为100μm

400μm,平均孔径为150nm

250nm;所述第二微米纤维网的纤维直径为13μm

19μm,克重为15g/m2‑
25g/m2,厚度为0.5mm

0.9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和聚对苯二甲酸

己二酸

丁二醇脂的质量比为6

8:2

4;所述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银的质量比为2

3:1

2。4.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抗菌助剂、部分二氧化碳基聚氨酯切片混合、造粒,得到的改性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母粒与剩余二氧化碳基聚氨酯切片混合得到纺黏原料,通过纺黏工艺将所述纺黏原料制成第一微米纤维网和第二微米纤维网;(2)将共混聚合物和助溶剂溶于混合溶剂得到纺丝液,通过静电纺工艺将所述纺丝液喷附在步骤(1)所述的第一微米纤维网表面制成纳米纤维网;(3)将第二微米纤维网铺到步骤(2)所述的纳米纤维网表面,通过超声波或热轧技术进行粘合处理,得到所述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可降解的微纳米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改性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母粒中抗菌助剂的质量占比为20%

30%;所述纺黏原料中改性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母粒的质量占比为5%

15%。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鑫张莹周雨萱陆贝宁刘宇清张克勤董伊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