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62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包括上机工具和测温部件;上机工具包括手柄(1)、顶板(3)、支撑块(4)和定位块(5);顶板(3)上设置有3组支撑块(4),所述3组支撑块(4)呈均匀分布;支撑块(4)为弧形块,支撑块(4)的外弧面与顶板(3)的外弧面共面,支撑块(4)外弧面中间设置有矩形凹槽;定位块(5)为矩形块,固定于支撑块(4)上的凹槽中,每个支撑块(4)上的凹槽中固定一个定位块(5);测温部件包括红外线测温仪(8),红外线测温仪(8)固定于手柄(1)内部,用于测量纺丝组件喷丝板表面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每锭组件上机操作过程中完成对喷丝板处的温度检测,操作简便,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纺丝生产
,涉及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纺丝生产中,聚酯熔体经管道输送至纺丝箱体后,计量泵将熔体分配至各个纺丝组件中,使熔体定量、均匀的从组件喷丝板中喷出,经冷却后形成丝束。由于纺丝组件起到过滤作用,聚酯熔体中的杂质在纺丝组件内积累,因此纺丝组件需定期更换,更换周期约1个月,同时还会因生产异常进行不定期的异常组件更换。
[0003]更换纺丝组件时,组件的温度对上机后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当组件温度偏低时,会使从喷丝板中挤出的熔体异常,需长时间放流和保温后才能正常生产;当组件温度低于熔体熔融温度时,将使熔体在组件内凝固,造成堵塞,严重的可能会损坏纺丝箱体等设备。
[0004]在实际使用中,纺丝组件需在预热炉中预热至310℃左右后才能上机使用,上机操作时,需将组件从预热炉中取出,放置于组件保温车内运送到上机纺位,再使用上机工具将组件装入纺丝箱体内。此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组件温度降低,如:

、预热炉加热异常导致组件温度未达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工具和测温部件;上机工具包括手柄(1)、顶板(3)、支撑块(4)和定位块(5);手柄(1)为空心圆柱;顶板(3)为圆形板,固定于手柄(1)上端,且与手柄(1)在垂直方向上共轴;顶板(3)上设置有3组支撑块(4),所述3组支撑块(4)呈均匀分布;支撑块(4)为弧形块,支撑块(4)的外弧面与顶板(3)的外弧面共面,支撑块(4)外弧面中间设置有矩形凹槽;定位块(5)为矩形块,固定于支撑块(4)上的凹槽中,每个支撑块(4)上的凹槽中固定一个定位块(5);测温部件包括红外线测温仪(8),红外线测温仪(8)固定于手柄(1)内部,用于测量纺丝组件喷丝板表面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手柄(1)的外径为40~50mm,壁厚为4~6mm,长度为300~35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手柄(1)中段设置有2~3组固定孔(2),每组固定孔(2)为手柄(1)上水平方向相对的两个圆孔,固定孔(2)的孔径为15~20mm,相邻的两组固定孔(2)在垂直方向上距离25~30mm,在水平方向上偏差60~9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顶板(3)外径为90~110mm,厚度为5~1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顶板(3)上设置有圆孔a(6)和圆孔b(7);圆孔a(6)位于顶板(3)中心,孔径与手柄(1)内径相同;圆孔b(7)距离顶板(3)中心40~50mm,孔径为3~5mm;圆孔a(6)和圆孔b(7)都是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测量组件上机温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支撑块(4)固定于顶板(3)上端外部,支撑块(4)厚度δ1为6~10mm,高度h1为15~20mm;支撑块(4)上的凹槽的宽度w1为8~12mm,深度d1为3~5mm;定位块(5)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块(4)上的凹槽中,定位块(5)的宽度w2为8~12mm,厚度d2为3~5mm,高度h2为35~4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平邵志鹏陈锋王硕席洋晨唐浩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